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为什么会忌讳“七十三、八十四”呢,有什么讲究?

现在我们民间十分忌讳老人的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因为七十三和八十四指的是圣人去世的年纪,所以比较忌讳。在过去,孔子和孟子都是圣人,孔子活到了73,孟子是84,他们眼里的圣人都活到这个岁数去世,所以他们认为这是极为不吉利的年纪,甚至有些老人一旦到了73或者84岁,被人问起年龄的时候也不会说出真实的年龄,可能会把把73岁说成72岁或74岁。

古人思想封建,也一直深受着儒家思想,所以他们认为,连孔子和孟子都活不过这两个岁数,他们何德何能或是有什么资格去超越他们呢,他们对孔子和孟子的爱戴绝不亚于当今社会人们所崇拜的信仰,在他们的眼里,孔子和孟子就是神话,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无法超越的。

但说来也是真的巧,很多老人也是活到这两个年纪就去世的,所以这个依据就一直被流传下来了,就当今社会而言,现在周围的老人也还是有这样说的。其实看似封建迷信的话,后来被推断,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医学表明,人类生命的周期大约为十一年,其中周期里面有高潮期和低谷期,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

以此类推,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106又是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106岁的老人实在太少,所以不怎么被说。古人的说法竟然和现代的医学推断相吻合,这真的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才使人类文明不断的发展前进,不断的演变,不断的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4

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古人所认为的两个大门槛。


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语。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


这种说法来源于历史上的两位圣人,圣人孔子去世时的年龄是73岁,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活了84岁。


正因为孔孟两位被称为圣人,所以,他们去世的年龄就自然被当作难以逾越的界限。老人们也因此担心自己能否活得过圣人,担心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有“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危险。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扩展资料: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科学的说法,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那这么说的话,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106又是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106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5

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古人所认为的两个大门坎。

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语。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

这种说法来源于历史上的两位圣人,圣人孔子去世时的年龄是73岁,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活了84岁。

正因为孔孟两位被成为圣人,所以,他们去世的年龄就自然被当做难以逾越的界限。老人们也因此担心自己能否活得过圣人,担心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有“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危险。

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扩展资料: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科学的说法,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

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

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将不断增长是无疑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0
这都是封建迷信。毕竟人的命天注定。人和人的寿命是不同的,再加上孔子和孟子无论是七十三还是八十四,在古代都是绝对的高寿,所以人们认为,能活到六十岁都算是高寿,圣人都会死去,只希望能活到六十多岁,不奢望超过圣人。
第4个回答  2019-07-22
原话是这样子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就是这两个年纪是人生的一道坎儿。孔子去世时七十三岁,孟子去世时八十四岁,加上古代医疗并不发达的原因,所以便留下了“七十三、八十四”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