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校园网最大化的为教育服务

如题所述

  
  
  一、校园网建设要明确目标,要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宗旨。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能力,坚持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
  要明确“什么是校园网”,“校园网应具备怎样的功能”,“建网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有明确的计划、方向、目标,不要随大流、赶时髦。
  二、在些学校的校园网方案不合理,浪费钱又达不到目的。新建的学校,校园网建设都有资金保障,条件都较好。但设计方案上问题较突出,配置不是很合理。例如,某某小学的校园网方案,校园网的规模不大,核心交换机采用较高档的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可以跨网段路由),而接入交换机又采用最低端的非网管型交换机,这样等于浪费了一个三层交换机的钱。有的学校由于“一步到位”思想作怪,校园网配置很高,投资巨大,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又没有相应的跟上,设备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
  教育局应建立相应的方案设计小组,加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指导。教育局可以将高中阶段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信息技术专业的)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校园网建设方案设计小组。中小学要建设校园网、或进行校园网升级更新,由设计小组对学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建议方案,尽最大可能使设计方案合理有效,提升校园网建设的性价比。
  二、校园网建设和企业网等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一样,要遵守1:1:1理论,使校园网建设合理,实现校园网效益最大化。
  什么是1:1:1理论呢?就是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若违背这一理论,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就很难保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校园网建设,但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没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校园网软件建设跟不上,应用单一。很多学校只是将学校的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通过教育城域网联接到因特网,内部应用只是资源共享、打印机共享等。很多学校都不舍得在软件上花钱,连个杀毒软件都舍不得买,用盗版的,病毒一旦发作,整个网络崩溃;学校管理软件基本没有,教育局发的校园网管理平台很多学校又放着不用。
  中小学校长应提升信息素养水平,重视校园网软件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软件建设要分步进行,不要全面出击。应用系统一个一个上,每上一个应用系统前要试运行,确保每一个应用系统都能发挥效益,力争一分投入分回报,避免投资浪费。软件要采用较成熟的平台,选择易维护、易升级、可扩展的软件。并要考虑以后的升级费用,签订协议,预防后顾之忧发生。
  2、校园网管理、维护跟不上,不舍得在培训上花钱。
  农村学校的校园网管理人员基本上都不是信息技术专业的,而且不是专职进行校园网管理,主要任务还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很多学校连校园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都不计,当免费的午餐,又不舍得在校园网管理人员的培训上花钱。这样的校园网怎么能确保正常运行呢,这样的网络管理人员又怎么跟得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
  网络管理人员不稳定,一会儿这个信息技术老师管理,一会又那个信息技术老师管理;把参加培训当成一种待遇,几个老师轮流参加一个系统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又怎么能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育局应加强对中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专题讲座、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等。
  三、校园网建设要具有战略眼光,适度超前,稳步发展。
  校园网建设方案应经济实惠,够用适度超前。经济实惠并不等于档次低、功能弱;钱要花在刀刃上,该投入的地方要舍得投入。不要让校园网做成形象工程,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网络产品发展很快,降价也很快。如果你的网络设备很超前,但超前的功能往往暂时不用,等到要用这些功能的时候,这些设备已降价好几倍了,你的投资就严重浪费了。够用适度超前是不是只要考虑今天能用就好了呢?不是这样的。首先要考虑现在够用,三四年内不淘汰,然后再考虑设备的兼容性、扩展性,为将来的升级更新作好准备,尽可能延长设备的淘汰期。
  保持网络管理人员稳定,交替要衔接好。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避免人才流失。
  总之,校园网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效益、高产出”,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走上信息现代化的轨道。在现代学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使自己的学校走在同行的前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