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分 关于寒假教育管理孩子 跪求大家了啊``

孩子11岁了,正是最最淘气的时候,走路的时候看到个坑,不踩脚都难受的,走老远了还得回来踩一脚才舒服!这个假期有刚刚开始,正好有机会,想教育一下他,随便把他培养的全面点,现在孩子不吃饭,到吃饭的时候就像抓贼的,而且生活习惯不好,想养成他的良好习惯,还能辅导学习,希望大家给点意见,越全面越好啊,时间表了应该多干些什么的,多做什么运动了,诸如此类了, 答案好的会再追加分数的.谢谢大家了啊,
孩子在上5年级,我说的时间表指的是 到中午12点了就想让他看全球资讯榜 下午看看读者了 越狱 了 什么的 表要误会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家长的方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先说吃饭的问题,孩子不吃饭,我的意见是不要理睬他,要知道,孩子是饿不着的,你应该给他定一条规矩,吃饭的时候必须自己到桌,如果不来,过了时间就没有吃的了,你们吃完以后就将一切都收拾干净,等他玩够了想吃饭了,你们就要告诉他,由于他自身的原因,这顿饭是没有吃的了,要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也不能给他吃任何零食,更不能给他零花钱,只要你能硬下心来这样做,你就会发现到吃饭的时候你就不用像抓贼一样地到处抓他了,他的习惯慢慢地也就会改过来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你们对孩子还是比较娇惯的,在很多事情上肯定是顺着孩子的,这样的教育方法当然不会教育处好习惯的孩子,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定下规矩就要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与批评,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的行为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不要责怪孩子的习惯不好,应该多想想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自己的言行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谁也不是天生就会教育孩子,只要多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就会找到就育孩子的最好方法,还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多与孩子沟通,多尊重孩子,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变得懂事了、听话了。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介绍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好的家教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王东华,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1999年推出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近年来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母亲评选,是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十大杰出母亲的评委,同全国数百位优秀父母进行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并对他们的成功个案详加分析。他还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少管所、戒毒所、女子监狱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正反两方面的大量事实。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6
从寒假谈谈“闲暇教育”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要来临了。有趣的是,孩子们对此盼望已久,家长们却暗暗担心,放假了,没有了学校的要求和约束,孩子玩野了怎么办?为此,许多父母宁愿不放寒假,因为感到那样不仅省心,而且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那些还没有懂得教育的父母来讲,寒假的大段闲暇成了他们的负担,他们盼着早已点开学,让孩子重新拿起课本。

那些把寒假的闲暇当作负担而不是机会的父母将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闲暇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孩子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拥有的闲暇时间太多了,每年算上寒假、暑假、国庆和五一长假、以及周末,每个学生一年当中享有法定的闲暇时间大约180左右,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七年的时间处于闲暇状态。如果算上每天的闲暇时间,人类五分之三的时间都在闲暇中度过。一个寒假我们的孩子荒废,没有关系,可以容忍,可是我们能够容忍孩子荒废七年的时间吗?我们能够忍受孩子荒废人生的五分之三的时间吗?

而且,闲暇时间最能反映人的本性,孩子的人格有大半都是在闲暇中建立和形成的。如何让孩子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度过闲暇,是每个家长都绕不过去的问题。

因为对于孩子的学习,学校做得已经很多。所以我们现在主要讨论寒假乃至闲暇时光对于孩子人格方面意义以及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什么,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主意识、自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计划生活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首先来谈第一方面。其实孩子寒假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孩子不能把生活安排得更有意义,这主要是孩子自主意识的缺失和自理能力的缺乏。而寒假也正是锻炼和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的机会。

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大的自主权,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在寒假中注意什么,但是要给他们最大自主和自由。例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在他们爱好的事物上花费时间,我们要求他们处理好学习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癖好和梦想,产生梦想是孩子一种虽然幼稚却很向上的愿望,要尽可能的支持孩子为着自己的目标而行动,孩子会再事情的进程中改变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体会和经验。另外要习惯孩子梦想的不断改变,因为这是随着孩子兴趣的变迁和不断长大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没有比这更自然更正常的事了。

