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来历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生肖确实来源于地支,但却不是地支出现时生肖同时出现,而是在地支用于表示每天的十二时辰后附会产生。由于当时地支最初的构形本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在地支表示十二时辰后,人们为了记忆或解析天干,根据动物每天的相对活跃时间以及地支最初的字体构形,两者相互附会而产生的十二生肖。


生肖年,是从正月初一算起,生肖纪年的方式,其实是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处传到中原来的。因为游牧民族与各种动物的接触比较多,与动物相亲,就用12种动物来纪年。

我国古籍中记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相配合来纪年。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到隋朝时中原历法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因此才有《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最开始十二生肖的由来,主要是为了计算年号的,用十二种动物来计算每一年的年号,来方便人们更加知道时间的变化,更加知道如何计算自己的岁数。而这种计算年号的习俗,在历史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时期,因为古代的人更喜欢用腾图来标记,故而选择了在众多的动物之中,选择了是十二种动物来作为十二生肖,来定做年号。

十二生肖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四柱八字预测中的时柱,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出生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酣睡。

可见,十二生肖与四柱八字预测及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民俗的一个重要内容。民间关系生肖论命之贵贱的说法,就是从以上生肖的传说引申来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讲,辰时生的属牛的命不好,太辛苦,这就是从生肖传说来的。他们的理论就是,辰时是牛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非常劳碌,所以命不好。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十二生肖代表着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每一种动物代表一个时辰。   

1、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牛:凌晨1-3时(即“丑时”)。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3、虎:凌晨3-5时(即“寅时”)。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这时候,老虎最活跃、伤人最多,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龙:早晨7-9时(即“辰时”)。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于是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6、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7、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8、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9、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10、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太阳快落山了,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11、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12、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所以,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个组合。

第4个回答  2020-09-19

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而中国如今确定的是十二生肖属相,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其中有属相相合的例如鼠和牛合等,也有属相相克的如鼠和马冲等。所以十二生肖属相之间是相生相克的。

比如,出生年龄相差六岁的夫妻,如果属相相克,一般被视为是不吉利的。婚后易经常发生冲突,彼此的婚姻由好到坏,难以长长久久。但是事在人为,所以属相相克也会有错误的时候,并不可全信。


属鼠的人,观察事物比较细心。待人接物也是大方热情,感情十分丰富,对自己所爱的人十分仁慈与宽容,对于属鼠的朋友来说,生肖上彼此结合青春不老的朋友分别是:属龙的,属牛的,属猴的。

与属龙的在一起,越发能体现爱情的浪漫,缘分的奇妙,花前月下,流连忘返。属鼠的你细心谨慎,与属牛的在一起,对方的宽容包涵,抚慰你那易感触的心。与属猴的在一起,对方的开朗,引导你们一起去探索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