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中,李兰娟院士做出了什么贡献?

如题所述

2020年的一场病疫,让我们记住了无数的"逆行者",更记住了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84岁的钟南山爷爷,73岁的李兰娟奶奶。

"李兰娟口罩下的勒痕"一度占据了热搜榜单很久,这位慈眉善目又雷厉风行的奶奶,是这场疫情中的灵魂人物之一。

从疫情暴发初期到武汉解封,李兰娟院士三进武汉抗疫一线。73岁的她数度深入“红区”,直面病毒威胁,与疫魔顽强斗争,率领团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多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医生的使命,已经牢牢地刻进了李兰娟的骨子里,不论年龄多大、不论身居何位,救死扶伤,是李兰娟一生所要践行的目标。

1月18日,李兰娟亲赴武汉听取汇报,并到武汉市收治新型灌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金银潭医院和华南海鲜市场实地调研。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的措施,这是李兰娟第一时间给出的建议。

这一天也是李兰娟73岁的重要转折点,因为这天之后,李兰娟没有一天是凌晨2点前睡的。

1月22日,李兰娟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并从北京飞回杭州,全身心投入实验,一个星期的时间,领导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了3株(30日增加到8株)毒株。

1月24日,李兰娟飞回北京参加会议,当晚在首都机场吃了一顿饺子算是年夜饭,深夜又返回杭州。

2月1日,李兰娟主动请缨去武汉一线。

2月2日凌晨4:40,李兰娟抵达武昌,稍作休息就和医疗队成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李兰娟说:"当前抗新冠病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关键,浙江在抗击H7N9时,总结了一套经验。这次,浙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时,也用上了人工肝技术。浙江的经验应该应用到全国。这次去武汉,我们会把四扛二平衡这一套浙江经验带过去,希望武汉的危重症病人得到救治。"

2月4日,李兰娟抵达武汉的第三天,她的团队发现了"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病毒。"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可是,脏水也随之而来,矛头直指李兰娟。

"我没有时间对付这些谣言。"李兰娟在接受访问时,只是匆匆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在李兰娟看来,这些谣言总会不攻自破,与新冠肺炎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决不能浪费在这些无聊的谣言上。

有些人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李兰娟把病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夜以继日地对新冠肺炎病毒进行研究,不顾疲惫地进入"红区"探视病情,在李兰娟的人生字典上,对自己的标记永远是一个医生。

3月31日,李兰娟院士团队撤离武汉,但她依旧继续关注着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怎样管理和治疗?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这些问题李兰娟都还在和她的团队一起研究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李兰娟院士就像披甲上沙场的巾帼英雄一样,值得人们尊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在此次疫情中,李兰娟院士做出的贡献是不可言说的,因为太多了,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来说,李兰娟院士其实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是不用冲锋陷阵到武汉的,但是他选择去武汉,去说真话,去封一座城来保护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安全,这就让我们得到了巨大的安全保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李兰娟院士是功不可没的在这次疫情中,其实每一个在这次疫情中付出了的人都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

我们现在的医生护士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但是就我们本身一个普通人而言,我们普通人在疫情中没有受到巨大的损伤,也都是这些医生和护士在前线冲锋陷阵的结果,其实我们的国家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我们。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并且让我们有了一个好的防护,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并且凝聚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的力量。这是我们国家共同奋斗的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力量。

在这次抗疫战争之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在武汉,或者是在我们护士、医生岗位上的人都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就我们来说李兰娟院士在这次疫情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其实也是比较重大的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带领着他的学生,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疫情的一线为我们冲锋陷阵,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是我们民族大国不可缺少的国之栋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人。更是我们的保护者。

第2个回答  2020-11-08

中国抗疫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其中李兰娟院士做出的贡献非常大。

说起李兰娟院士,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她是著名的中科院院士,也是一位抗疫英雄。我们知道,早在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几乎不眠不休,率先分离出了病毒毒株。到了2005年,因为贡献突出,李兰娟才获封院士称号,面对这一荣誉李兰娟表示,这意味着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论获得什么样的称号我的第一角色都是医生。

就在十年之后,我国又爆发了H7N9,面对疫情,李兰娟又勇敢地冲在第一线,对病毒展开积极的研究,最终证明病毒源头是活禽市场。此后,李兰娟院士和她的团队还研制出了H7N9疫苗,并且顺利投入使用。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新冠肺炎大爆发,要知道,现在李兰娟院士已经73岁的高龄,但是面对如此紧急的状况,她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带着她的团队奔赴武汉,开始病毒研究工作。事实上,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在抗疫期间李兰娟院士并没有放松,她一天的休息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并且还主动到最危险的病房救治和探望患者。

当时由于疫情的形势非常严峻,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与李兰娟院士同团队的同事,都极力劝阻她上前线。不过,李兰娟院士却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坚持事事亲力亲为。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疫情爆发以来,李兰娟院士和她的团队也一直在辅助她进行毒株分离以及疫苗研发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在李兰娟院士以及其他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下,武汉疫情也得到了最快速的控制。

总而言之,李兰娟院士为此次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3个回答  2020-10-06
1月22日,李兰娟提出武汉封城的建议,并从北京飞回杭州,全身心投入实验,一个星期的时间,领导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了3株(30日增加到8株)毒株。

1月24日,李兰娟飞回北京参加会议,当晚在首都机场吃了一顿饺子算是年夜饭,深夜又返回杭州。

2月1日,李兰娟主动请缨去武汉一线。

2月2日凌晨4:40,李兰娟抵达武昌,稍作休息就和医疗队成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李兰娟说:"当前抗新冠病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关键,浙江在抗击H7N9时,总结了一套经验。这次,浙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时,也用上了人工肝技术。浙江的经验应该应用到全国。这次去武汉,我们会把四扛二平衡这一套浙江经验带过去,希望武汉的危重症病人得到救治。"



2月4日,李兰娟抵达武汉的第三天,她的团队发现了"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病毒。"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可是,脏水也随之而来,矛头直指李兰娟。

"我没有时间对付这些谣言。"李兰娟在接受访问时,只是匆匆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在李兰娟看来,这些谣言总会不攻自破,与新冠肺炎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决不能浪费在这些无聊的谣言上。

有些人把自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李兰娟把病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夜以继日地对新冠肺炎病毒进行研究,不顾疲惫地进入"红区"探视病情,在李兰娟的人生字典上,对自己的标记永远是一个医生。

3月31日,李兰娟院士团队撤离武汉,但她依旧继续关注着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怎样管理和治疗?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这些问题李兰娟都还在和她的团队一起研究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李兰娟院士就像披甲上沙场的巾帼英雄一样,值得人们尊敬。
第4个回答  2020-09-16
在天灾人祸面前,人是多么渺小无助,李兰娟院士就像我们的救命稻草,为迷茫、慌乱、无助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安宁,这种贡献不可磨灭,向院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