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竹林七贤中的王戎?

如题所述

王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团队竹林七贤之一。他自幼家境显赫,凭借着祖上余荫和自身硬实力曾担任荆州刺史,在对吴战争中立下功劳,后因功受赏,封为安丰县侯。王戎天资聪颖,擅于清谈,受到阮籍等人赏识。但这么个人,后世却对其褒贬不一,有时甚至是贬多于褒,原因多是因其性格引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王戎的性格特征。当然了,首先申明,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王戎吝啬到偏执的一面

提起竹林七贤里的王戎,知道他的人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一个吝啬鬼。南北朝时期,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俭啬》中,关于王戎吝啬的描写就有四篇之多,可见此人有多吝啬。


一、王戎的侄子结婚时,他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把单衣要了回来。

二、王戎有良种李,常常拿出去卖,又害怕别人得到良种,总是先在李子核上钻一个洞,这样别人就种不出来了。

三、而他的女儿嫁给裴頠,向王戎借了几万钱,女儿回到娘家时,发现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把钱还给他以后,他那愁容才消除。

四、王戎虽然做了大官,拥有的财富在洛阳城能与其比较的也是屈指可数。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和妻子在烛光下摊开筹码算账,也就是数钱。


侄子结婚随礼,女儿成亲父亲置办嫁妆,在旁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这里却如鲠在喉,这四篇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葛朗台”式的吝啬鬼。

他的财富足以与富可敌国的石崇媲美,但是却吝啬到了极点,而他自己也并没有认为到什么不妥。我们在从中看到了他的吝啬,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想,从中我们同样也可以感受到王戎率性的性格,也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以他人的评价左右自己。

而且王戎对金钱如此看重,并且如此吝啬其实也是有原因的。王戎这种性格的养成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政治环境恶劣,稍不留神就会被扣上罪名,謇朝谇而夕替,甚至性命也是危在旦夕。

在这种情况下,为官者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国家问题,不是百姓问题,而是自身安全问题了。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做到“进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王戎在当时的政治中身居高位,权力高的同时风险就大。王戎性格吝啬则可以给其他人一种这个人拘小节不能成大器的感觉,减少政治麻烦,得以保全自己。

但要清楚的是,王戎只是吝啬爱财,但他依旧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会通过贪污受贿等行为获取钱财。或许正因为王戎深谙为官之道,通过性吝啬这半性情半伪装的做法,使他成为竹林七贤中当官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

二、王戎的真性情

“情”之一字在中国古代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学派都对情做了相当程度的阐述。再到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倡导的是“克己复礼”。人们的行为规范,情感准则要受到“礼”的束缚,任何违背礼制的行为都是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的。

可是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局混乱。人们在食不果腹,战乱频繁的社会里如何能够去谈“礼”呢?毕竟老话说的好“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自我情感的展现。那么王戎又是怎样成就自己,展现自我性情的呢?

人生里最痛苦的事之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王戎的儿子死了的时候,他悲痛的无法抑制。


山简(山涛之子)前去看望他时说到:“不过是一个孩子,何至于伤心到这种地步呢?”王戎告诉他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八个字不仅说明了王戎是个性情中人,更是显示出了丧子之痛对他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违背阴阳伦理的事情本就让人难以忍受,在当时战乱频繁动辄丧命的时代,一个个年轻得生命尤其珍贵。中年丧子,还哪里顾得上风度呢?这样的王戎让我们看起来才更加的真实、立体、生动。

王戎不仅爱子,更是至孝之人。王戎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两人都以孝顺著称。王戎瘦骨嶙峋,精神萎靡,卧床不起,和峤终日痛哭流涕,礼数很周到。


武帝询问刘毅王戎与和峤的情况时,刘毅告诉武帝说:“和峤虽然礼数周到,但他的精神元气并未受损;王戎虽然礼数不周,但哀伤损毁身体以致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在刘毅看来,和峤尽孝不会影响性命,而王戎则哀伤过度会危及性命。

古代的丧礼给子女后代们规定死了应该怎么哭,何时哭,这虽然是一种尽孝的表现,却不可避免的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且一味地按照礼仪规定的进行丧礼布置,未免有些矫情。

和峤的哭礼近乎和礼,却神气不损。王戎虽不按理解,却形容枯槁,哀毁骨立。这种对于父母的至孝,超越了礼教的束缚,超越了儒家“哀而不伤”的束缚,禁欲远不及亲人离去带来的伤痛之情。这种重情成就了王戎。

而且王戎的如此举动让我们看到了其好友阮籍的影子。阮籍在母亲下葬的时候,“蒸一肥豚,饮酒二斗”,大呼一声“完了”!这种感情岂是世俗所规定的的几时哭,哭到什么程度所能比拟的吗?这里隐约的可以看出王戎、阮籍等竹林七贤超脱世俗,不被死板礼教束缚的真实性情。

王戎的重情还体现在爱情上。爱情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强烈最直接的感情,王戎与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即使妻子做出在当时人看起来很逾矩的行为,他还是能够宽容相待。


王戎的妻子常常称呼王戎为“卿”,王戎对他妻子说:“妇人以‘卿’称夫婿,是不合礼数的。”他妻子说:“我亲你爱你,所以才称你作‘卿’,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该称你为‘卿’呢?”


