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的写法在田字格

如题所述

1"象铅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2、 “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5”象鱼钩,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6、“6”象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7、“7”象镰刀。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8”象娃娃。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9”象气球。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

10、“10”象铅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又的写法在田字格:


又(拼音:yò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及商代金文 ,其古字形像人的右手,本义即右手,也指方位之右。因"又"借用为副词,方位之右就用"右"表示。"又"主要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继续,也表示同时存在几种情况或性质。"又"还表示意思上更进一步,相当于"而且"。"又"还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又"也表示两件互为矛盾的事情,一般叠用。此外"又"还有在叙说某个范围之外另有所补充的含义。

"又"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24。用"又"作意符的字一般与手有关,如:取、秉、及、受。有些简化字里的"又",用来代替笔画多的偏旁,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如:劝、鸡、观、邓、轰。

文字源流

象形字。"又"字甲骨文写作图1,像人的右手,是"右"的初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即今之右字。"不过在古文字中,用作偏旁的"又"一般表示广义的手,既可以表示左手,也可以表示右手。图2是周代早期金文里的"又"。从甲骨文到篆文,都上像五个手指省作三个手指,连着的一竖像手臂,据具体的实象造字。隶书作图5,形体发生变化,楷书沿之,也就不易了解其初形了。

在卜辞中,"又"主要有两种含义,一表示左右的"右",二表示有无的"有"。后来,又假借"又"来表示"重复"和"再"等义,逐渐成为"又"的基本义。引申可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也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òu 副词 表示重复或继续。 again 《诗经•小雅•巧言》:"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巴金《探索集•探索之三》:"我的小说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结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就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多重复使用)。 at the same time 《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整整一天半夜,她没有吃过一口东西,这时觉得又饿又渴。" 又惊又喜;又红又专


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and 那一天正好是三伏的第一天,又是中午,又没有风,不动也会出汗。

《墨子•非攻中》:"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in addition;

besides 《庄子•应帝王》:"始吾以夫子(指壶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矣。"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县里把罪状一一证实之后,除叫他们赔偿大家损失外,又判了十五年徒刑。" 又及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如:二又三分之一。

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 《西游记》第十四回:"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他又想去,又不想去,拿不定主意。

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却"。 but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杨素梅)好生不快,又不好说得出来。"

用在否定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巴金《随想录•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多印几本近代、现代的西方文学名著,又有什么不好呢?"

动词 通"宥"。宽恕。

《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

通"佑"。保佑。

《小屯殷虚文字乙编》7826:"我伐马方,帝受我又。"

yǒu 动词 通"有"。 《易•系辞上》:"又以尚贤也。"陆德明释文:"郑本作'有以'。"

《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史记》又作"有"。

展开

近义辨析

还、又

副词"还"和"又"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是"还"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如:他昨天去过,明天还要去。"又"表示已实现的动作,如:他昨天去过,今天又去了。

再、又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用于尚未实现的,"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如:再说一遍(尚未实现)︱又说了一遍(已经实现)︱再玩一会儿(尚未实现)︱又玩了一会儿(已经实现)。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又部】于救切(yòu)

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۱多略不过三也。凡又之属皆从又。

〖注释〗①۱:列的异体字;类。②略:简略。③不过三:徐灏《说文段注笺》:"古人凡言物多者以三为率(标准)。"

说文解字注

手也,象形。

段注:此即今之右字。不言又手者,本兼‡又而言,以屮别之。而又专谓右,犹有《古文尚书》而后有《今文尚书》之名,有《后汉书》而后有《前汉书》之名,有《下曲礼》而后有《上曲礼》之名也。又作右而又为更然之词。《谷梁传》曰:又,有继之辞也。

三指者,

段注:三岐象三指。

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

段注:以指记数者,或全用,或用三。略者言其大略。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部】 又 •康熙笔画:2 •部外笔画:0

《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并音宥。《说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过三也。《韵会》偏旁作。

又《广韵》又,犹更也。

又《韵补》叶夷益切,音亦。复也。《诗•小雅》:人之齐圣,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富音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