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救急桑子树一结果子就成白色硬果子:请问是否树根有病,如何处置谢谢

请专家救急桑子树一结果子就成白色硬果子:请问是否树根有病,如何处置谢谢

这个是得了白果病。

果桑白果病研究报道的病原真菌有4种,目前该病常见的病原主要有桑实杯盘菌、肉阜状杯盘菌、桑椹核地杖菌3种,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的白果病。

1.1 桑葚肥大性菌核病

桑葚肥大性菌核病又名肿果病,其病原菌为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杯盘菌属。发病时,桑葚由紫红色变成白色或灰白色,花被显著增大,落地后部分花被成黑色菌核。菌核大小不一,呈瘤状突起,表面有长有子囊盘,子囊盘呈碗形或漏斗形。病原菌菌丝侵蚀子房,形成分生孢子梗,呈葡萄形。

1.2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又名爆米花病,其病原菌为肉阜状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杯盘菌属。发病时,桑椹由紫红色变成灰白色,症状类似肿果病,但是只有患病的小果出现膨大症状。病小果花被肥厚、膨大,子房产生黑色菌核,呈圆形小块,表面平。菌核能够生出子囊盘,呈碗形。

1.3 桑椹缩小型菌核病

其病原菌为桑椹核地杖菌,属蜡钉菌目地舌菌科核地杖菌属。发病时,桑椹由紫红色变成灰白色,整体缩小,质地变坚硬,花被外生细微皱缩,并散生微细褐色斑点。病椹落地后,形成黑色菌核,质地坚硬。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子囊呈棍棒状。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侵袭桑椹后,在桑椹内发育形成黑色菌核。病椹落地后,菌核埋入地下,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天菌核产生的子囊盘伸出地面,发育产生子囊。每个子囊内含有多个子囊孢子,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出来,借助风力,四处飘散。正值桑椹花旗,子囊孢子深入花器,感染花被,以致发生白果病。在桑椹的生长期内,分生孢子可多次侵染桑椹,于桑椹成熟期出现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地清除发病的果实,会导致来年的大发病,且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均能感染病原菌。

3、发病原因

3.1 温湿度

温湿度与果桑白果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温度高、土壤潮湿时,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较高。春季温暖,降雨量多,土壤潮湿,土壤中的菌核容易抽生子囊、分生孢子,容易发生果桑白果病。若桑园的通风性差,积水较多,发生白果病的几率更大。如果在花果期遇到阴雨或高温多湿的天气,极可能导致果桑白果病的大发生。

3.2 栽植密度

桑树栽植密度影响着桑树的生长环境。目前桑树栽植的密度多在7 496株/hm2以上,行距较小,桑树苗多为低干树,株与株之间密度较大,通风透光性差,湿度高,发病率较高。

3.3 土地耕耘

一般新栽植的桑树几年内几乎不发生果桑白果病,但是如果发病一次后,不注意防治,落在地上的菌核会不断生长,有效菌核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而菌核的有效量和存活率会随着耕作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桑园土壤耕作与桑果白果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3.4 防治时间

一般认为,果桑白果病病原菌只有在桑树开花期能够感染发病。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感染病原菌,只不过桑树开花期是桑果白果病的易感期。因此,仅在开花期防治此病是不能防治成功的,防治措施需贯穿整个生育期。

3.5 树龄

桑树树龄越大,土壤中积累的病原基数越大,越容易诱发果桑白果病。通常新栽的桑树第1年不发病,第2年轻微发病,之后发病严重程度逐年累加。

3.6 施肥

桑树的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尤其是果桑结果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如果前期施肥量不足,养分则不能满足桑树生长的需求,导致桑树营养不良,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发病,因此需要重视施肥管理。

4、防治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强的桑树品种以降低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我国各地果桑品种不同,品质各异,市场上应用较多的品种,如无核大十、红果二号为主,兼有白玉玉、台湾长果桑、嘉陵30号等,该类品种的果桑结果率高,是一批优质品种,但是大多品种抗性差,并不能抵抗白果病病原菌的感染。目前市场并没有抗性强、品质优的果桑品种。因此,选育高品质、抗性强的果桑品种刻不容缓。

4.2 消灭隔离病原

病原菌菌核易在冬季潜伏,来年春天导致发病。因此,为防止病原菌的感染,冬季应彻底清理桑园,将园内枯枝落叶焚烧干净后深埋,以减少园内病原菌的基数,减弱来年病情。若果桑发病,应及时将发病的桑果、枯枝、落叶等物焚烧或深埋,防止病原菌传播,切断传染源。

4.3 合理栽植密度

桑树的栽植密度应控制在5 997~7 496株/hm2范围内,这样株与株之间的距离恰当,通风透光良好,能够有效减少病原菌。

4.4 耕作

在桑树开花期前进行1次深耕,深度12~15 cm,将土壤表面的病原菌菌核深埋于土壤深处,阻断子囊盘伸出土壤表面到达地上,降低病原菌的侵染几率。

4.5 覆盖地膜

如果条件允许,在桑树发芽前,用地膜或者秸秆覆盖桑园,这样既能阻止来年子囊盘伸出地面,降低发病几率,又能有效地清除杂草。

4.6 科学施肥

植株的抗病能力与土壤的肥力有密切联系,通常土壤肥力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相对较强。为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可以增施磷肥和钾肥。桑树开花期前,在桑园内撒满石灰,用量为1 499 kg/hm2。

4.7 化学防治

目前果桑白果病防治常用的化学药物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但有研究表明,此2种药物在其他作物上防治白果病的效果较差,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不要单一的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与其他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

4.8 药物防治时间

根据药物的持效期、上次病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年的气候决定药物的喷施次数。一般1年喷施3~5次药物。在果桑白果病的菌核子囊盘伸出土壤时第1次喷药。桑树开花率达40%左右时进行第2次喷药。分别于盛花期和盛末期进行第3次和第4次喷药。在桑果采摘前15 d则应停止喷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