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是否让“朋友”这个词变了味?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再也很难看见真挚的问候,亲切的交谈,取而代之的是某个地址的链接,是某个公众号的关注,是给某个人的拉票,“帮个忙吧,请给某某投票”;请“关注某某号”,不几天,微信朋友圈里竟多出一串串公众号,每天的广告,通知,铺天盖地涌来,很有些气势,虽然经常点赞、投票,但往日亲切的朋友却从此生疏了许多,除了谢谢好像无话可说。

朋友本来就有两种,一种是真朋友,一种是“假”朋友,朋友圈只是让那些“假”朋友原形毕露罢了。


“朋友”还是“熟人”


朋友两个字原本是那么神圣,但是在“朋友”两字加个圈,却又是那么的俗不可耐。不知道有多少人统计过,自己微信上加的所谓“好友”,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够得上“朋友”二字的。其实大多数,也就是熟人罢了,至于熟人和朋友,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人说人说,很讨厌朋友圈,我也讨厌。有人说朋友圈变味了,这句话就错了,因为所谓朋友圈本来就是这样的。对于朋友,我们可能会渴望对其日常生活有所了解。可是对于那些熟人,甚至说都算不上熟的人,对不起,你今天吃了什么、去哪玩了、孩子会走还是会爬,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谁关心呢?


“朋友圈”还是“熟人圈”


所谓的“朋友圈”,本来就是一个“熟人圈”。既然是熟人圈,那么那些天天烦这你投票点赞的,那些总想着卖给你假货赚你的钱的,也就不足为奇了。朋友交心不交利,熟人交利不交心。若是错把熟人当朋友,那挨坑也纯属自找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把朋友和熟人分的很清。但在网络上,由于所谓“朋友圈”的错误引导,很容易让我们将朋友和熟人混为一谈。没错,你天天都能看到他(她)的状态,他(她)的日常,你觉得自己无比的了解他(她)。但这一切都不过时一种假象而已,你们只是熟人。

在很多年前,我的微信上还只有寥寥几人的时候,那的确都是我朋友以及亲人。但随着微信应用的广泛,不知不觉中,我的朋友圈充斥着各色人等,同学、同事、网友、工作对象,等等等。朋友圈里的熟人以指数增长,而朋友却没增加几个。朋友圈也变得越来越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朋友圈权限”用起来

还好,万能的微信还有个设置朋友圈权限的功能,自从知道这个功能以后,我就直接禁止熟人看我的朋友圈,并且设置不看他们的动态。这下我的朋友圈终于清静下来了。朋友圈应该和现实生活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会关注我们该关注的人,我们的那些朋友,在网络上也该如此。

一直以来变味的根本不是“朋友”这两个字,而有些人错把朋友和熟人混为一谈的缘故。请务必记得,熟人就是熟人,千万不要把熟人当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4

其实,题主这个说法稍微有点偏激了,拉票、公众号的都是人家自主发的,你可以选择不看呀(反倒是很久没联系的上来冷不丁发一个帮XXX投票,那种比较恶心啦)

不过针对朋友圈的变味儿我倒是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作为前鹅厂老员工,接触微信也算是最早的一波了,感觉微信朋友圈还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热闹

大家遇到好玩的事情、吃了美食之类都会热衷于在朋友圈分享,底下点赞之势大有微信聊天的感觉,朋友还会问地址评价之类,非常热闹。

第二阶段——平静

渐渐的,微信开始普遍,朋友圈成了查看别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你可能很久没见过的人,但你从对方朋友圈可以知道近况,这时候你经常做的可能是点个赞,表示恩,我看到了,我还在关注你。

第三阶段——无视

还记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黄金周的朋友圈被称为“全球旅游摄影大赛”(去年我的朋友圈竟然集齐了各个大洲,甚至包括南极洲,简直不敢信!),彼时肯给你点个赞的,绝对都算是好朋友了,大多数人只是看一眼就懒得理会。

第四阶段——冷淡

如果微信会出一个功能,叫看看谁屏蔽了你的朋友圈(恩,我YY的,这是作死的节奏),那么你一定会很震惊,事实上当你频繁出现在朋友圈时,你已经成了别人屏蔽的对象。


记得今年2月29日的时候,有人开玩笑说一定要发个朋友圈,不然四年之后也许微信还在,但朋友圈可能已经没了呢。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朋友圈应该是迎合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的,你可以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将其作为给别人看的渠道,当然,这还不包括什么分组可见之类的,比如加班对领导同事可见啊、晒生活对父母不可见啊。


