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总经理说国人切菜方式不对,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最近一段时间,老字号张小泉因为菜刀拍蒜而断裂一事引发网络热议,张小泉总经理之前的一次采访更是火上浇油,竟然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

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
据媒体报道,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在一段视频中称,中国人切菜用刀方法不对,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种切菜方法,为什么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黄瓜片更透明,是因为前面有个支点。张小泉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那是消费者教育。中新经纬看到,2022年3月9日,ID为“网商故事汇”的抖音账号发了一组标题为“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10元刀剪如何卖出5.7亿营收”的视频,其中就包括上述受争议的视频。
公开资料显示,夏乾良,1984年10月15日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任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任浙江运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任杭州张小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5月至今,任张小泉董事、总经理。此外,夏乾良目前还兼任上海锦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对外,夏乾良身上还有着青年创业先锋、电商物流专家、职业经理人、出版人、经济学家等标签。
曾因“菜刀一拍蒜就断”上热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几日,还有媒体报道,广州一消费者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开。该消费者联系张小泉某电商渠道经销商反映刀面断裂问题,经销商客服回复“菜刀不能拍蒜”。随后,“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7月15日晚,张小泉发表情况说明称,上述事件中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名称为“龙雀斩切两用刀”,该产品售价为99元,适合普通家庭厨房日用,是一柄性价比较高的家用刀具。产品特色在于锋利度较高,耐用性较好,长于食材的片、改刀。“龙雀斩切两用刀”自2018年上市销售,截至2022年6月底,销售数量超6万余柄,自上市至今,收到消费者正式客诉11起,客诉率约为0.0183%。
张小泉称,相关经销商客服回复不当引发舆论关注,7月14日,公司官方客服已再次联系消费者,为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表示歉意,并赠送一把新刀具以表诚意,由消费者在品牌旗舰店自选一款(已发货)。对于张小泉的刀具究竟能否拍蒜等疑问,张小泉称,一般而言,公司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但其同时提醒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适合用来拍蒜,一些硬度较高或者有专用用途的刀具如果用来拍蒜的话,有断刀的风险。
“菜刀一拍蒜就断”事件后,张小泉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在本次的研发战略周期内,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可能会研发专门用来拍蒜的刀”。18日,张小泉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也向中新经纬证实了该消息。
卖刀剪一年收入超5亿
公开资料显示,张小泉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据官网信息,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2021年9月,张小泉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年报显示,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同比增长32.81%;实现归母净利润7873.28万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报告期内,该公司传统优势产品刀剪具类目全年实现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69.22%,毛利率37.67%。
不过,到了2022年一季度,张小泉归母净利润近乎腰斩,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8.09%;实现归母净利润1245.75万元,同比下滑45.96%。
张小泉解释称,2022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较大波动,原因包括子公司阳江市张小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于2022年年初正式投产,因处于产能爬坡初期,本季度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国内疫情反复,多地区物流及快递持续受阻,收入不及预期,尤其公司零售渠道管理部门及核心门店位于上海区域,受疫情影响销售基本停滞;疫情影响下,公司加大抖音等电商平台营销推广力度,相应销售费用增加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我不认同这种看法。张小权总经理说的这句话 就让人听着不是特别对劲。什么叫国人的切菜方式不对?他是怕“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这个热点凉得太快,所以再加上一把火吗?如果不是为了搞营销的话,我真想不出来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用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切菜方式,吃了那么多年的菜,有什么问题?要是菜刀真那么容易拍断的话,那么你们菜刀拍蒜断了就不会上新闻了。黑红也是红,现在张小泉从一个老牌的国货,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品牌,只是这品牌形象着实有些糟糕。哪怕你说这是产品设计问题,或者是由于某些意外造成的,愿意及时赔偿,而不是拿出菜刀不能拍蒜的诡辩,我们普通人听了也不会那么的愤怒。

之所以说“国人切菜方式不对”,会引起公愤,主要是这句话怎么听都有种崇洋媚外的感觉。米其林餐厅的大厨用的切菜方法就是对的,咱中国普通老百姓用的切菜方法就是错的?那你未免也太不自信了一点,中国也有很多的东西也许是值得外国人模仿的和借鉴的。虽然我们曾经闭关锁国,自高自大,因此遭受到了打击。但这更多的是因为自信过头的原因。与自信过头相对的是极度自卑。如果你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那么外国连厕所的空气都是香甜的,月亮就更比国内圆上不知多少倍了。但这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了。我们的文化不同,外国切菜的方式和我们不同也很正常,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切菜方式就不如他们。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大师傅,他们的刀功就非常了得,能把豆腐切成头发丝。当然这离不开刀功和趁手的菜刀。那些真正下厨房去做菜的人,都不觉得我们的切菜方式有什么不对,而你一个可能没下过厨房的人,做过中式菜肴的人,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我们中国人的切菜方式没有什么不对的,而我们人用的菜刀基本上都能拍蒜。正是因为“张小泉菜刀拍蒜断了”的热点,导致现在很多商家直播卖菜刀的都要展示一下拍蒜,证明一下啊自己的菜刀很厉害,能拍蒜。以前可能都是秀一下自己家的菜刀有多锋利啊,可以砍骨头,片五花肉啥的。张小泉凭一己之力让众多菜刀同行们改变了营销的方向,能拍蒜的就算好菜刀了。这也离不开张小泉的售后客服以及张小泉的总经理的努力呀!(反话)

