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镇的概况

如题所述

皇冠镇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有东梁、包家梁、枇杷岭、茨沟梁、轿顶山、构扒梁、大坡、无名沟梁、草坪梁等。全镇森林面积71.25万亩,其中集体山林18万亩,国有林53.25万亩,森林覆盖率92%。1965年至1998年,曾为宁西、宁东林业局采伐木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境内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山松、红桦、白桦、冷杉、云杉、落叶松、山杨、漆树、椴树、青岗栎等。其中红豆杉、冷杉、云杉、水清树、水曲柳、绞股蓝、野大豆等3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与树伴生的有松花竹、苦竹、杜鹃和党参、猪苓、天麻、贝母、五味子、黄柏、野大豆、绞股蓝、杜仲等名贵野生中药材。草本有700余种,藤本有30余种,野生动物有210余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羚羊、林麝、金丝猴、黑熊、大鲵、红腹锦鸡、红腹角鸡等30余种。1998年10月,国家森林禁伐,宁西、宁东2个林业局由生产木材转向天然林保护,镇内的木材加工企业也全部转产。2002年实施退根还林政策,全镇共退耕还林844.5亩,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0年,国家批准皇冠镇辖区列为国家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保护区。 镇内水力资源丰富,是宁陕县水电开发的主要资源之一,年均降雨量94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境内汶水河上游和东裕河流域已建成有两河电站、八宝水电站,总装机2355千瓦;在建有沙梁子电站、黄草坪电站、东峪河电站等,总装机5790千瓦。1996年架通了朝阳、油坊坪、南京坪等三村的10kv高压输电线路17.84杆公里,改造低压线路8.4杆公里。1999年架通双河、河心堡、八宝、兴隆等四村的10kv高压输电线路39.76杆公里。2004年架通旬阳坝至皇冠镇35kv高压输电线路14杆公里,在镇政府所在地修建变电所1个,并架通变电所至双河村黄草坪35kv高压输电线路7杆公里。至此,全镇的生活生产用电全部由国家大电联网输送。
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金、铁、铜、大理石、石英石等,尤其是大理石矿蕴藏量大,2005年至2007年先后有2处开采,1997年油坊坪村及二十一林场开采金矿,于2003年因西汉高速公路途径矿藏区而停采,境内现有石英石规模开采企业两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 南京坪村是皇冠镇政府所在地,西汉高速公路穿村而过,辖两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4户,人口472人,全村耕地742亩,林地2.7万亩,现有集体资产70万元。
今年以来,该村实施了扶贫重点村建设,共完成特色民居改造60户,其中2008年完成52户,2007年完成8户,完成“五改三建”67户,投资100万元对集镇至南京沟口2.32公里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和水泥硬化,投资28万元新修河堤360米,恢复基本农田20亩,争取资金3万元修便民桥一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8元。 朝阳沟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位于镇政府西北方,沟内平均海拔1350米,拥有林地2万余亩,耕地845亩。全村68户277人。沟内原始生态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于2006年正式动工建设。2006年,县政府将朝阳村确定为全县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年来,政府及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先后完成了沟内道路拓宽改造9公里,硬化道路8000米,新修河堤8000米,新修涵洞8个,新修桥梁6座,新修景区支线公路1.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2杆公里,新建采石场和石料厂各一座已正常投入生产,沟内土地平整工作进展顺利,爬山步道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开工建设,朝阳庙建设待报省审批。
企业投入巨资对朝阳村进行开发建设,使得朝阳沟成为建设资金投入最大、基础设施变化最快、农民直接受益最多的新农村。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77元,较06年净增1467元。 油坊坪村位于宁陕县皇冠镇北边,距镇政府7公里,西汉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居民沿河两岸分布,交通便利。辖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1户,人口274人,全村有林地23466亩,耕地340亩,坡地60余亩,荒地220余亩,农作物以玉米、洋芋、豆类为主,兼少部分杂粮。
