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如何兼并数十国“中分天下”的?

如题所述

在春秋近300年间,楚兼并四五十国。盛时疆域方圆达3000里,囊括今湖北、湖南、江西(除信江流域)、安徽西部、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角,居列国之首。

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后,楚国发展到顶峰。它依靠昊起变法建立起强大的军力和经济力,对周边发动强大攻势,使自己成为中华大地上当时不仅占地最广、而且影响最大的国家。

如对南,楚悼王时,吴起亲自率兵南征,“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洞庭在湖南北部,苍梧在湖南南部九提山一带。近年在广东和广西等地发掘出一批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其墓式和随葬品明显地具有楚墓的特征和楚文化的风格,说明楚的影响南达两广。另外,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载:“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楚以芈姓,芈乃羊的叫声。这个传奇故事也说明楚征服南海(广州地区)。

向东,楚威王于公元前334年派大军攻越,杀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于是原越国所属以江浙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纳入楚国版图。

向西伐秦,通西南夷。直到公元前230年,楚将项燕仍取得击败李信、蒙恬20万秦军的战绩。楚顷襄王曾派庄骄率兵西进今四川、贵州,深入云南直到滇池,在且兰、夜郎、岷山、滇等地建立了诸侯国,接受楚的统治,即所谓“以兵威定属楚”。楚还乘巴蜀相攻之机,溯江得枳(四川涪陵),迫使巴迁都阆中,于是楚尽占巴国嘉陵江下游以西之地。向北也有进展。公元前447年灭蔡(此时已迁今安徽寿县北),次年灭杞(今山东安邱县东北),4年后灭莒(今山东莒县)、鲁、邾(山东邹县南)和小邾(山东滕县东)。并大动干戈,攻齐、伐周、取韩、略魏,甚至跨越宋、卫、赵,突袭位于今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取得传奇式的胜利。

楚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代文治武功,灭国数十(有的说42国,有的说60国。其实远不止此数),最盛时(楚威王、庄襄王时)疆域已包括今湖北、湖南全省和河南、四川、陕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一部或大部,势力扩展到贵州、云南和广东、广西。辽阔的江汉流域、江淮流域、太湖流域、沅湘流域等南方广大地区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00万以上的人口归于一统,当时的纵横家苏秦曾如此描绘楚国版图:“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今山东半岛南部),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径之塞郇阳(今陕西旬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淮南子·兵略训》也赞美:“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颖汝以为恤,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

楚在开疆拓土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先进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如,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黄金的开采和铸造代表了中国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而“楚爱金”更是中国贵金属铸币的开端。据徐中舒考证,楚通西南后,楚王在楚雄、荣经两地先后设置移民总管,作为他的代理人,管理那里的黄金开采和东运。

楚“中分天下”,几乎统一整个南方,把南方诸民族统统置于楚文化的影响之下,展开了以楚文化为中心内容的南方民族融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大中心。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提出过如此见解:“以荆楚为中心的南方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产生了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础的楚文化。各族也就在同一文化中大体融合了。”

楚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远不止如此。荆楚族作为创造了先进的楚文化的伟大民族,以楚国主体民族的雄伟姿态,通过战争兼并和文化吸引等不同方式,将百濮、三苗、苍梧、扬越、闽越、东越、南越、虎夷、淮夷、卢戎、陆浑之戎、阴戎、巴、蜀、氐、羌、夜郎、且兰、青衣等当时被中原民族称为蛮夷的众多民族方国和随、唐、贰、珍、道、赖、柏、陈、蔡、鲁等华夏诸国置于同一版图之下,统率南方民族同中原华夏文化猛烈撞击,从而加速了南方水田农业民族与中原早田农业民族的融合,使之成为后来华夏族(不久改称汉族)的主要支系之一。显示了楚在中华民族大融合中的巨大作用,构成了它作为南方民族融合中心的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