孩子在自己世界中根据不同的兴趣去并扮演不同角色,孩子的梦想一般并不稳定,但是他们从每个梦想中都学到一些东西,并把这些收获带到下一个梦想当中去。他们通常对所学的东西非常看重,但对有些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想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也想了解他们自己。有时候,孩子所要做的事与以前的梦想没有任何联系。这也很正常,许多人发现我们真正的选择是在不断排除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我们有了一个梦想并且花了一些时间跟踪下去,很快就能发现他们到底是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样子,如果我们的兴趣减退,那我们就放弃这个梦想去寻找下一个。最终在我们舍弃掉哪些不能抓住我们兴趣的东西的同时,就可以看清楚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孩子从阶段性的经验中所学的东西很必然被转换和应用到为了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下一个冲动中去。

正是在这些幻想、角色扮演和尝试以及不断的改变中,他们最终发现自己的真正的兴趣和所长。

事实上,我们经常意识不到他们对孩子的梦想反应不积极的表现。切忌不要在孩子说出梦想之后发出孩子不想听到的声音,比如说,“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别做梦了”或者说“你的梦想是好的,但是要实现梦想必需现在好好学习”,否则,你就再也没有机会听到孩子的梦想。你只需要静静的倾听或者适当的鼓励(因为孩子的梦想还要改变,过多的鼓励会使孩子骑虎难下)。

我们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会感到自己的价值感,因为没有人代替他们做决定,他们将会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而且因为选择是他们自己做出的,他们还会产生初步的责任心。事实上,许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自主和自立能力的缺乏,是以为我们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我满抱怨孩子缺乏责任感,责任感的培养需要自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并没有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总而言之,当我们把安排生活的权力交给孩子的时候,虽然我们要承受担心的痛苦和孩子没有处理好自己生活的损失;但是我们将获得孩子在自主意识、自我价值感、责任感和自理能力的增长和孩子发现自我的收获。刚开始孩子不习惯,可能把这个寒假果得很糟糕,但是这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在失败中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时间表

据调查,不少孩子在没有父母监控的情况下,可以连续看电视七八个小时。怎么来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呢?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要和全面安排儿童作息时间结合起来,要把父母控制和儿童自控结合起来。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
孩子放暑假了,教一年级的梅老师关照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最好制定一张时间表。假期中,梅老师进行了一次家访。

虎头蛇尾的“作息时间表”
梅老师来到倩倩家,倩倩的母亲说,我们一放假就给倩倩制定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保证孩子足够的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适当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上午头脑清醒,所以安排她做暑假作业和读课外书;下午到游泳池参加游泳初级培训班——因为她体质弱,趁假期让她锻炼锻炼;从培训班回来后练琴、学书法;晚上看电视。
梅老师微笑着点点头,问倩倩:“这个时间表你遵守得怎么样啊?”倩倩红着脸说:“开始还好,后来就没有遵守。”梅老师问:“为什么呢?”倩倩说:“因为上午有一个好看的动画片。”倩倩的爸爸说:“孩子要看动画片,所以上午的任务就完不成,只好挪到下午,这样原来的计划就乱了。”
梅老师建议,重新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把倩倩喜欢看的电视安排进去,只要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就行。另外,倩倩不够合群,是不是安排一点时间让倩倩和周围小伙伴一起玩?倩倩的父母说一定采纳梅老师的建议。
后来,梅老师又跑了几家,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孩子们遵守父母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几乎都是虎头蛇尾,其中大多是因为电视。

让孩子一起来制定才有积极性
梅老师想,到晨晨家看看,他的父母会有什么高招。梅老师经过多次接触,知道晨晨的父母不光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懂得孩子的心理,常常会有好点子。梅老师来到晨晨家,落座以后开门见山地问:“我是来讨教的,你们是怎么为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的?”
晨晨抢着说:“我的作息时间表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定的。每个星期的周末,爸爸拿来《广播电视报》,让我画出下个星期我想看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优先安排。然后再安排做暑假作业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是给我发展兴趣爱好和户外活动的时间。”
梅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一般家长总是优先考虑学习的时间,你们为什么要优先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呢?”
晨晨的爸爸说:“因为电视节目的时间是固定的,有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候,硬要让孩子去做作业,心挂两头,反而做不好。倒不如把他爱看的电视节目时间留出来,他既能安心地做作业,又满足了娱乐的需要。”
晨晨的妈妈补充说:“所以,我们的作息时间表,每个星期都要根据每周《广播电视报》进行修改。”
晨晨的爸爸又说:“我们不把家长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一起来参与制定,就知道孩子有些什么要求。合理的,我们尽量满足他。比如,孩子提出,看电视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弹性,好看的电视多,这个星期看电视时间就安排得稍多一点;好看的电视少,这个星期看电视时间就安排得少一点。但是总体上不超过平均每天两个小时。我们满足了他,所以,他执行起来很有积极性。”
梅老师饶有兴致地听着,心想,晨晨的父母果然和一般家长思路不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无拘无束,作息时间表总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怎么做到让孩子自觉遵守呢?

