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说遇人不淑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遇人不淑”,是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成语,结交到了品行不好的朋友,可以说遇人不淑,交往到了一个作风不正经的对象,也可以说遇人不淑。尤其是在“娱乐圈”中,关于男明星和女明星的那些事,经常会用到“遇人不淑”这个词语,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成语的本义又是什么呢?

其实,遇人不淑一词的现代意义是“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但这与原意多少有一些出入。要想理解其原来的意思,需要找到其出处,遇人不淑一词出自《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它在诗歌中的原句是:“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全诗有利女子益母草虽然《诗经》年代久远,但诗歌《中谷有蓷》理解起来并不是很困难,而且在这首诗中,还交代了诗本事,即“有女仳离,嘅其叹矣”。“仳”字意为“分离”,“仳离”在古代常被理解为“离婚”,因此这是一首描述“女子离婚后抱怨不良丈夫”的诗歌。这一点古今争议并不是很大,古人也多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然而,对于诗歌中“蓷(tuī)”字的解释,历来却颇有争议,它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蓷”字同“鵻”,是指一种鸟。对后世研读《诗经》影响较大的的《毛诗传》就称:“蓷,鵻也”。另一种解释认为,蓷是指“益母草”。《诗经名物图》中的蓷第二种解释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现今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谷有蓷”就是说“山谷中长了益母草”。不过,大家也都知道,益母草是一种有利于女子健康的中草药,为何它会被用在“弃妇诗”中呢?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以下3点。第一点,便于联想。《诗经》中的诗歌经常会用到起兴手法,在《中谷有蓷》中就以“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一种有益于女子的草药,自古以来就和女士们联系密切,用它起兴更容易联想到弃妇。换句话说,诗人可能正是因为看到了益母草,才想起了弃妇的悲惨命运。

益母草第二点,用于隐喻。诗歌分为三章,每一章首句都是“中谷有蓷”,但接下来就用“暵其干矣”等句子,描述出“益母草”因干旱而快要干枯的状况。用益母草的现状,隐喻女子被抛弃之事。第三点,强烈对比。有益于妇人的益母草,和让妇人陷入困境的丈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能反衬出弃妇命运的悲惨。那么,诗中弃妇命运到底有多悲惨呢?中谷有蓷,暵其干矣不淑之人难辨别宋代朱熹在评点《中谷有蓷》时就说:“何嗟及矣,言事已至此,未如之何,穷之甚也。”正如他评说的那样,诗歌《中谷有蓷》中的女子,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处于“穷之甚”的状态。先秦时期,是“封建礼教”的萌芽阶段,封建婚姻制度的雏形也开始形成,就拿离婚这件事来说,对女士们极其不公平。一方面,周代有“七出三不去”制度,“三不去”指的是女子在三种情况下,丈夫不得休妻,“七出”是指妻子犯了七种错之一,丈夫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休掉。另一方面,女子常被视为丈夫家的财产,即使是被休,她几乎也不可能再嫁。益母草基于各种原因,在《诗经》年代,离婚女子失去了丈夫的庇护,往往会生活得很艰难。而《中谷有蓷》中的女子,不仅被丈夫抛弃,而且祸不单行,还遭遇了旱涝,双重打击下,她只能怨天尤人,后悔自己嫁给了不淑之人。在诗歌三章中,女子所表达的怨恨,一节强过一节,从女子的艰难生活,写到她无能为力,只能啜泣叹息,悔恨余生,情感内容层层加深,一个“遇人不淑”的悲剧形象跃然于之上。

其实,在《诗经》中,还有很多“遇人不淑”的女子,如《谷风》中的弃妇,和丈夫同甘共苦,富裕后却被抛弃,丈夫还在二婚之夜赶走了糟糠之妻。《谷风》节选在诗歌《氓》中,女主人公和丈夫青梅竹马,结婚时还符合“三礼六聘”的礼节,结果年老时依然被人嫌弃,也被撵走了。像这样“遇人不淑”的例子不胜枚举,并不是先秦女子们容易在爱情面前冲昏了头,而是不淑之人太难辨别了。时刻警惕擦亮眼“遇人不淑”的原意,是指嫁给了一个不善的人,发展到现在,它常用来泛指结交到了不正派的人。虽然这个成语常被看作是贬义词,但它却能反衬女子的一种优良品质,即面对婚姻自觉自重,时刻保持清醒。益母草就像《中谷有蓷》中的女子那样,她虽然遭遇了被抛弃和旱灾的双重打击,但并没有一味地埋怨,而是痛定思痛,反思了“遇人之艰难”,不仅警戒了自己,还提醒了其他女子,“遇人”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遇人”后也要时刻擦亮眼睛。生活中也有很多“遇人不淑”的例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淑之人”难辨别,另一方面,和当事人的稀里糊涂,或不自尊自爱有一定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0
按现代理解的意思,形容结交了不好的朋友,或者遇到了不好的另一半。
遇人不淑古代是形容女人嫁了个品行不好的丈夫,同样现在的男人也在生活中遇到了这种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另一半,让他人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