今年该村实施了重点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5万元建设家园,完成特色居民改造43户(其中2007年15户),完成“五改三建”24户,占到全村总户数的93%;投资3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案件,争取项目资金290余万元新修了集镇至油房坪9公里通村水泥路投入资金60万元发展主导产业,发放财政贴息贷款50万元用于发展猪苓栽培,投资5万元新修自来水1处,完成1户3人的迁移式扶贫搬迁,兑现补助资金8000元,争取到了国家级猪苓栽培示范村,新增猪苓28000窝,不断壮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8元。 双河村全村总人口223人,18名党员,土地面积390亩,其中水田186亩,封山育林面积31000亩,纵横两条大河,故得名叫双河。
双河位于皇冠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20公里,西汉高速公路跨过一角,一角三地设有停车区。南于筒车湾相邻,东于现场相连,便道路贯穿三个村民小组。青山绿水、物产丰富、气候温和,两条自然河流中鱼类品甚多,达过二种品种,可供乘凉避暑、垂钓,空气清香,景色迷人。主要产香菇、木耳、天麻、猪苓等名贵的土特产及中药材,出产板栗核桃。
农民以耕种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大豆、红薯、洋芋亩产均可达500—700公斤以上,水资源丰富,本次现修建三个水电站入网,两个手机塔,发射信号较好,信息基本畅通。自然优美,空气清新。 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皇冠镇属于高山森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特别是镇区范围内没有工厂不会产生污染,水、空气质量好,是环保型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花房子、八宝等地留下许多美好的传说。
绿色餐饮风味味独特,这里的蔬菜水果完全是无农药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河水也完全不受污染,生长的土鱼鲜嫩并且营养。这里用古老方法烹制的当地特色土菜更是可以让游客大饱口福。 走进宁陕县皇冠镇,一派规划整齐、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村镇布局展现在眼前 ,西汉高速横贯全镇,原始生态与现代文明气息交相辉映,被誉为镶嵌在秦岭南坡腹地中的“绿宝”。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西汉高速公路贯通后的区位优势,皇冠镇把生态旅游作为龙头产业和一号工程优先发展,把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作为旅游开发的突破口,规划建设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标志性建筑,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陕西百强乡镇。
由海荣集团投资开发的“朝阳沟旅游AAAA级景区开发”是皇冠镇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包括峡谷旅游核心区、旅游观光区、深山小镇生活体验区、城镇旅游观光区、高尚社区开发区、海荣自留区六版块。是秦岭南坡集会议、度假、观光、休闲、科考、探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皇冠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伦强介绍说:近几年来,皇冠镇凭借这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便捷的交通优势,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皇冠镇的生态旅游经过4年来的开发建设,现已完成投资7.38亿,形成了吃、购、娱一体化的基本体系。
自“朝阳沟旅游AAAA级景区开发”项目2007年开工以来,先后完成了景区道路改造硬化、河堤、桥涵登山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新镇区、村民安置房及皇冠海荣大酒店、土货天堂、超市、娱乐中心、室内体育馆等项目建成运营,老镇区改造项目逐步展开,国际山地自行车拉力赛道、朝阳沟五星级酒店、皇冠老年公寓及朝阳沟内农家别院正在建设之中。目前累计完成投资8.66亿元,其中今年1—5月完成投资七千二百多万元。几年间,先后有6家企业落户投资开发生态旅游,引进资金总额达30亿元,70%的村有旅游招商项目。
重大项目的落户生根,不仅使皇冠镇年均接待游客达1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60万元,同时找到了以资源招商、企业建镇、旅游兴业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企业投资,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等措施使人口向集镇、农村新社区集中,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与居民生活问题。据了解,皇冠镇目前有50%多的人口住居在集镇,未来近50%的农户将朝阳沟、南京沟、皂矾沟、秀才沟农村新社区聚集,将形成“一区四线”发展格局和城镇布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