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太虚”是道貌,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太虚”是指老子、庄子所说的“道”。《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意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横批和对联里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

扩展资料

在红楼梦里,佛教与道家的思想显而易见。中国汉语中有“道德”与“道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可见,人德是道之失,即偏面的道。对人,失道而后德,对物则是失道而后理。

然而,因为德与理的偏面性,所以人之身与万物一样都不得永恒。正因如此,回归于道就成为人与物存在的最本质的生命要求。由此可见,道失而德显,积德复得道是人生最本质的运动。如果把德对道的回归表述为生的此岸渡达存的彼岸,那么,艺术就是这两岸之间的渡船。而爱情却只是不知水性的落水者怀里紧抱着的一段木头。

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沉浮漂流时,他和她都把自己的性命和这段木头系在一起。只有到达彼岸后,他和她才会明白,原来爱情仅是他们渡达彼岸的一段木头而已。贾宝玉就是这样的一个渡河人。而在这其中,又有一切看空的淡漠,很有佛教“万物皆空”的思想,在对贾宝玉的描写中也多次提到了“臭皮囊”一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虚幻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太虚幻境,意思是:体现世界的本源的一个虚幻神异的地方。因为世间万物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而“道”,是世界的本源,《红楼梦》中的女儿仙境,警幻仙子司主。

在《红楼梦》书中的体现其实就是指做梦。所谓的太虚玄境就是做了一个深层次的梦,梦境所到之处就是玄境,里面的警幻仙子是梦中人。太虚幻境位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以梦境的形式向甄士隐、贾宝玉二位有缘人显现。

扩展资料

太虚幻境在书中的作用

贾宝玉梦境遇仙姑是南北志怪隋唐传奇中才子奇境遇仙子的经典桥段,体现了审美上增添梦幻旖旎之美,在哲理上标志着情悟,在神话上象征爱情根基,在文法上有伏笔暗示作用。

不仅在里边写了“金陵十二钗”这些判词,以预示这些人物将来的命运,还在里边埋了许多关于《红楼梦》当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根由的一些伏笔。比方说这里边把人分为成三六九等。

太虚幻境的哲学渊源

《红楼梦》第五回的构思既受《老子》宏观宇宙观的影响,又借鉴《老子》感官式的形上宇宙观,然后嫁接“娲皇补天”的神话,接着构思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的神话中人物。

其中“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语境内涵和《老子》“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语境内涵十分接近,因为《红楼梦》中的神话人物往往是一种寓意化的符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太虚幻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5

太虚幻境之意即谓世间万物(包括人)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曹雪芹特地在《红楼梦》开篇中写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其意在于用小说的形象来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终极的人生追问。

太虚幻境,《红楼梦》中的女儿仙境,警幻仙子司主。它位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以梦境的形式向甄士隐、贾宝玉二位有缘人显现。

扩展资料:

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横批和对联里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

太虚”是道貌。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所以,这里的“太虚”实际上就是指老子、庄子所说的“道”。《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

道的世界是物与理混沌成一体的大而虚静的世界。人的身和心都是从那个遥远而微妙的世界里来的。人的身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回到那个世界,而人的心却可以通过道德的自我实现回到原本的那个世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虚幻境 (贾宝玉梦中仙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1-21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作者设计的一个生从此来,死在此聚的地方。它下边的一副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奇怪的是,这个世界全由女儿组成,作者称之为“清净女儿之境”。宝玉在这里见到的都是女儿,太虚幻境中的各司存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宝玉来到这里被视为浊物。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作者借贾宝玉之口表达的男女高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这是对封建社会那种男尊女卑观念的强烈挑战。也许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以及对红楼女儿的梦忆悲怀,曹雪芹才把此书命名为“金陵十二钗”。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11-21
四层玄机
一、审美
太虚幻境从贾宝玉、甄士隐梦中写来,道启玄机增添了几分梦幻旖旎之美。尤其宝玉的梦,“但见朱栏玉砌,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此为仙境风景之美。脂批:“一篇《蓬莱赋》。”

摹写警幻仙子“蹁跹袅娜”,又用了一篇赋赞,尽得《洛神赋》神韵。众仙姑“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其茶“清香味美,迥非常品”,酒则“香冽异常”,演曲时舞女们“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如梦如幻,曼妙多情。书名着一“梦”字,起人无限情思,绸缪不尽。
二、哲理
道家哲理的层面,梦就是警幻情悟,醒就是生觉苏世;表达看破红尘、人生如梦的觉解,做一个梦醒之人。如列庄的梦觉之辩、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对人生抒发感慨与彻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无”意指尘世中的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真、有”意指太虚幻境的极乐之境是永恒的,如果把它们颠倒了,就会陷入无边烦恼。“孽海情天”“古今之情”“风情月债”,悲叹古今无数痴情儿女的爱情悲剧、青春悲剧。警幻警示宝玉,若沉迷于意淫、爱情美梦,必堕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的“迷津”,所以棒喝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
后四十回第二梦,“真如福地”是太虚幻境的变形,那时尘世中已有几位清净女儿回到仙界,她们现身代警幻仙子说法,个个冷淡宝玉,意在警示宝玉悬崖撒手,故曰“亲近不相逢”“引觉情痴”。“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意指看破贾府的盛衰、大观园的女儿美及女儿悲剧,领悟到真如福地的极乐仙境胜过尘世烦恼。
三、神话
神话的层面,太虚幻境是清净女儿之境,是青春儿女真情在仙界的根基、司主、本源和归宿。警幻仙子是《红楼梦》中的爱神、美神,相当于西方的维纳斯、丘比特、阿芙罗狄忒。四仙姑奉警幻仙子之命向人间的有情儿女布散相思。情痴情种都要经过太虚幻境挂号方可下凡,劫终后又经太虚幻境销号回归仙界。此外,连青埂峰顽石、宁荣二公以及书中所有神话都要经警幻仙子过目方可生效。《红楼梦》推尊太虚幻境为最高天庭,拔高爱神、美神的地位,寓有赞美青春儿女真情的深意。
四、文法
太虚幻境贮有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三个判册,又演出《红楼梦曲》十四支,伏下了大观园女儿的终身命运及悲剧结局,让读者事先对全书故事结构有个总体的把握。[2]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