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你认为真正的凶手是谁?

《十二怒汉》并没有告诉观众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十二怒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被告杀死了他的生父,颠末法庭辩说之后,十二个陪审团成员要开会会商被告能否无功,其外十一位陪审团成员认为被告无功,只要一位成员认为目前的证据存正在灭信点,他通过度析推理,逐步觅到未无证据和证人证词外的不合理成分,而且逐渐说服了其缺十一位成员,最末鉴定被告无功。

找出凶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导演通过电影来讲述这个故事,主要想要表达的观点有二: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程序正义至关重要;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权的尊重。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中的一条重要准则,这与“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非人道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这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角色介绍

1、马丁·鲍尔萨姆饰演1号陪审员

1号陪审员,一所高中的球队教练,会议的主持。负责主持会议并维持秩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表任何个人观点;但他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讨论展开后几乎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愤怒或焦躁不安的状态,在几次讨论可能出现僵局的情况下都是他使得会议继续进展

2、约翰·菲尔德饰演2号陪审员

2号陪审员,戴着眼镜,小小个子,有些害羞的中年人。第一次参加这种陪审,是个善良的老好人,在讨论进行时还热心地给大家发喉糖吃。在主角(8号陪审员)开始对证据进行质疑时,他应该是有所怀疑的,但并没有马上追随主角对抗其他人的勇气。在讨论中途赞成被告无罪,促成了6比6平局的转折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6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个片中要审判的那个少年肯定不是凶手。

我们可以来简单的理清一下电影的剧情。一个18岁的男孩被控诉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在案发现场,楼下的瘸腿老头听到少年对父亲说:“我要杀了你!”,随后他又听到扑倒一个在地的声音,这被所有人认为是少年父亲摔倒在地。住在父子对面的女证人说,当时正有一辆六节的电车,她通过最后两节车厢的窗口,亲眼看见男孩举过头狠狠往其父亲胸口刺下,当然,还有那把所有人都认为是凶器的匕首。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需要大费周折讨论的凶杀案时,一个理想化的八号评审员否决了一切。他说,一把在哪里都可以买到的刀不足以成为判决死刑的物证,一个瘸腿老头又是如何从轰隆隆的电车穿行声中,听到少年的怒吼。一条条证据被推翻,一个个疑点被指出,事件终于开始被认真对待。

可是,试想一下,这部电影真的没有“凶手”吗?当我重新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个镜头让我为之震撼。一个淡入淡出,在少年无助表情的镜头和评审会议室的狭长桌子的场景的叠加里,我感受到一种命运被束缚的无助。当一个可能无辜的生命被一个不负责任的司法机关,和一群视生命为戏谑的评审团掌控的时候,和判了死刑有什么区别。就算少年真的是杀人凶手,我们花费一个小时,抽丝剥茧,给出一个彼此信服的答案,这才是对司法、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当所有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当所有人开始认真审理事件,当12个怒汉开始变得冷静的时候,这个小男孩的生命乐章将重新奏起。每个人的心里,对良知,对一条未知的生命,对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明确坚定。编剧似乎在通过剧中人说:“这是美国司法制度中最神圣的一条,也是我们的国家如此强大的原因。”他们本就是最普通的美国公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

有没有凶手这件事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部悬疑侦探电影。《十二怒汉》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对社会的拷问。其实凶手从来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一个人生命,即便这个人是即将判刑的囚徒,如果一个国家的司法变得愚目,如果所有公民开始视若无睹的时候,那么,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凶手。

第2个回答  2018-09-07

我感觉这部电影的真正凶手就是男主角,有多少人认同的呢?

