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荀子“明分使群”的社会历史观。

如题所述

【答案】:荀子认为,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基本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组织的“群”;而要使之能“群”,又以“分”作为必要前提。他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王制》)人的力气不如牛,走路不如马,为什么牛马反供人驱使呢?这是因为人能够结成群,而牛马则不能。“能群”不是指普通的合群,而是组成社会。进而,荀子又把“分”看成“群”的必要条件。
荀子讲的“分”含义很广,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指社会生产上的分工。“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荣辱》)。二是指封建等级制度。荀子说:“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王制》)这里,他把等级制看成是“天下之本”的根本的“分”,“分”的主要含义就在这里。三是包括要设立一个“分之枢要”的国君。国君制定礼义把“分”确定下来,设置官职来统治人民,从而使“群”巩固下来。所以他说:“君者何也?曰:能群也。”(《君道》)“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富国》)这就是荀子“明分使群”的社会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