培养孩子自控——督促加奖励
晨晨的爸爸说:“让这么大的孩子完全自觉遵守,这不可能,多少要有一点强制的成分。比如,我们把有成果可查的事情安排在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做,我们下班回来检查,如果不合乎要求必须重做,而且下周减少看电视时间。有些事就安排在大人下班后,在大人的督促下做。”
梅老师问:“如果孩子遵守得好,有没有奖励呢?”
晨晨抢着回答:“有,我们家有一份奖励菜单。”说着跑进里屋拿出一张纸,梅老师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
一等奖:双休日带晨晨去博物馆、动物园、游乐场……任选一种;
二等奖:爸爸妈妈陪晨晨去游泳、打一次电子游戏……任选一种;
三等奖:买图书、航模、空模……任选一种。
爸爸笑着说:“这也是按照晨晨的要求制定的。”
梅老师问:“晨晨,你有没有享受过奖励?”
“享受过。有一回得的是二等奖,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灯光游泳池游泳;还得过一次三等奖,喏,就是这个大船模。”晨晨得意地说。
梅老师说:“谢谢你们给我很多启发。我要向其他家长介绍你们的好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尊重和创造孩子自主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此前,我们要和孩子有所约定,比如定时学习等。当然,我们的约定要尽可能的“民主”些,否则将失去意义。

希望以上这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个方面是计划自己生活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哪怕是休息和娱乐,也需要一定的计划,一个人毫无计划,他的生活难免一团糟;管理时间是一个高级的能力,孩子能够把握他们的时间,也就能够把握他们的命运。

制定计划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目标定的容易些,只要自己能够付出百分之五十的努力,能够控制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就已经很有价值了。那些缺乏经验的人,制定计划总是满打满算,全额工作量,根本不能完成,结果不仅计划没有完成,还动摇了信心,下次都不愿意制定计划了。我们从很低的标准要求自己,然后逐步进步,循序渐进,这才是科学的方法。寒假中要度过春节,亲友之间的互访较多,这也会为计划的执行制造不少困难,我们在和孩子订计划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时间管理的能力和计划的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他与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联系更紧密一些。任何人都有趋乐必苦、好逸恶劳的本性,但是那些有所作为的人能够为了获得意义而克制住自己这些糟糕的本性,心理学的实验发现,根据一个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可以准确的预测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程度和成就大小。但是自制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格外的培养。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是相对困难的事情,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大目标分化为小目标,其实一个人要想一下子能完全约束住自己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每天克制自己几次。为了观察自己的自控力训练的进程,我们还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记录一下自己当天和自己的惰性做过几次斗争,成功过几次,每次只需要进步一点点。只要有恒心,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自控能力将大有改观,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提高了,孩子生活将有很大的改变。

总之,闲暇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头戏来进行,刚开始会出现不少困难,这是正常的,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参考资料:www.bbmm365.com/bbs

第2个回答  2007-01-13
怎样帮孩子 《《《《《《全》》》》》》》

《《《《《《全》》》》》》》怎样帮孩子 《《《《《《全》》》》》》》怎样帮孩子 《《《《《《全》》》》》》》怎样帮孩子 《《《《《《全》》》》》》》怎样帮孩子 《《《《《《全》》》》》》》怎样帮孩子 《《《《《《全》》》》》》》怎样帮孩子 《《《《《《全》》》》》》》怎样帮孩子 《《《《《《全》》》》》》》
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这一年的寒假是12年学习生活的最后一个假期,也是各人自主安排学习的最后一整块时间。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个假期,通常存在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让孩子全力以赴,所有时间都用来复习功课。这些家长认为,开学后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刻不容缓。他们甚至给孩子订出几不准:不准上网,不准跟同学出去逛庙会,不准聚会。这样的家长愿望是好的,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第一,孩子紧张了一个学期,再继续绷着弦儿身体肯定承受不了。第二,马不停蹄地学习容易产生厌烦感觉。第三,憋在家里闷头看书的做法和节日气氛不融洽。眼看着别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独自一个人埋头苦干,心理上就不舒服。

