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处理两性关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处理两性关系容易出现占有欲强,猜疑心重,不懂得有效沟通的问题。

人的一生当中,有很多关系需要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很多相处的规律。年轻的时候,往往对这些,置诺罔闻。认为所有的规律都是束缚,年轻便可以打破一切。而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在处理两性关系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占有欲强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从小确实正确的爱的教育,所以他们不懂得表达爱,和自己的另一半在一起,就容易出现想要知道关于对方的一切,无论大事小事,他们都要知道。

并且他们喜欢帮对方做决定,小到吃什么,大到对方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他们都要帮对方作出任何决定。不管对方有没有需要,他们都希望按照他们的决定来做。他们会觉得这就是一种爱的方式,不会意识到这也许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

2、猜疑心重

还有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多会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失去,在面对事情的一些变动时,他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在两性的关系中,他们总是疑心重重,怀疑对方说的每句话,他们会不断探听他们所谓的“真相”。

如果对方没有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就会一直纠结其中,并且猜疑心更加严重,而如果两个人一直处在这种不信任的关系中,就会严重影响到两人的感情。

3、不懂得有效沟通

在两性关系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男女的逻辑思维不一样,所以男人很难猜到女人的心思,所以需要两人不断沟通,才能消除误会,促进两人的感情。而因为在单亲家庭长大,所以他们可能不太善于表达,不懂得怎么和自己的另一半沟通。

当问题出现时,他们通常不太愿意承认错误,而是永远表现出一副毫无缺点的样子,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是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而不会选择与另一半有效地沟通,两人共同商量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乍一看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对待两性方面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但是不影响大局还好,不过往往,一般的女孩子都受不了单亲家庭长大的男孩,因为他们在对待自己的时候完全让人感受不到是恋人的关系,下面小白用真实的例子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完全偏向自己的长辈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哪怕是自己的妻子,我有一个同学,自己开了一家店,而有一个男生追求她,当时感觉不出来任何的不一样,而且也感觉到很幸福,求婚仪式也让人很感动,但是当他们面临结婚这一重大内容的时候,矛盾开始就渐渐地出现了,男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母亲带大的,所以母亲的话他完全听,而且盲目的听, 当他们两口子结婚了之后,女生为了男生放弃了工作,继续开自己的店,而且有着不错的收入,但是男方却因为房子的问题迟迟不解决,就说没有亲,而我同学的父母因为心疼自己的女儿就不断的往里面搭钱,而男方可好,男方的妈妈竟然出去旅游,没有钱还出去旅游的事儿谁干得出来,而且公然去取了女方开店赚的钱给自己的房子交了供热费,这样的事情谁受得了,可是我的同学万万没有想到,当她把这件事告诉她老公的时候,她的老公是怎么说的,她居然认为他妈没有错,认为他妈拿钱是天经地义的,把他拉扯大,拿你点钱怎么了!我真是搞不懂,那是你妈不假,难道这不是你老婆?这仅仅是一个小事儿,而且比这邪乎的多了去了,没有办法,我的同学最后只有选择了离婚。

二、缺乏安全感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没有安全感,患得患失,当他没有拥有你的时候,如果你对他好了,他会爱答不理的,而一旦他接受了你之后,你对他只要有一点点的冷漠,那么他就会觉得你要离开他了,真的是能把人逼疯,所以在对待自己的爱人的时候显得特别的不正常, 感觉神经兮兮的,会让你十分的受不了。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对待和处理两性问题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这两点尤其突出,但是平日里还看不出来,所以那些正在和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恋爱的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在平日里多试探他们,看看他们的两性观念有没有什么偏差,不要等到发现了后悔来不及的时候,那就晚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9

1、依恋模式


一个人与其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时候,一般都会带入过去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监护人单亲家庭情况下,因为只有一个主要依恋对象,其单一亲属的个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里出问题就比较麻烦,而这一点一般可以观察到。



另外还要考察他生活中其他可依恋的对象,如没有父亲,但是有舅舅或者外公,那么这些对象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父亲,只要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依恋模式,则当事人以后也还是会比较健康。




2、家庭范本


如果说依恋模式可以从各方面补足的话,家庭范本就难补足许多了。也就是当事人心目中的家庭是什么样子——显然,基本上是缺一个人的家庭。那么家庭中双方都在时候如何互动,两性在婚姻中关系如何定位,当事人没有范本,可能会从周围学或者自己创造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内容(当然,也可能学到健康内容,但总是用着不太顺手,因为并非耳濡目染)。所以在成家之后“入戏”过程可能需要比较长。



3、自我认知


当事人对离婚的理解以及对自身在原生家庭中的定位也是很重要的考察点。同样是离婚,不同年龄孩子会产生的理解是不同的,如若在3岁以前,孩子容易产生“我是祸源”的自我认知,而学龄左右则会产生“我没价值”的认知,再大点到初中则容易产生“成人都是坏蛋”之类的想法。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回避性人格出现在随爸爸(包括离婚跟着爸爸,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中母亲角色缺失)的孩子身上。依恋性人格出现在随妈妈的孩子身上。

跟爸爸的孩子,往往对应了一个不那么有责任感,不恋家,好自由,对于孩子来说有点自私的妈妈。由于爸爸角色的理性,成长过程中可能伴随了感性关怀的缺失,如果有后妈,可能还伴随了隐性斗争和孤立无援感。

这类男生女生明显特征是精神独立,对除自己以外的人都没有依赖,喜欢独处,懂得如何应对孤独。因而,因为过于不依赖,也容易太过轻易怀疑一段亲密关系的存在意义,引发不安和波动。

跟妈妈的孩子,往往对应了一个母爱过于强烈,精神上过于依恋孩子的妈妈。但凡夫妻散伙,妈妈愿意带孩子,往往是冒着后半辈子可能辛苦和孤独的风险,所以更可能把所有未来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类男生往往会出现恋母情结,且因为对父亲角色反感,人性易多女性特质,少野性。这类女生明显特征是贴心,温柔,明白家庭中没有顶梁柱是很悲伤的一件事,对待男性很贴心依恋,很少出现女汉子。

他们很缺乏安全感,容易错以为害怕失去的感觉是特别爱的感觉,并且不能很快的识别出一段垃圾恋情,不懂得及时止损。

第4个回答  2019-07-07
容易出现对伴侣的怀疑,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忠诚,就像当时的父母一样,从而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导致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