通过新闻我们知道张小泉已经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赔偿方案的,也道歉了,赔了王女士一把菜刀。建议张小泉这边换一个客服和总经理吧,不要用你们的诡辩来挑战我们的下线。

第2个回答  2022-07-20

这一言论立刻震碎了网友的三观,作为一把菜刀居然连拍蒜都做不到,这真是闻所未闻。甚至有网友嘲讽道“自己在市场上买的20块钱的菜刀,天天拍蒜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多人感叹张小泉店大欺客,没想到事件后续的发展更让人吃惊。

原本网友们并不是要讨伐张小泉,只是希望能够要一个说法,可能张小泉诚心诚意地道个歉,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张小泉一点认错的想法都没有,甚至大有要和网友“死磕到底”的架势。

张小泉的总经理甚至被扒出,曾公开场合表示:不是张小泉的刀具质量不好,而是中国人使切菜的方法不对,国外的米其林大厨和中国人的切菜习惯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黄瓜更透明的原因。
这惹怒了很多网友,很多人来到其社交平台下质问:“张小泉的刀具到底是设计给谁用的,既然是设计给国人用的,就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设计,而不是来教中国人用刀”。很快张小泉的经理出面回应称:“视频被人恶意剪辑,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是网友们并不吃他这一套,甚至有网友怒骂其“吃里扒外”。

很快张小泉官方也做出了回应,声称,目前张小泉的产品分为很多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其在做菜时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消费者之所以再拍蒜时出现都断裂的情况是因为刀的硬度很高,导致韧性变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刚而易折”,简单来说也是那套“刀没问题,只是消费者的用法不对”的说辞。
甚至张小泉官方还表示:“如果消费者真的需要一把能够拍蒜的菜刀,后面我们会专门设计一款用来拍蒜的菜刀,以防止消费者把刀弄坏”,表面上看张小泉好像诚意满满,实际上,很多人从中听出了“阴阳怪气的味道”,直到现在张小泉依然不认为自己有错。

张小泉的做法连竞争对手们都看不下去了,隔壁“十八子”和“王麻子”纷纷喊话,自己的菜刀可以拍蒜,保质期三年,如果拍蒜拍断了,免费以旧换新。甚至王麻子当天就开启了直播,客服在直播间里演示了用菜刀拍蒜,并且一拍就是就是一整天,有人戏称“没有一颗大蒜能够完整走出王麻子的直播间”,也有人喊话张小泉“好好学学,这才是菜刀该有的样子”。
可以看出张小泉这次是真的惹怒了消费者,后面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也有消费者认为张小泉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张小泉过分追求商业化已经失去了匠心精神。

早在2007年张小泉就已经被一家名叫富春集团的企业收购,从那时候起,张小泉就和其创始人张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小泉走上了另一条路——商业化的道路。
张小泉开始把重心放在了营销方面,于是张小泉开始不听投放电视广播、网络推广,同时请各种明星、网红进行代言,以提高其知名度。这确实起到了非常不错的作用,张小泉的事业出现了第二春。甚至张小泉在去年9月份成功上市,上市后其在股市的表现一直不错。

然而也有人发现,张小泉的质量却大不如前了,品控表现越来越差这也让很多人对张小泉大失所望。“拍蒜事件”发生后张小泉的市值瞬间暴跌30亿元,可以说张小泉是“一手好牌打稀烂”的典型代表。张小泉最终也是输给了自己的傲慢,如果张小泉能够放下身段,真心实意地向消费者道个歉,或许这件事早就已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而不会弄成现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第3个回答  2022-07-20

不认同。中西双方的菜刀的形式不同,中式菜刀基本上是长方形的,而西式的菜刀扁短且刀刃部分为弧形,中式菜刀因其大和方正,能处理许多西式菜刀无法处理的东西,比如,同时拍很多大蒜。



西式菜



并不能否认的是,西式菜刀也能拍大蒜,但因其短小且细长之刃面,显然不足以同时拍多个大蒜,且因为细长,还容易划伤使用者自身,使用者必须更加小心。

当然,拍大蒜一事对于“张小泉”来说“并不合适”,毕竟前几天就有“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登上热搜。起因是广州一女子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开。



拍大蒜断掉的菜刀截图

该消费者联系某东渠道经销商反映刀面断裂问题,经销商客服居然回应称“菜刀不能拍蒜”,随后张小泉方面做出回应,称“经销商客服回复不当”,并有专员再次联系该消费者,在为客服不恰当之表述表达歉意的同时,赠送一把新刀具,由消费者在其品牌旗舰店自选一款。当然这热搜已经过去,张小泉方面也对此事进行了处理,并不好过多苛责。

