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1、槐花能够凉血止血,能够医治血热出血症。
槐花性寒降苦,归大肠经、肝经,主要是能够清泄大肠火热,翠玉便血、痔疮出血有很好的医治效果。槐花配荆芥、侧柏叶等通用,能够医治吐血、衄血。
2、槐花能够清肝火。
槐花关于肝火上炎的头痛眩晕,头胀,目赤等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上,槐花关于肝火偏旺的高血压患者有降压、清肝明目的效果。此外,因为槐花中含有芦丁成分较多,对改善毛细血管功用、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能避免因为毛细血管脆性过大而引起的出血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3、槐花能医治头晕眼花。
将槐花采摘晾干之后,用开水冲泡饮用,能清肝凉血,能够缓解头晕眼花和烦躁易怒等症状。
4、槐花具有抗炎效果。
槐花中,化学成分芸香苷、槐花二醇以及葡萄糖、鞣质、葡萄糖醛酸等,能起到抗炎的效果,同时,能抑制病毒和皮肤中真菌的成长。
/iknow-pic.cdn.bcebos.com/a9d3fd1f4134970a25f4b70c9bcad1c8a7865d0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9d3fd1f4134970a25f4b70c9bcad1c8a7865d0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9d3fd1f4134970a25f4b70c9bcad1c8a7865d0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槐花的作用:1、槐花能润肠通便。用于便秘的防治。以油菜蜜、茶花蜜和枇杷蜜为最佳。 清热凉血,适用于大肠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鲜红,以及癌术后便血等症。

2、润肺止咳。由于肺虚引起的咳嗽,食用蜂蜜有效,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本品性寒凉而苦降,归肝、大肠经,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凉血止血。

3、调和诸药,提高药性。蜂蜜性平,味甘(甜),常作引药用,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头胀、目赤、眩晕等。现代临床亦常用于高血压属肝火偏旺者,有清肝明目降压之功。

4、除以上几点槐花的功效与作用外,槐花还具有解毒、医疮、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服之可预防出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5
功效作用

槐花,别称洋槐花,原产我国北部,以黄土高原最为常见,日本、朝鲜及越南也有分布。它含有芦丁、槐花二醇、维生素A等物质,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都有益。
1.凉血止血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槐花性属寒凉,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等症状,由于其苦降下行,善于清泄大肠火热,因此对于大肠火盛所引起的便血、痔血、血痢效果最为明显。
2.清肝泻火
槐花味苦性寒,且长于清泄肝火,可以用来治疗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痛眩晕,可以单用槐花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和其他清肝泻火药物同用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症状。
3.抗炎
槐花含芸香甙,槐花二醇,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和鞣质,有抗炎作用,对病毒和皮肤真菌同样有抑制作用。

营养价值

槐花含芦丁、槲皮素、鞣质、槐花二醇、维生素A等物质。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服之可预防出血。
1、槐花所含的芸香甙(芦丁)是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维生素,可增强血管壁弹性,提高毛细血管的韧性,对高血压患者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可预防中风;槐花液对麻醉狗有显著降血压作用。
2、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槐花含芸香甙、槐花二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及鞣质,可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抗炎作用,可使毛细血管致密,抑制渗出,在试管内对病毒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槐花水煎剂对各种癣菌,星状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15
一、广义的洋槐花指豆科植物的花及花蕾,但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也称“槐蕊”,花蕾则称为“槐米”。常植于屋边、路边,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主要在北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洋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古代中土与槐花有关的诗歌,比如:“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白居易《秋日》),“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子兰《长安早秋》,这些诗歌歌咏的是中国本地物种国槐,而非洋槐或者刺槐,因为洋槐自北美传入中国的时候已经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事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辨析清楚。
二、食疗价值
用于制作槐花荆芥饮、槐菊茶、大黄槐花蜜饮、马齿苋槐花粥、地榆槐花蜜饮、两地槐花粥和槐花清蒸鱼。在农村,槐花可入药,有去毒之效,还可包制成槐花饭,不仅如此,还可以包成槐花包子。
槐花味苦,性平,无毒,具有清热、凉血、止血、降压的功效。对吐血、尿血、痔疮出血、风热目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淋巴结核、血管硬化、大便带血、糖尿病、视网膜炎、银屑病等有显著疗效;还可以驱虫、治咽炎。槐花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脆性血管恢复弹性的功能,从而降血脂和防止血管硬化。
在食用槐花方面,由于槐花性凉,所以平常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1]

三、药用价值
槐花在药用时分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每年的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花朵,习称“槐花”,花未开时采收花蕾,习称“槐米”。其炮制方法有三种,一是除去杂质及灰屑,当日晒干,为槐花;二是取净槐花,按清炒法炒至表面深黄色,为炒槐花;三是取净槐花,按炒炭法炒至表面焦褐色,为槐花炭。[2] 槐花主要的药用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银屑病:取槐花炒黄研成细粉,每次1钱,每日2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亦可将槐花制成蜜丸内服,剂量同上。临床观察53例,痊愈6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9例,无效6例。此药对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有一定副作用,服药时加用维生素B1、B6可以缓解。也有部分病人开始有腹泻,几天后自行消失,因此服药宜从小剂量开始,2-3天后加至全量。
2、治疗颈淋巴结核:取槐米2份,糯米1份,炒黄研末,每天晨空腹服2匙(约10g)。服药期间禁止服糖。临床治疗30多例,均获治愈。
3、治疗暑疖:用干槐花米1-2两,加水1500ml煎汁,用棉花蘸洗局部。药汁可反复加热,1日洗2-3次。同时将药渣捣烂如泥敷于患部。一般用药1-2日后局部即可消肿而愈。
4、注意过敏反应:曾报告1例小儿,因口含槐花后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烧,颜面、颈及四肢皮肤潮红,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密集丘疹,加压不退,瘙痒、刺痛,面颊及颈前区有直径约0.5cm圆形隆起的白色水泡和片状糜烂,并有少许渗液;斑贴试验阳性。初用苯海拉明治疗效果不佳,后改给氢化考的松而渐恢复。
主治
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入血敛降,体轻微散;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主治肠风便血,痔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火头痛,目赤肿痛,喉痹,失音,痈疽疮疡。而从西医的角度看,槐花含芦丁(即芸香苷,Rytub)、槲皮素(Quercetin)、鞣质、槐花二醇(sophoradiol)、维生素A等物质(具体可参见下面的含量表)。芦丁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服之可预防出血。
所以槐花多作为为治疗便血的常用药,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痔出血、便血、血痢及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一般为煎服,10~15g,外用适量,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服[3] 。
药方选录
《经验方》: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 [4]
《经验良方》:槐花散,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永类钤方》: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炒,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酒化下。
《杜氏家抄方》:槐花二两,地榆、苍术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俱微炒,研为细末,每早晚各食前服二钱。气痔(因劳损中气而出血者)人参汤调服;酒痔(因酒积毒过多而出血者)陈皮、干葛汤调服;虫痔(因痒而内有虫动出血者)乌梅汤调服;脉痔(因劳动有伤,痔窍血出远射如线者)阿胶汤调服。
《箧中秘宝方》: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
《滇南本草》:槐花烧过,去火毒,杵为末。每服一钱,水酒送下。
《摘元方》: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每酒服三钱,取效。
《本草汇言》:槐花(微炒)三钱,白芍药(炒)二钱,枳壳(麸炒)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景岳全书》:槐花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清酒吞下三钱许,早中晚每日三服。如不能饮酒,滚水盐汤俱可送下。
颜色类主 粉、白、红。
第4个回答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