后来王戎也就一直听任妻子这么称呼自己了。说明了王戎与妻子感情深度,在当时封建社会,夫妻感情大多处于相敬如宾情况下实属不易。认为任何称呼都只是一个叫法而已,并不在意外界评价是否无力,只要自己夫妻感情和睦,家庭和谐就好。他对妻子的宠溺疼爱也因此得以体现。

再来看王戎对待朋友的态度。友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山流水难觅知音。就像诗中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他选择了入仕,并且与七贤中的其他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王戎担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乘着轻便马车,从黄公酒家旁边经过,他回头对坐在车后面的客人说:


当时我与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店畅饮。竹林之游我也参与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便为时事所束缚。今天看到这家酒店虽然近在眼前,却感到遥远的如隔着山河一般。


王戎的这一说辞,充分的展示了他对嵇康、阮籍两位旧友的思念之情。言语中他感伤,现在物是人非,好友不在,在这世上为俗事所扰,再也感受不到当时的快乐。王戎发此感慨,也充分说明他对朋友的真心,他的真性情。

通过对王戎对待亲人、妻子和朋友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王戎吝啬的外表下的真性情。在封建社会下,并没有被封建礼教桎梏,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进步的。

三、王戎的能者形象

《世说新语》里,王戎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为人为官做事,他的才华在儿时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记载:路旁的树上有许多李子,除了他以外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的去摘着吃,只有他在那里岿然不动。当大人去问他时他说:“路旁有这么多李树,却没有人摘,留存的这么好,一定是苦李。”


而后也确实得到了验证这是苦李没错。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如此敏锐力和洞察力实属罕见。王戎也被称作是《世说新语》里少有的神童之一。

当然了,智者不单单是表现在智慧,还表现在胆识。而王戎也是颇有胆识的人。魏明帝曾在宣武场把老虎的爪牙包裹起来,听任老百姓来看。而王戎,当时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在面对猛虎在笼边大声嘶吼,吼声镇地一般却还能做到临危不乱,纹丝不动。旁边的人与他相比相形见绌。这些足矣证明王戎有着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英武过人的气场。

王戎的卓越能力还表现在他的情商上面,即与朋友的交往之上。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但他却与其他六位大哥相处甚欢。与他们一起喝酒唱和,吟诗作对。尤其是阮籍,对王戎非常欣赏,每次还和王戎交谈都会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将王戎奉为忘年之交。要知道阮籍在当时是有名的名士,能让他有如此评价的,不仅要才学过人,必定是还有能够拥有出色的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王戎还有出色的识人能力。王戎评价山涛说:“他像是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冶炼的石子,人人都敬重他是宝物,但就是不能形容他的气度。”他评价阮武时说:“人品清高,有精辟的见解,从汉代建国以来,未曾见过这样的人才。”王戎对王衍的评价是:“丰采超脱通达,就像美玉一样高洁,自然是世俗之外的人。”

总结

通过对王戎才学,智力,沉稳性格个和情商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王戎的智者形象是一个多元的,丰满的,立体的形象。

对于前文中我们所说的王荣贪财又吝啬的形象。《世说新语》里也有这样的描述:


王戎的父亲王浑有美好的名声,官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时,他辖下各个郡的老部下与旧将,都怀念他的仁德恩惠,相继送来办丧事的费用几百万钱,王戎都不接受。


从这些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王戎虽然吝啬,但也并不是真正的一个取财无度的小人,而是一个取之有道的真正名士。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王戎不仅仅不像是我们平常所了解的那样一种吝啬鬼的形象,实际上吝啬也只能说是他形象中的一小部分,虽说不能说瑕不掩瑜,但却也无伤大雅。

王戎在《世说新语》里更为突出的形象则是一个对亲情,友情,爱情务必重视的性情中人,一个文武双全,胆识过人,情商卓越的智者。

参考文献:刘义庆著《世说新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5
王戎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王戎识李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世说新语》)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2个回答  2020-06-30
他是圆滑的,韬晦以求自保,同时又确有政治才干,过人的勇气,他也是贪吝的。
第3个回答  2020-06-30
这个人是有才华的,但是其性格不让人讨好,他少年时期,非常上进,但是到了中年,其母死亡,他死孝,将自己搞得很狼狈,到了晚年,变得很吝啬。
第4个回答  2020-06-30
他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只要被他看见了,任何事物都能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