朋友圈,只是个圈子,你写不写,是你的事,别人写什么、看什么,是别人的事。

任何社交圈子都是有安全距离的,当一个人发得劣质内容太多,影响到别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不再属于那个的圈子而已。

第2个回答  2016-12-21

对于楼主的提问和观点,我深有体会。朋友圈本来是我们关注朋友动态的地方,是互相交流感情的地方。但是随着这两年拉票和微商的兴起,我们对朋友的动态由原来的关注变成厌倦,又发展成平静,最后发展成屏蔽。而朋友之间的感情也由此有所疏远,甚至产生了隔阂。

曾几何时,微信圈发布的都是朋友的动向、每天的吃喝、健康的咨询、温馨的问候,每天闲下来的时候我都会转一遍朋友圈,点点赞、留留言、交流下。可是后来微商的兴起,广告成为朋友圈的主要内容,我开始时咨询朋友,买了几次,之后由于价格质量的问题,选择了无视,当朋友问起我买点什么的时候,我只能无奈的说暂时不需要,可明显感到朋友的不高兴。拉票现象也是朋友圈我最反感的一方面,当拉票刚出现的时候,我一看到“我的女儿参加了萌宝大赛,快来投票吧”我不仅点进去投票,还关注投票动态,打电话和朋友交流。可当后来每天收到十多条这类消息的时候,我选择了无视和屏蔽,我想问一下“真的有这么多票要投么?”而让我们感到伤害的还有一种是朋友圈的募捐行为,当我们满怀爱心给朋友圈的链接捐款的时候,却发现募捐也变成朋友圈的一个主题,真的让我们难以分辨捐款的真假。

朋友圈是给朋友交流的地方,是让我们开心的地方,不是用来销售商品、消耗友情、骗取投票和捐款的地方。不要让我们的朋友圈变了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31

“朋友”这个词本来就是你在什么语境中用它,它就是什么意思。不只是朋友圈的出现才使得“朋友”这个词有了别的意味,朋友圈只不过是借用了这个词而已。不过这个借用其实也挺符合常理的,中国人比较注重脸面与礼仪,一声朋友,可亲近可疏离。就相当于,陌生人加联系方式,说一声:“诶,我们加个微信好友吧。”仿佛加了联系方式就真的会变成朋友一样,但这确实也是个好期望,不管两个人之间是商业交易的互相利用关系,还是真的志趣相投想要加个微信方便日后联系继续聊。


虽然,我们都心知肚明一个事实:“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朋友之间还是不会直白地讨论这个一旦说出来就意味着伤感情的话题。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其实不管是现实朋友还是朋友圈的朋友,真正亲密联系的也就是那几个人而已啊。生活中的其它普通朋友不也只是见个面就说声“hi”,然后擦肩而过说“byebye”,最多也就多问一句“吃饭了吗?”或者“去哪?”。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会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朋友圈里和一众朋友联系感情,但是会直接跟最好的一些朋友私信聊天。朋友圈是一个展现自己、记录生活的平台,而不适合拿来聊天,毕竟全都处在同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很少,尽管相互都加了好友,但未必是朋友啊。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联系感情,私信聊天更好不是吗?

第4个回答  2016-12-24

对这个问题真是感慨多多,不得不答,以下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算是个比较另类的回答。

在个人眼中,朋友是朋友,朋友圈是朋友圈,朋友圈中的朋友,在当下就和管陌生男生叫帅哥,管陌生女生叫美女一样,只是一种称呼而已。

以个人朋友圈为例,随便点开看看自家朋友圈里都有那些人?除了少量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外,绝大多数,都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没办法,这年月就流行一见之下就加微信,去过一次的健身私教教室,教练主动要加你个微信,逛过一次的钻石行,销售顾问(就是售货员)要主动加你微信,还有去过一次的瑜伽教室、舞蹈教室,申请转载你文章的微信号作者,邀请你给企业给软文的工作人员神马的,甚至参加过某个护肤沙龙,现场也要建个群,互相加个微信,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路人的微信早都该删了,但是个人没有啊,不但没有,还经常看看,看看同一个世界上不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这个不光是所谓的日常写作素材,也是为了拓宽自家眼界所做的有益探索。

当然,个人这样可能不算是正常的朋友圈状态,那么说说正常的,个人便注意到,我们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里都不免、必然充斥着很多自己不看作、不想加的朋友,比如严厉无比的领导,比如貌合神离的对桌,比如,太多了,就像微信这个社交工具已经渗入工作中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一样,朋友圈中的朋友也早已变了样,有关朋友圈的吐槽文章很多,不必个人一一罗列槽点了,只能说,大多数朋友圈里的朋友,只是朋友圈里的朋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