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并非昏君,勤勤恳恳,只因这几点让他断送大明

如题所述

你说错了,不是崇祯断送了大明。是大明断送了崇祯。
就像国足,断送了多少名教练。
当车架腐朽,轮胎漏气。换个新发动机有毛用,开出去不用撞就散架了。
唐代玄武门,武则天,安史之乱...再怎么折腾也没散。就是因为车架子牢固。
灭亡是整个构架的糜烂导致的。构架糜烂是不可逆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9

昏君这个词的定义很含糊,一般来说是定义那种不理朝政,只知道在后宫玩女人那种。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崇祯不是昏君。

可惜,崇祯不是昏君。

因为我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得到了大批懂历史网友的赞同:

如果崇祯当了皇帝之后,不是勤政而是一心躲在皇宫里面生孩子,那么明帝国不会亡国

支持这一点的网友非常多。

记住,崇祯朝有四个可以扭转乾坤,避免明帝国亡国的人

1 毛文龙

2 卢象升

3 洪承畴

4 孙传庭

上述四个人,除了洪承畴外都对明帝国忠心耿耿(洪承畴的忠诚度也在90%以上),而且个个能力非凡。这四个人任何一个不死(降敌),都能让明帝国避免亡国的命运。

但是这四个人,都被崇祯送上一次次助攻,或者迫死(如毛文龙),或者害死(如卢象升、孙传庭),或者逼的投敌(如洪承畴)。

**********************详析四人*******************************

毛文龙------------如果不被从崇祯纵容袁崇焕害死,以毛文龙一有机会就偷袭满清(后金)腹地的德行,皇太极根本就不敢在崇祯二年入寇京畿------------因为他只要主力离开腹地毛文龙就会去拜访,屠戮后金将士的家属。没有任何军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战斗力。

而之后的多次入寇长城,毛文龙不死,东江镇不垮,都不可能发动。

没有这些次的入寇长城掳掠的战果,满清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维持其政权的不衰弱,则满清最终入主中原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更不要说,有毛文龙在侧后制肘,满清根本没有能力发动大凌河、锦州这样决定性的、长期围困战役。

没有一次次入寇消耗明军精锐军队,没有大凌河、锦州战役明军大批野战精锐覆灭,李自成、张献忠早就被灭掉了。

.

卢象升----------多次击败高迎祥、李自成的猛人。在于满清军队的作战中也屡立战功,而且这货不是武将,是个进士,勇于任事,极具担当。如果这货不死,李自成、张献忠想坐大那是做梦。

高起潜、杨嗣昌嫉妒卢象升且与卢象升政见不和,于是在满清入寇时断绝卢象升部补给,坐视卢象升被数倍满清大军包围而绝不救援,最终卢象升战死。高起潜、杨嗣昌都是崇祯皇帝的宠臣。

.

洪承畴----------更不用说了,打的李自成满地找牙的主,最后李自成带领16骑躲到商洛山里避祸去了。他是崇祯任命的,解锦州之围的主将。

洪承畴在锦州解围战中,策划利用明朝国力优势,步步为营逼迫清军撤围。

哪想到崇祯皇帝忍不住、没耐心,一再逼迫洪承畴速战速决 。洪承畴无奈只得将保卫粮道的精兵调上前线与满清决战,没想到皇太极没有和洪承畴决战而是转头断了明军粮道。至此,明帝国最后十七万野战精锐全军覆没。

李自成得知后,出商洛重新聚众,明军能战精兵已经尽数覆灭,遂有朱仙镇惨败,开封被围。

.

孙传庭----------搞死高迎祥的猛人。洪承畴兵败松山,秦军主力覆灭后,孙传庭苦心造诣,重新训练新秦军,渐渐有了气象。

这时朱由检再次助攻,他强令孙传庭出兵解救开封。孙传庭不同意,认为秦兵尚未练成,无力破敌,而且开封就算丢掉影响也不大。当然,在崇祯皇帝的圣旨面前,这等抗争没卵用。

得知孙传庭出潼关后,不知道谁掘了黄河大堤,开封被冲垮,李自成随即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回头与孙传庭决战,最终孙传庭兵败身死,潼关失守,陕西彻底被李自成占领。

紧接着就是李自成挟消灭秦军的威风,出兵迫降山西明军,进而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上述四人,任何一人不被崇祯皇帝害死、迫走,明帝国都有极大可能性不会亡国。

***************************************************************

最终,崇祯死的时候还好意思说,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句话部分对,但不准确。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现在的臣都是亡国之臣,因为救国治国之臣都被亡国之君害死了

按照儒家传统昏君的定义,崇祯的确不是昏君。

但是,崇祯是亡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败家子,胡亥、杨广、朱由检!