的确,家长这种“拼时间、拼精力”的观念太残酷了。孩子是考生,也是个普通的人,需要张弛有度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的第二种倾向是让孩子痛快地玩。孩子念了12年书,每个假期都紧紧张张地学习、补课、提高。眼下最艰苦的日子要来了,索性彻底放松。抱着这样的想法,有的家长带孩子去旅游,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电脑让他上网、玩游戏。

这种做法我也不提倡。劳逸结合要有“度”,假期太安逸了,一旦开学,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不能很快适应。而高三下学期高密度的“备考演习”容不得半点迟疑,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建议所有的考生家长要提前周全地考虑好假期安排。既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又要珍惜这个考前最后的可稍事休息的阶段,帮助孩子调整身体状况和心理平衡。

家长帮助孩子设计一个有意义的寒假,要有正确的原则和正确的出发点。自己的构想再科学再合理,也要通过某种方式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地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

1.多沟通、多了解

有的家长凭着主观的愿望,不从实际出发,强硬推行自己的做法,把孩子的情绪搞得

很糟,更谈不上什么积极的作用。

案例

河南省考生邱某的父亲,平时很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过问孩子已有的假期安排。为了帮孩子巩固上学期的知识,他规定孩子必须把所有课程复习一遍,再看一遍他从新华书店里买来的“考试宝典”。其实,孩子在寒假里不仅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一些相关的学习班。这位父亲一贯采取厉惩严罚的教育方式,高二时还打过孩子,所以此番发号施令,孩子一听就心里发毛,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邱某告诉我,自己本想利用寒假重点整理一下第一学期的内容,再制定出下学期的学习计划,而父亲的要求打乱了他的步子。明知根本没时间完成这份额外的“作业”,又不敢当面提出异议,只能表面上应付着,既花心思又牵扯精力。

这位父亲以家长的身份居高临下,自以为正确,实际上是主观主义作派。这是百分之百

要碰壁的。家长碰壁事小,伤害孩子事大。

2.商量讨论

有些家长常以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即使正确的意见以简单生硬的态度传达出来,他们也很难接受。况且家长的话有时也不到位、不对点,甚至与实际不符,孩子就更不服气,即使表面不吭声心里也会想:爸爸,你什么都不懂还在那里瞎指挥!家长与孩子谈话,在人格上要平等,晚辈尊重长辈,长辈爱护晚辈,相互之间就容易交流,容易亲近。为什么孩子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谈起话来无拘无束、没完没了、欢声笑语,就是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高考毕竟是一个大考,高三的学生本来就有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家长就更要尊重和体谅孩子,凡事与孩子商量着来,不能口气太硬。

北京考生肖某的父亲是一个大企业的领导,平时工作特别繁忙,跟孩子沟通少,就希望借着春节的温馨氛围与孩子聊聊天,拉近距离。

有很多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家长,一旦逮着这么个“教育”孩子的时机,恐怕会迫不及待地发出一连串“拷问”:学习怎么样,成绩怎么样,为何没考好,有什么计划……

而这位姓肖的父亲却很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避谈“学习”,而是讲了自己这一年带领企业员工打拼事业的付出与收获,俨如在与一个懂事明理的平辈人谈心。父亲的信任感染了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地也给他讲了很多学校里的故事,讲了自己在高三这半年经历的酸甜苦辣和心态起伏。就这样,孩子给爸爸提建议,让他减轻压力,处理好竞争;爸爸也从自己的角度教给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父子俩谈得非常融洽,不仅加深了情感,更有学习和生活上的获益。

家长与孩子的交谈除了讲究方法,还要选对时机。据我调查,除了极个别的学生把高三寒假当做名副其实的假期,一味疯玩,大多数学生还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来备考,丝毫不比平日轻松。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到他们的心理特点,不要选择孩子做不出题、急躁沮丧的时候跟他讨论问题,要趁着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比如春节这样的宽松气氛下,跟他交流讨论,效果就会很好。

● 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在寒假里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也是很值得讨论的。其实所谓“帮助”,不是和孩子讨论具体的学科问题,或者帮助检查作业,而是给予孩子一定的正确提醒。

1.提醒孩子对上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

高三上学期,孩子要考的功课已经初步复习过了,家长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给孩子提个

醒,让他进行一些自我的总结。每门课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进展,特别是在方法上要进行哪些改进,怎么提高学习效率。

