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现代价值是什么,现在我们读论语能从中获得什么,

很多很伟大的学者对论语的阐释和理解都让我觉得论语真的是一本很伟大的书,但当我真正的读论语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迂腐,论语中的很多观点我感觉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不就是有病么,说实话我真的理解不了,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论语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任何著作都比不了的,所以我想知道论语在现代社会到底还有什么意义,问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只有我这么看还是很多人读了论语后都有这种看法?是不是我的水平真的不够理解不了孔子深刻的思想?

这个东西吧,你要是从内容上去看确实看不出什么,最多是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论语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被推崇的,如果你把《论语》放到儒家思想里面,然后去对比西方的是类似著作,你就会发现西方的那些东西在儒家的体系里都有过,只是儒家的体系是很多人汇总起来的,而西方的著作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由某个代表人物总结出来的。所以,理解上西方的更加直白和间接,而以《论语》作为代表的这些儒家经典就显得结构松散,并且研读起来花费的时间成本也远比欧美的这些书来得高。
下面来举几个例子:
1,伦理学,《论语》说到根本其实是告诉人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什么事情是错误的,究其根本就是伦理学的范畴。相对于差不多时期的西方著作,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对比这两个作品,你能感受到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人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而这个对于人性的假设就铸就了东西方政治思路的区别。西方乐观地认为人性本善,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民主政治等等。而中国就很保守了,儒家认为人性善恶是难以分辨的,所以就发展成了之后的教化的社会管理思路。这个是对研究东西方政治发展很重要也是很核心的问题,因为伦理学是政治学的指导理论。
2,语言学,《论语》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保存的完好,是研究古代汉语很珍贵的材料。汉语言学家瑞士人高本汉,就是通过《论语》的关于“我”和“吾”,主格和宾格的区分运用发现了汉语上从粘着语逐步过渡到孤立语的进程的。这个就为人类语言发展提供了很珍贵的理论基础,由此也开启了普通心理学对于人类语言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综上所述,《论语》这书是需要有对比才能发现它的价值在哪里的,说一样东西有价值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单独的一个东西你是没办法衡量它的价值的。当你开始了解西方的社会科学体系的时候,就会发现好多东西和论语里说的是相似的,只不过论语的历史根据悠久。西方是有一条完整的发展过程来得到现在的理论的,但是中国没有的,因为历史太悠久很多资料都已经消失了(另外始皇帝也来过一发焚书坑儒,很多资料都是靠后人的记忆再写出来的,所以《诗经》都有七八个版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回答得很好了,但是作为一名哲学生还是要多说几句。论语本身并不是一本程序手册,也不是教你怎么做人做事然后就能成功的励志书籍。它是一本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载体,其中的精神是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的,比如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感、中国人特有的耻辱观(面子?),君子观等等。这些东西并不一定是完全地不变的,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却依旧是来源于论语,而论语的代表就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之中其实就是一个人物形象,一个君子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我们当中起着一个重要的模范作用。
因此,现代读论语并不是依样画葫芦地、装模作样地跟着书中的人做人做事,而是通过他们的言行来了解当下中国人的性格特色和人文特征,进一步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理解当下,也才能够掌握未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3
其实那些在你看来很迂腐的行为,恰恰就是大智若愚,你现在还停留在纸面意思,还没有看到内涵,比如前些年反对弟子规教育,也是认为过时了,很迂腐,实际上并不是要求现在人也做的和古人一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握住做人做事的正确精神,执着于形式,自然就觉得迂腐
第3个回答  2019-09-22
一、《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并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结构。 中国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这三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决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汉代开始,它就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中和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据。《论语》中强调的德、礼是和谐社会的杠杆。在今天社会,保持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让德、礼与法相互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仁、中庸、乐知天命、出世有为等思想,对古今中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四、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五、《论语》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