其中,杨广、朱由检最败家,因为这两个是只要不太败家,就手拿一手王牌的,绝对不会输的。

.

崇祯皇帝接位时,明朝军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都还是遵守规则,服从皇令。而到了崇祯末年,绝大部分的军队都已经不遵守规则,不服从命令了。

这难道是群臣的责任吗?那为什么他那喜欢木匠的哥哥任内,他那名声狼藉的爷爷任内没有这种情况?全国上百万军队也许腐败,也许战斗力差,但是都服从命令。

这个锅,崇祯皇帝自己不背,谁来背?正是因为崇祯的鼠目寸光、唯利是图,才导致明朝的将领们逐渐发现了这个皇帝的习惯,发现只要临战退缩保存下实力,崇祯皇帝就不会处分你,相反会处分那些苦战损失惨重的将领。

而毛文龙之死,也让明朝将领们发现凡是服从皇命,那皇帝就不会在乎你的死活---------无论你立了多大功劳,无论你有多重要。

明朝的文臣,一向都是喜欢践踏规则的。而皇帝,历任皇帝,从嘉靖到万历到天启,一直都是尽力维护规则的。结果来了一个朱由检,他信奉儒家,带头践踏规则,于是偌大的明帝国在短短时间内轰然倒塌。

比如袁崇焕杀毛文龙,有很多研究都显示,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前,实际上是向崇祯暗示过的。而崇祯的回应是你只要能够五年平辽,我不管--------按照明朝制度,袁崇焕绝对没有杀毛文龙的权力。但是崇祯为了【五年平辽】,所以就纵容袁崇焕害死毛文龙,随即辽事败坏难以收拾。

正是崇祯这种漠视规则而只追求实利的做法,导致了国事的败坏不可收拾。

******************************

这里需要说明,儒家并非践踏所有规则,他们热衷于践踏明规则(法律),而热衷于建立、维护潜规则。

这是儒家二圣之一孔子决定的。昔日孔子盛赞的贤人子产铸造刑鼎,将法律明文化。孔子就激烈反对,他认为这将导致民众尊重法律而不尊重阶级。

所以,历代的儒家门生,都是喜欢践踏法律而推崇潜规则的---------当然,除了儒家传统还有现实原因,潜规则不明文化,可以任由上位者自行解释,上位者受到的束缚更小。

******************************

崇祯的问题很有趣,有趣在于,他拥有儒家所赞扬的大多数美德。

崇祯皇帝不好色,不贪财,没有不良嗜好,勤俭节约,勤政爱民,尊崇儒家,重用文臣,打压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最后,还非常有气节的殉国

因此,儒家在撰写历史的时候,就混淆黑白,明明是崇祯二年才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却硬说是魏忠贤残害东林党损耗国家元气------杀那几十个文官,2亿人口明帝国的元气就损耗了?

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更是干脆开了个大,声称李自成是在天启年间就起义了。

为什么?因为按照儒家的价值观,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崇祯能够让明帝国亡国。

这也是很多被儒家价值观影响的网友,无法理解为什么崇祯不是昏君却亡国的原因。

网络上出现过很多穿越崇祯的小说,我大都看过。很遗憾,如果这些现代人真的穿越崇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照样亡国!!!

为什么?因为这些现代人成长在社会主义,和儒家信徒们一样,重视道德、权力、利益、权术而轻视规则,习惯性的践踏规则。

甚至还有几个不惜一切代价重用、新人袁崇焕的。

而崇祯亡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践踏规则

.

PS:

有人曾经设想,如果拜占庭的亡国君主穿越到崇祯身上会怎么样?

我毫不犹豫的回答说,那他只有一个危险:因为太兴奋了导致心肌梗塞猝死。

崇祯皇帝接位时,手下有2亿人口

拜占庭末代皇帝接位时,手下人口不到10万

有另一位网友说,如果真的这么穿越了,不说征服世界吧,明帝国至少能征服大半个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