特别是那些平时很用功、时间抓得很紧、但不善于总结的孩子,往往一到寒假就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做得多,想得少。家长一定要提示他们,复习需要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

不要太看重复习的遍数。不复习固然不行,复习一遍也不够,但并不是说复习的遍数越多越好。对知识熟悉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应该侧重分析,消化理解,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2.提醒孩子制定寒假作息时间表

寒假里,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平时在学校里不太一样,没有课时限制,也没有铃声提醒。春节期间还难免有一些社会交往活动。所以,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学习需要和生活节奏,要提示孩子有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物钟,既提高学习效率,又利于身体健康。

让孩子适当参与社交活动 3.让孩子适当参与社交活动

春节到了,孩子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一定会相互拜访,这是人之常情。不能因为上了高三就不与人交往了,那也不切合实际。但是,家长应提示孩子交往要适度,不能放纵,比如遇到亲戚朋友一聊就是半天一天,或者去卡拉OK,去跳舞,去大吃大喝。

而且要注意时间的搭配,一天学习七八个小时肯定很累,那么就把时间安排好,利用剩余的两三个小时和朋友叙谈一下。既是放松,又能从别人那里吸取一些有用的经验。

案例

2004年除夕前一天,北京考生杜某和兄弟姐妹商量好一起去姥姥家吃年夜饭。因为他正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便说:“我晚一点到,但一定会去陪你们玩。”

除夕当天,杜某早上7点多就开始复习,除了中午的吃饭和休息,一直在书桌前坐到下午4点,算起来已经过去了8个多小时。这时候,他觉得今天的复习应该到此结束了,去和家人欢度春节吧,也让姥姥开开心。

骑着车到了姥姥家,见到同辈伙伴们非常开心,大家一起痛痛快快地玩到夜里12点。这一天,杜某既没耽误与家人团聚,也没放慢复习的进度,可谓一举两得。自己满意,伙伴们满意,父母和老人也很满意。

4.不主动给孩子买教辅材料

现在的教辅材料太多了,仅北京图书大厦就摆出了上千种,名目繁多。家长不熟悉高三的课业内容和考试要求,对教辅质量和价值很难明辨。所以,如果不是孩子提出来需要何种教辅,我认为,家长一般不要主动去给孩子买。

第一,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已经有老师指定的教辅。第二,家长不知道哪种教辅是符合当年高考思路的。第三,孩子有没有时间做这些教辅家长也不清楚。

如果是孩子委托家长去买,家长一定要问清楚是老师指定的吗?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定价都要记清楚,这样才确保不会买错,做到针对性强,目的性强。
● 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经过高三上学期紧锣密鼓的复习,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越来越大。开学之后,很快就要进行一模、二模考试,有的地区实行考前报志愿,紧张的事情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所以,寒假是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的一个重要时期。要想办法切实降低孩子的压力,以充满信心的姿态,紧张而有次序地去对待下学期一模、二模以及高考的到来。

1.充分利用春节的节日气氛

春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意味着祥和温馨,人们在春节里相互祝福。这些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节日气氛的烘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个人在大环境、大背景欢乐的气氛中,自然也会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抓住这个喜庆的时机,适当地引导孩子体验节日的欢乐,感受节日的阳光,充分利用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的感染和暗示,使孩子愉快起来。

家长不要在寒假里,特别是春节里死盯着孩子,每天复习10个小时实在是没有必要。特别是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一定让孩子少看点书,既要抓空复习,也要用一部分时间去放松,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拾起蓬勃的信心。

2.尽量让孩子倾诉苦衷

高三上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会给孩子造成郁闷、焦急、烦躁甚至委屈等心态。孩子在寒假里,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与家人交谈、与朋友交谈时,要引导孩子尽量把自己的苦衷倾诉出来。我的经验是,轻度的心理问题只要倾诉出来就能好上一半。

平时孩子很少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苦的甜的都装着,无暇梳理。寒假里,特别是春节期间,家长与孩子接触机会多,交流机会多,话题也多,能帮助孩子把不良的心绪释放出来,再加上一些适当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对调整孩子的心态会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说是普遍存在的,但大部分属于轻度,都可以自行调整解决,或通过亲朋好友的侧面帮助来解决。