其实这个电影一开始到底谁是凶手?12个陪审团其中就有11个人已经认同了男主角是杀人凶手,但男主角又推出了层层的线索和悬疑,总是让大家又去否认它,所以这个就感觉非常的让人猜忌了,有一种在耍技巧一样的感觉,曾经我一度怀疑电影到底是时代片还是悬疑片儿?我一直感觉到很迷惑,观看时的某一刻我竟然期待那个建筑师是凶手,我都感觉到差点被他被这个社会时代给毁了。

下面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其实电影播放时我们看到有一个导向:

第一点,  跳刀的独特性,讲到刀子是能够随意,随时随地可以买到的,到底男主角他自己是否有买,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二点,死者的伤口从电影上来看的话是从上到下的,至于街头混混玩跳刀不会这样子的,但却是非常符合男一号了,这个刀伤不是很符合混混出手时用跳刀的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男主角比较独特一点。

第三点,  男一号身高的情节是有交代的,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和被害人是相差无几的,再从模拟杀人现场的那一幕我们可以看到死者是非常意外,而且比较突然死亡的。
第四点,电影镜头到了最后的时候,男一号走出那个门的时,有一个回头的动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当时镜头是扫过桌面的,而那把伤人的跳刀刚好在桌子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男一号这时候回头是不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刀?但电影最后结局完美收场,匡扶正义,作案凶器自然就不需要了。

第3个回答  2018-09-08

《十二怒汉》真正的凶手是谁


俄罗斯的版本具有强烈的微妙感。
我从来都不喜欢政治色彩的东西,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牵扯了民族战争社会等等因素,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直让我无法静下心来看,拖拖拉拉干点别的事情,居然看了8个多小时,奥妙极了。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车臣男孩杀害继父被送上法庭审判,12个陪审员在小房间里从只有一个人认为他无罪,这个人提出种种证据上的疑点,最后所有人都投票男孩无罪。争执中体现了几乎每一个人的背景、想法、观点。
我就不妄言这部电影好还是不好了,反正政治白对于民族对立的问题向来是绝缘体。只说经过第一次投票之后,有一个人投无罪,因为他认为不能这么草率就把孩子送上断头台,于是他提议进行第二次匿名投票,有个人也投了无罪。
这一段我就不是很能理解,虽然它应该是表达实名和匿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决定,不会盲目随大流,但是投票结束后,这个人马上就站出来表示就是自己投的,这种马上就会被揭穿的“倒戈”,还真是的可以。尤其这个过程中,论点只有不能草率把孩子的性命夺去这一点。

听说1957的黑白片版本更胜一筹,所以隔天也翻来看了。
从节奏而言,的确掌握非常好。掐掉了各种不必要的情节,完全是12个人为孩子各自提出自己的理据。
所有内容都朝着中心点:如果认为孩子有可能无罪,那他就不应该被宣判有罪这个方向走。
美国的司法,在我看过林达的描述后才算是真正有所了解,这部电影无疑非常完美的展现了美国司法的理念:宁可放过一千,不能错杀一个。

这个故事里,每个陪审员都没有名字,也没有探寻真正的凶手是谁,(俄版是因为房地产商强拆),男孩受人歧视的身份是贫民窟出身,而非种族矛盾……
一直到最后大家走出法院,也只有两个最主要坚持男孩无罪的人互相报上名字,没有电话,没有地址,也不会再有交集。从民众中来,回民众中去。
留白似乎更好一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07

《十二怒汉》被改拍了好多次,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越改编越经典!

一个贫民窟的小混混被控谋杀了他的养父,11名陪审员未经讨论便认定他有罪,只有8号陪审员坚持“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案情”——随着讨论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最终8号将其余11人逐一说服,所有人均将判决改成“无罪”。

这里,随便拎出来一个点都可供影评人和公知大做文章:贫民窟的小混混,是社会的边缘人、少数派;陪审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因此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案情,这就制造了很多讨论社会问题的空间;更别提还有陪审团的原则、法的精神,

正是因为“12个男人”、“全部都是有关法律的对话戏”、“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烟雾缭绕的小会议室里”这些元素实在是很无聊,所以“1个人说服11个人”、“全程跌宕起伏无尿点”、“空前绝后的好口碑”听到观众耳朵里,才格外地有吸引力。

不能说一个单一的人是凶手,大家都是有责任的人!

这部电影有着潜台词:潜台词就是:大环境如此腐败,我们得用腐败去对抗腐败——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腐败、更有建设性的腐败、更慈悲为怀的腐败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值得我们去看去思考的一部电影

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其实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版本,就是中国版的《十二公民》,它可以说是美版、俄版的综合,比美版更丰满,比俄版更紧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