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名将为什么大多用枪?(如赵云、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枪”之种兵器有何独特之处?

古之名将为什么大多用枪?(如赵云、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枪”之种兵器有何独特之处?

“持枪战沙场,身死忠为国”。

枪秘意为“忠”,因此古代最具传奇性的忠义名将们几乎全部都使用长枪——“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锋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胸怀着坚定的大义之心的武将,自然会以奔雷般的气势突刺出长枪,必定会如飞龙升天般无人能够阻挡,踏破乱世找到自己的道路。

枪是长兵器,是古代士兵或者是武将,马上使用的武器。古代用枪的名将很多,岳飞,戚继光,霍去病等,在这些用枪的高手中,最出名莫过于是赵云。赵云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一员英勇的武将,擅长使长枪,凭借手中的长枪。

擅长使用长枪,是一员勇猛的武将,其勇武在历史上是无人能及的存在。除了演义或者是小说中的人物,现实中根本没人可以和他较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猛人,是东方的汉尼拔。他才是用枪的行家,长枪在他的手中,好似活了一样,纵横沙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22
枪由矛发展而来,原始的枪就是将木棍头部削尖,古书记载:“削木伤盗曰枪”,又称“肩二”、“一丈威”。汉代的枪与矛很相似,用长木或竹为杆,装上枪头,配以缨络。枪流行于晋代,在唐代枪的风头略输于槊,到宋、明则达到颠峰。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矛的使用不便、功能单一。枪通常比长矛短,便于两手把持,所以也有“半把为枪”的说法。

  枪包括金属枪头、毛制缨络、木制枪杆、金属枪镦,长度从1米—1.8米不等,主要用于步战、马战。也有超过5米的长枪,用于守城战中向下刺击登城之敌。枪头比矛头短很多,根据需要分为尖刺、双刃、多棱三种。

  枪融合了矛与棍的攻击方式,使用灵活。后期的枪更加入了戈、钩甚至刀的功能,丰富了枪的作用。如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抓枪,环子枪,素木枪,拐枪、蛇枪,火焰枪,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

  在使用上,要求枪兵接受训练的时间比矛兵长得多,通常为3—6个月,熟悉拦、拿、扎等攻击动作,枪兵随身还会配带刀等短兵器,是步兵作战的主要力量。武将通常会自行配备更加顺手的枪,如攻击面积很宽的虎枪、具备多种功能的龙牙枪等。

  枪的缨络是枪头下的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搏刺时可迷乱对方,演练时可壮大声势。除了装饰之外,还能吸收枪头沾染的血液,防止血液流到枪杆,所以也称“血挡”。

  枪的优点是攻击方式多样,发展到后期的枪充分吸收其它兵器的优点,几乎成为万能的长兵器。

  缺点是相对与矛而言,枪的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而同矛和槊相比,枪的破甲能力较差。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持枪战沙场,身死忠为国”。

枪秘意为“忠”,因此古代最具传奇性的忠义名将们几乎全部都使用长枪——“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锋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胸怀着坚定的大义之心的武将,自然会以奔雷般的气势突刺出长枪,必定会如飞龙升天般无人能够阻挡,踏破乱世找到自己的道路。

四面崩腾玉京仗,万里横互羽林枪。——唐•杜牧《大雨行》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最常使用的长兵器。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而枪之来,实始于此。枪的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熠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锒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号称百兵之王,又因枪可以刺,收放极快,防不胜防,又称兵中之贼。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为钢铁打制,原始社会枪尖以竹,木削成。枪缨古时多用马鬃制成,今用细麻丝制成,枪缨的长度不短于20厘米。枪杆古多铁制,攒竹制,今用白蜡木杆,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现代武术比赛用枪规定,最短必有等于练习者直体站立后再直臂上举的高度。古代大枪、大杆的使用为二人,一人在前扛枪杆,一人在后使用。

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单扎、对扎的训练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与表演的效果。枪法除了以拦、拿、扎为主外,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都是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且方法正确。练枪时,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故有“开步如风,偷步如钉”之说。腰腿、臂腕之力与枪要合为一体,并要劲透枪尖。枪的套路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杨家枪、犁花枪、六合枪、四平枪、锁口枪、五虎断门枪等等。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说:“年拳、月棒、久练枪”。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末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宋史自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杨康用的就是杨家枪法。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于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于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8
赵云,杨家将,岳飞,林冲,都是用枪高手!戚继光用的火枪,竹子做的长枪。
第4个回答  2019-01-03
古代将军大多骑马,用剑太短。所以给用长兵器。早期骑马是没有马镫的,马上的人很难灵活挥动像偃月刀之类的其他长兵器。而用枪,利用马的冲刺,可以瞬间贯穿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