3.营造温馨、安静的学习心理气氛

假期里,特别是春节期间,拜年、串门的人要多一些,要帮助孩子在这个气氛中扫除压抑心态。但是同时又要帮他控制分寸,要有限度,不能整天人来人往、电话不断。

案例

一位北京考生的父母非常重视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约定大年三十以前,每天晚上只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以免孩子复习受到影响。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商量着这两天应该看看电视,欢快一下。但父母提醒孩子要抓紧早晚时间复习,不要光全把心思放在玩上。过了初三,原来的约定又恢复了,父母除了《新闻联播》什么节目都不看。

知道孩子要高考,亲朋好友也很谅解,一般不去家中打扰,通电话也尽量长话短说。偶尔有人提出想登门拜访,父母也会为了孩子婉言谢绝。

这样一个寒假,孩子丝毫没有耽误学习的进程,身体和心态也得到了很好的舒展。正是因为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孩子对高考充满了信心。
孩子如何过寒假
副标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59 更新时间:2005-1-24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的孩子们可以松一口气,但是家长们心里开始紧张起来。各位家长首先想到了什么?
一位家长说报班,主要是补习班。咱们现在的国家是应试教育。大家都想考大学 ,作为家长来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学校考一个好大学。大学毕业以后才能找一个好工作。大家都是按着这个逻辑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等于应试教育把孩子本身限制住了,我是这么认为。
另一位家长说我是这样想的,他在上学期间一切安排都是别人计划的,孩子大了,自己应该能够计划想要做的事情。数学不好就去学数学,有补习班;认为身体不好,去锻炼身体;想游泳,就报个游泳班;想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让他自己去计划。当他计划以后,我们可以看他哪个地方有问题再跟他去探讨。
嘉宾的建议是,第一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休息时间。第二就是要花时间跟父母在一块聊聊天,逛街,谈生活、学习,谈自己心里的话。第三就是自己看看书、电视、电影,跟朋友出去玩。
其实个人的看法就是要让他学会独立,让他自己去安排。中国的家长认为,过多的呵护就是责任心,我们的家长非常有爱心的把孩子教坏了,把孩子的生存能力剥夺了,把孩子摧残掉了。每个孩子不一样,孩子也要去强调一个作业,包括美国人也要作业。为什么要作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必须做的,做了必须做的、应该做的,再做自己喜欢做的,这一条原则,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作为家长,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在寒假期间,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平时是家长,在寒假里,第一要做老师,是一个负责评价的角色。先给学生打分,然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二就是朋友,跟孩子多沟通。能够平等的坐下来聊天,最后才是我们一直的角色——家长。当寒假的时候,也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像平时那样井井有条。
各位家长在回忆起自己寒假的时候,肯定有很多很美好的记忆,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回想起学生时代寒假的时候,也能够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http://www.jthcsx.com/shequ/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8
-----专家建议

参考资料:http://edu.sina.com.cn/focus/kdx/index.html

第3个回答  2007-01-13
随着各学校期末考试的结束,寒假也悄然而致。但面对假期,真可谓几人欢喜几人忧。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寒假里,无人陪伴、缺少玩伴、生活内容单一、生活视野狭窄的现象十分普遍。以往的寒假,无论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背着书包,顶着寒风,穿梭于各个辅导班的孩子,随处可见,令人辛酸。如何指导和帮助孩子把寒假过得充实而又快乐,真叫我们家长朋友烦心不已。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从家长和孩子的双重角度,送给广大家长四条建议。

一、正确对待期末成绩,学会全面接纳孩子

寒假一开始,家长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报告单。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期末考试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理想。如果你的孩子考好了,你要及时地更多地给予精神鼓励;如果你的孩子考的不理想,你首先要接受现实,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切忌一味地斥骂或体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你要学会全方位地接纳自己的孩子,不能只接纳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接纳他(她)有待改进、暂时“不好”的另一面。家长们能否正确对待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寒假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二、放松至上,把握好度,安全第一

假期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寒假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假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材,主要有两重功能:第一,假期是孩子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调整期。在孩子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和考试之后,安排一段假期,可以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因此,假期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比如,平时睡眠不足,现在可以适当补补觉;平时没有时间看的经典大片、动画片或漫画书刊,现在可以适当欣赏一下;另外,听音乐、做运动、朋友聚会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换言之,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学习。只有假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休息、放松和调整,才能为新学期更加努力地学习积蓄更多的能量。