其次,该公司总经理称米其林大厨切的肉片更薄,黄瓜更透明有何依据?我国关于考验刀工的菜肴数不胜数,诸如蒜泥白肉、蓑衣黄瓜、宝塔肉及文思豆腐等,哪个不是闻名海内。这些菜肴同样因为其精美的刀工制作而令许多外国大厨折服。总经理是亲自举办双方刀工的比赛,并在客观公正的环境下做出的评比?还是仅是因为个人的主观臆想,私自主观的世界中模拟了对决,进而宣布了米其林大厨的胜利?




再次,中式餐饮的制作为何要参照米其林大厨的切菜方式?每个菜系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甚至每个厨师对于做菜的理解都有不同,为何我们就一定要参照米其林的切菜方式?如前所述,我国大厨的刀功并不比所谓的米其林大厨差,而且因为中式大厨在中式菜刀的使用逻辑上,是更倾向于用一把菜刀解决多种场合的工作,而非如西式大厨那般将菜刀“无限”可分。也恰恰因为如此,中式大厨在使用中式菜刀上的技巧以及熟练度方面只高不低。就此而言,中式大厨切菜,为何要参照米其林大厨的切菜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大厨蒙眼切



最后,张小泉方面想要打开更大的市场,不想局限于单一市场的野心,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打开新的市场,并不意味着可以得罪原有市场的客户,贵公司总经理的这般言论,是深深伤害中式菜刀使用者的。如此这般,那贵公司可以完全不用考虑中式菜刀的生产线,以后专供米其林大厨。但就如某位网友所说:“你硬要扯米其林,但我看米其林厨师未必能看得上你这个东西。”

第4个回答  2022-07-20

我们的厨房用刀习惯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不是我们固守原有习惯、不愿意改变的问题,本质上应当是商家来迎合我们的需求,而不是让消费者去适用商家的产品,是不是这个道理?

消费者消费,花出去的是真金白银,获得商品的同时,我们买的也是服务,而且期望产品是能满足我们各项使用需求的,服务是舒心的、贴心的。反观张小泉的回应,大有站在消费者对立面的姿态,不仅没有意识到消费者要的菜刀是能同时满足“切”和“拍”这两项基本功能的菜刀,而且站在“造刀专家”的制高点上试图说服消费者,按照他的既定路线和设想来引导消费者,让消费者接受他生搬硬套的一套理论知识、接受“切和拍不能兼得”的设想。

无疑,张小泉的回应、态度完全背离了消费者,没有听明白消费者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反而给消费者上了一课、说教了一番,这是商家之大忌。其实回应这件事也很简单,不知道相关工作人员真是出于傲慢和偏见,还是一时没想起应对之策,如果一开始就回应“对不起,我们过于追求锋利度了,没有兼顾到韧度,给您带来如此不好的体验,我们深感抱歉;以后的产品会整改,感谢您的宝贵意见”。然后顺势给消费者退货或者退款、换货,这事不就圆满解决了吗?

何必上来就站在消费者对立面上进行一通理论说教呢?何必非要和消费者争个高低、对错呢?没有任何意义,影响的只能是销量、品牌。

如果说以上回应还仅代表张小泉基层工作人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那此前张小泉夏总经理在面对镜头时说出的一番言论就更为“致命了”:

两句话,彻底得罪了消费者,第一句:中国人的用刀习惯是错的,米其林餐厅厨师从来不这样切菜;第二句,我们把刀头换成斜的,不是设计,而是消费者教育。

好吧,我们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用刀习惯是错的,外国米其林餐厅厨师是对的;感谢你把刀头换成斜的,感谢你对消费者的教育。

终于明白了张小泉的客服为什么生搬硬套理论知识解答消费者的疑惑了,终于明白为什么证券事务部的同时会再次建议不要拍黄瓜拍大蒜了,原来总经理就喜欢“教育”消费者,这个习惯是从上到下的?



虽然后来总经理出面解释大家对他上面所说的两句话存在曲解,当时的语境不是这样的,但矛盾还是因此再次升级了,如果最初就有工作人员如下正面回复,也就没有后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作为中华老字号,允许你“骄傲”,毕竟品牌影响力摆在那里;但请你不要“傲慢”,尤其是不要对消费者傲慢,离开了消费者,再牛的品牌也“啥也不是”;

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允许你在设计和制造厨房菜刀的时候有“见解”;但请你不要对国人千百年的用刀习惯有“偏见”,这是在自取其辱。

说实话,张小泉的品牌塑造之路,一路走来着实不易,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较高的占有率,而且远销海外。

民族品牌能走出国门,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作为企业,在赚外汇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自己始于那里,不要忘记是谁为你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希望以后能真正看到、听到国人消费者的需求和建议,走稳、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