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为什么要吐舌头?

如题所述

蛇吐舌头是为了收集空气中的漂浮粒子,依靠舌头感觉震动,去感知周边的世界。叉状舌尖能同时刺激蛇类的味觉与嗅觉,为它们带来追踪味道的方向感。

舌头是蛇的重要的感觉器官,蛇并无眼皮,无法从外观判定其是否为睡眠状态,或是伺机而动。特别是蝮蛇的视力极差,聚焦静止的物体非常困难,但其擅于探测运动的物体。它们利用舌头产生嗅觉,蛇如果需要侦测周遭环境,会利用快速吐舌的方式收集空气中的“气味颗粒”。

这轻巧的小舌和人类的鼻子相比之下,要灵敏得多。分岔的舌头,让蛇的嗅觉立体化,可以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气味。当老鼠移动的时候,它的气味就一路留在空气中,“气味颗粒”收集完毕,蛇将舌尖顶住嘴部上方的助鼻器,进行气体辨认和分析,然后将嗅觉转化为精确的影像。

一般蛇类都会让舌头长期保持运动状态,一直测试着空气中、土地上、水里的各种粒子,以此找出猎物的所在位置与及探知身处的环境状态。

扩展资料

蛇的生活习性

一、喜暖怕寒

蛇类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0℃,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但超过35℃左右就会厌食、生病,40~45℃以上迅速死亡。

空气湿度对蛇类也有很大影响,一般以50~70%为宜。过高易患霉斑病、肺炎等,南方死亡率较高;过低(例如北方春旱期)则因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蜕皮(尤其是孕蛇),影响它继续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蛇过道,大雨到”,也是因为雨前气压低、湿度大,蛇感到不适到处乱跑的结果。

二、蜕皮

蛇蜕皮的原因是因为蛇类的身体会一直成长,直至死亡之日。它们的表皮,却不能长大。因此它们需要把旧皮蜕去。成年蛇类一般每年蜕皮3次左右,而幼年的蛇类生长速度快,蜕皮次数更多。

三、冬眠

0°C严寒是蛇类的致命低温,因此秋末气温降到约13℃以下时就必须找地下各种洞穴去冬眠。由于我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区,因此蛇类冬眠的时间最长(南方3个月,北方4~6个月,长白山蝮蛇可达7个月),入地深度最深,冬眠的南界也最南,我国仅华南地区几乎所有蛇类都不冬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