第二,假期为孩子接触社会,增长课外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时间。现在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而假期正是孩子接触和了解社会、培养各项能力的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阶段。比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正规的冬令营或是旅游项目。再比如,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年龄和性格的不同,选择搞些小发明,或者利用假期去街头卖报纸,去农村体验生活等,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但是,这里要特别提醒广大家长朋友注意两点:1.你的孩子选定某种放松的方式后,还要提醒他(她)注意把握放松的分寸,不要沉迷其中,每次时间不要太长,放松后要能及时收回心来; 2.无论你的孩子选择哪种放松和实践的方式(尤其是涉及到单独外出的项目),你都要请孩子事先和你商量一下,提前考虑好安全事宜,确保安全第一,万无一失。若可能遇到危险,家长应事先帮助孩子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三、适当补差与巩固,提升考试信心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假期既是孩子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调整期,也是补缺补差的“挽救期”和巩固提高的“非常期”。因此,在允许孩子适度放松的同时,还要督促孩子安排好每一天的学习时间,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寒假作业;认真查找平时学习中遗留的薄弱环节和知识点后,进行“集中轰炸”,争取为下学期的学习创造更高的起点。

一般,寒假之后的下学期是各种毕业考、升学考相对集中的时期,因此,寒假里适当安排好学习时间,完成一定量的复习任务,能够为即将到来的各种考试做个先期准备,有利于提升考试的自信心。

四、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求合理的建议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老师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之一。一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最能说出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漏”之处,也最懂得查缺补漏的办法。我们的广大家长朋友不能被动地等待老师“找上门”,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取得联系,你可以给老师打电话,或是直接去学校,最好是请老师上门家访。在寒假前这个你最惘然无助的时候,老师的几个具体的点子,也许是对你和你的孩子最有价值的建议。另外,寒假进行中,就孩子出现的某个问题,及时地向老师咨询,与老师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预祝所有家长都能顺利处理好休息与学习的矛盾,让孩子的这个寒假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第4个回答  2007-01-14
我今年24,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搞课题时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还真的有些了解。基于你的陈述,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一、11岁的孩子应该正上小学3、4年级,这个时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用让孩子变成一个“小流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经常会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且倾向于扮演一个“社会老大”的角色,譬如说到处打仗、斗殴,欺负同学、接触色情内容、甚至和异性发生关系等等。
乍一看,这些问题似乎绝不会出现在一个小学生的身上,看从我的经历以及现实现象证明,现在的一些儿童的确存在这种倾向,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越来越早熟了。我小时候就有很多经常打架斗殴的同学,现在来看,没几个在将来有出息的。
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一点:他们在家里通常不表现出这种行为,甚至老师都不知道,看起来像个乖宝宝。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从侧面了解孩子的行为,譬如与孩子的同班同学沟通,时而观察孩子在外面的行为等等。我认为,让孩子在小时候就做一个“好人”是至关重要的。

二、按着现代心理学和其它学科的研究,小时候常常被视为“多动症”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只要培养得当,会变得比一般的好孩子还要好。作为家长,要观察这种孩子的多动是出于什么心理:是对事物的好奇,还是单纯的手脚不老实。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拆东西,把收音机、机器人经常拆个乱七八糟。这很可能是对事物好奇的表现,不应该制止,而是鼓励并指导他把拆坏的东西再组装起来。这或许就是科学家的潜质吧。

三、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能对学习有帮助。首先,你要检视你自己的生活习惯,看看有没有什么不良习性对孩子产生潜在的影响。记住: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再者,不要总打骂,要以教育为主,否则,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其实和家长的素质密切相关,提高孩子的素质之前,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记住,让孩子尊重你,而不是怕你。

四、让他早一些接触计算机吧。根据你的陈述,你的孩子有好动的倾向。计算机学习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倾向,并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帮助。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太多的游戏,尤其的网吧,否则适得其反。多学习一些软件,譬如画图、做简单网页等等。还可以让他练练书法,能够联系他静下来专心做一件事,我小时候练过几年,效果不错。

五、至于你所提到的时间表,我是反对的。现代的社会是动态的社会,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做一件事情。把孩子的每一件活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他就会失去自我,没有主见。长大后,可能他会成为一名很好的工人,但不会成为一位“才人”。

暂时说这些吧,要睡觉了。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地!

补充:5年级的孩子让他看全球咨询网能看懂吗?看越狱?有任何教育意义吗?没准到有反作用。学学书法、绘画、计算机吧,培养兴趣、静以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