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去三千烦恼丝的原诗

如题所述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华浮影愧成诗。

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

此诗讲的是《红楼梦》,可以说点出了《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人世间因缘不过是三生三世的因与果,所有繁华苦难,皆是浮影。所有人无非都是来到人世,入了红尘,做了一场烦恼如三千发丝般多且不断的梦。

“三千烦恼丝”出自某个佛学典故,具体是哪个典故,如今已经很考证。但“三千烦恼丝”的说法,在佛教中的使用却十分频繁。

“三千”指极多的意思,在佛教经典中多有引用,如《大智度论》中,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说法;平常中也会说到三千诸佛,都是形容极多,数不清的意思。

而“烦恼”更是一个典型的佛教词汇,在各种佛经中都有提到。烦恼丝,是佛教语。佛门以剃除须发为受戒出家,是清净僧尼相的标示之一,于是佛家称头发为“烦恼丝”。加上三千更凸显它的涵意,数不尽的头发,数不尽的烦恼。

扩展资料

自唐朝以后诗词兴盛,佛教也昌盛,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多喜欢引用一些佛学词汇来表达情感,而古代的和尚、法师也喜欢以诗词的方式来禅述佛理、表达思想。

单就这“三千烦恼丝”相关的诗词就有许多。最有名的相关佛学语句是“三千烦恼丝,一丝胜一丝。有意尽除去,换个无无明”。就是表达剪去头发,除去烦恼,投归佛门的想法。

清代悟云和尚的《落发》诗说:“烦恼丛千缕,全凭慧剑挥。”

许多无法查证源头的诗句,如“剪去三千烦恼丝,独伴青灯古佛旁”、“剪去三千烦恼丝,化做自得一微尘”等等更是数不清。

想来从古自今,多是头发剪不尽,烦恼理不清,便只好寄情于诗词,话说三千烦恼丝,心求佛门给予引导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4
剪掉三千烦恼丝,化作自得一微尘。
这半句话应该是从一首诗演变来的。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华浮影愧成诗。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
剪去三千烦恼丝,何必执着于红尘 愿做泯然于众的一缕微尘,变无处惹的尘埃了。
第2个回答  2015-09-03
剪去三千烦恼丝,何必执着于红尘 愿做泯然于众的一缕微尘,变无处惹的尘埃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6
《红楼梦.六十六回》: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清人《梵门绮语录.震泽新庵连生》:拚挡行李,屏去铅华,与一老尼借布衲一袭,方拟将八千烦恼丝连根削尽……
同书《上海净修庵兰英》:忽发现一妙尼,揣度其芳龄,约不出二十外,八千烦恼丝,已全行披薙,然圆容替月,盛貌羞花……
清人《淞滨琐话.纪四大和尚》:……僧见之曰:“咦,汝何时又长此烦恼丝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2

和尚为什么要剃光头,其中有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