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阴影能伴随一生吗?

如题所述

童年的阴影确定能伴随一生。
人的认知除了后天通过教育习得,还会因为童年的遭遇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
举一个例子,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其实是在对方身上找到弥补童年的方法。
男的叫杰克,女的叫玛丽。他们都认定彼此是一生挚爱,于是结了婚。玛丽每次洗完澡都会把浴室弄得乱七八糟,男的每次都会说她叫她记得整理好。一开始会温柔地说,可是每次玛丽都不整理,总是不记得杰克说过的话。同样的,杰克每次还是会说她,只不过态度是越来越差。最后吵到要离婚的地步。

心理学家通过采访得知,他们的童年导致他们的这个心理疙瘩,怎么就是解不开呢。
原来女孩从小就是一个被迫收拾东西的女孩。
母亲每次看到她玩过了玩具之后不收拾,立刻就会批评她,教育她,还给她数数“10,9,8,7……”玛丽感受到的是紧迫感和压力。
这种情绪的阴影一直到现在,她想找到一个弥补,自己即使弄乱东西,也能得到原谅。

男孩呢?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家庭,他的话经常被吵闹的人声淹没。
他说的话经常都不到任何反馈和重视。
所以,当他叫玛丽收拾浴室,就是希望被重视,心理上寻求弥补。而玛丽却忽视他的诉求。

童年的成长环境很重要,对人的认知,感知和判断的形成都有很深的影响。童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少不更事,虽然懵懂无知,但却在潜移默化的形成所谓的人生“三观”中最基础的部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家提倡的教育核心,这也说明了童年接受的信息对一个人以后人生的重要性。

初为人父母者,很多都想要在新生儿到来之前,把生活条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准备到极致,甚至准备好之后才有计划性的去迎接新生儿,特别是在如今的“计划生育”时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想要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和光明的前途做准备。
童年时代是一个人的性格基本成型的时期,想想我们在婴儿时期或是更科学的说法是在三岁之前都是快乐的、放纵的、吃饱了就会笑饿了就会哭,这些都是他们的本能反应。
但是随着对周边事物的认识和对接收到的信息的了解 ,孩子们开始有了主观意识,他们知道害怕,懂得讨好,甚至还会耍用一些小伎俩,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他们为孩子们提供的环境和给予的信息都可以进一步的去塑造孩子们的主观意识,进而去形成他们的性格。
而我们经常说到的“乐观派”“忧愁派”“自卑派”等,其实也早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的轮廓。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轮廓一旦形成,会怎样?例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形成了某种阴影,那么这种阴影会伴随他一生吗?

玲玲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在老家的大院子里,住着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还有比自己小半岁的堂妹,堂妹从小就聪明可爱,非常受爷爷奶奶的喜欢。相比之下,玲玲总感觉自己是编外人,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
在玲玲的记忆中,总出现那么一幕,爷爷奶奶把小堂妹偷偷叫到屋里,然后就听到小堂妹吃东西的声音和小声说话的声音,玲玲知道,那是他们在背着自己吃好东西呢。
如今,玲玲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富足,但每当看到有同事在耳语或者是细声交流的时候,玲玲总觉得他们一定是有什么好事不让自己知道。无疑,玲玲这种多疑的性格,和童年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同事的小菲,和玲玲年龄相仿,小菲上初中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后来才搬进了城里。小菲的家庭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作为独生女,父母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她。

工作后的小菲非常节俭,但是很喜欢分享,也喜欢参与,自己包包里面的零食虽然不多,但同办公室的人都能分到一点点,看到别人聊天她也很喜欢参与其中。这和她的成长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在家乡,家里有好吃的总是要左邻右舍的互相送,路过村口有人聊天,如果不赶时间也会主动加入到其中 。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童年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真的很重要,在童年时期发生的不愉快所造成的阴影,在以后的人生中会不断的以不同的方式显现,甚至会伴其一生。

因此,作为成年人,如果有生育儿女的打算,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不一定要多么的富有,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对孩子以后的“三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父母是每个人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
而学校的教育和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同样应该为孩子们性格的塑造和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小学要求减负杜绝体罚的原因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