地理等值线怎么看

如题所述

  本人根据多年高中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解等值线题,既能方便记忆,又能准确答题。下面以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为例,介绍这些规律。

  规律一: “高低低高”。

  所谓“高低低高”就是指若等值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若等值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

  1、若为等高线

  在等高线图中“高低低高” 规律常用来判断山谷、山脊。

  若等高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山谷);

  若等高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山脊)。

  2、若为等压线

  在等压线图中“高低低高” 规律常用来判断高、低气压与槽、脊线。

  ①判断高、低气压:

  若等压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低压);

  若等压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高压)。

  ②判断槽、脊线:

  若等压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低值区(槽线);

  若等压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表示该处是高值区(脊线)。

  3、若为等温线

  在等温线图中“高低低高” 规律常用来判断海陆分布、季节、洋流性质和地势高低。

  ①判断海陆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大陆均温低于海洋,夏季大陆均温高于海洋。因此可得:

  夏季,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海洋(低值区);

  夏季,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陆地(高值区);

  冬季,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陆地(低值区);

  冬季,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海洋(高值区)。

  ②判断季节:

  大陆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冬季;

  大陆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夏季;

  海洋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夏季;

  海洋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该地为冬季。

  ③判断洋流性质:

  因为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比寒流流经的海域水温高,所以

  海水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寒流;

  海水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暖流。

  ④判断地势高低:

  因为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所以

  陆上等温线向数值更高的方向凸出,则该地气温低(地势高);

  陆上等温线向数值更低的方向凸出,则该地气温高(地势低)。

  规律二:“大大小小”。

  所谓“大大小小”就是指闭合等值线数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大值,则其内侧数值大于大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小值,则其内侧数值小于小值。

  1、若为等高线,则大值为山丘,小值为盆地。

  2、若为等压线,则大值为高压中心,小值为低压中心。

  3、若为等温线,则大值为高温中心,表示盆地,小值为低温中心,表示山丘。

  规律三:“疏小密大”。

  所谓“疏小密大”是指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地物差异大;等值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地物差异小。

  1、若为等高线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坡度大;等高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坡度小。

  2、若为等压线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风力大;等压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风力小。

  3、若为等温线

  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中,等温线分布密集,则表示该处温差大;等温线分布稀疏,则表示该处温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0
等值线图的判读 07.03
等高线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貌类型的识别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指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等高线默认单位为米,但离开等高线必须加上单位(米),否则算错误.
1. 数值大小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
2. 疏密程度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在不同地图上综合比较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见下面的计算).
判断地表形态: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地;
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为盆地或洼地;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为山脊线(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两个山岭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等高线交汇处为陡崖.
判断坡向:
示坡线为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的短线;
向阳坡--坡向朝向低纬;背阴坡--坡向朝向高纬;
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上升;
背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下沉.
(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
某一山体相对高度的计算: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米米.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米米.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米,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米≤H<(n+1)×d米.
[例题]:读右图,判断陡崖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于陡崖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地图上是重合的,转化为丙图所示.设P点为陡崖的最高点,由于等高距是50米,所以P点取值范围是250米≤H<300米;设Q点为陡崖的最低点,取值范围是0米≤H<50米.故P点和Q点的相对高度,套用公式为(5-1)×50米≤H<(5+1)×50米,即200米≤H<300米.
思考:某悬崖处有100,150,200米3条等高线相交,则可能最大,最小相对高度是多少
2,海拔高度的计算:
计算某地可能的海拔,应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如图甲所示中A地的海拔HA应为:300米3, 坡度大小的计算:
地形坡度的计算公式为:tanα=h/L,h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间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出两地温度的垂直差异,即:T差=0.6℃/100m × H差.
5,建坝时可根据等高线计算坝高及与建坝相关的工程量预算,如库容量,土地淹没量和移民搬迁量计算等.
(三)常见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1,判断气候特征
判断不同山脉坡向的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马达加斯加,安第斯山,台湾岛东西坡的降水差异.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向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可用来判断南北半球.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盆地不易散热,易引起空气的滞留.如四川盆地冬季温度较高.
2,判断水文水系特征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由陆地流向海洋),且落差大,流速急.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奔流)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汇聚)水系,山脊为河流分水岭.
3,确定农业发展方向
坡度≥25 的山地丘陵宜发展林牧业,不适合修建水平梯田;
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耕作业.
4,确定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
如:公路,铁路通过坡度平缓的地区(沿等高线修公路),沿山谷或河谷布局的城市地域形态为分散疏松式等.
(四)常见地形图的应用:
1. 选"点":
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2. 选"线":
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的选择等.
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投资.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应当根据"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选择输油管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 选"面":
选择水库修建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选择工业区和居民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区宜建在资源丰富地区;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地形平坦,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地方;而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且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的地区.

等温线图的判读
在气象气候专用图上,把温度相等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称为等温线图.等温线图上,同一条等温线气温相等,不同数值的等温线不能相交.
1.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 根据温度递减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温度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3. 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可判断气温高低
向高纬凸出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向低纬凸出处,则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高高低低"原则).等温线平直,则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如南半球的海洋.
4. 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可判断海陆.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相反.
5. 判断某地所处时间(季节或月份)
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反.南半球,1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高纬)凸,海洋上向北(低纬)凸.这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所致.
6. 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及寒暖流
在海洋上分布的等温线突然有规律地向同一方向弯曲,则一定有洋流通过,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凸出即为暖流(或从温度较高的海域流向温度较低海域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7.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可判断地形,计算某地海拔高度.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变化系数为6℃/1000米.
8. 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受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陆热力差异—海洋影响显著.夏季越往内陆,气温越高;冬季相反.
③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冬夏季为低温,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势影响.
[训练题]:
1,读下面等温线图,指出正确的论断:
A,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B,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受纬度地带性的影响.
C,甲地东岸气温比西岸高,是因为东岸有暖流经过,西岸有寒流经过.
D,甲地西岸气温比东岸高,是因为东岸有寒流经过,西岸有暖流经过.
三. 等压线图的判读
1. 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低压中心(气旋);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高压中心(反气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等.
2. 判断风力大小: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等压线密集处,单位距离气压差异大,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稀疏处,气压梯度力小,则风力小.
3. 判断任意点风向:
根据气压高低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向风.
4. 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低压槽控制时,多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时,多晴朗天气;
冷锋雨区在锋后,暖锋雨区在锋前.
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
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
5. 判读锋面气旋:
①确定锋面位置(低压槽处),锋线与槽线重合;
②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
③确定锋面性质以及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为冷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为暖锋).
第2个回答  2010-10-10
找每条线之间的差值,在同一幅图里面,这个差值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