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的两部重要经典,这两部经典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儒家代表与儒学经典》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Pag_DvYAUKECmQdCIBJcA

提取码: v385    

《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30

《大学》讲“诚意”,就是不自欺,是一种自然而内在真实的情感、心思甚至包括欲望的统一状态。《大学》认为,这种内在自然而真实的状态,是自足的,是当下即现的。

比如“好好色”、“恶恶臭”,见好色闻恶臭是一种身体感触,即在此感触瞬间,情感上就相应而好之恶之。一个人自己见好色而生喜好,闻恶臭而生厌恶,那都是无关于他人的、自己独知而他人不知的内在情感、意识状态。

正如见好色而喜,闻恶臭而厌,君子在道德上就是这样,尽管没有他人在一旁鉴照、监督,他也能本着自我内在真实的情感和意识来行动。小人则相反,没有人在一旁的独处之时,行恶无所不用其极,其所行非所想,所为非所欲。但是,小人见到君子时,就掩藏自己的恶,而显露自己的善。但这种遮藏其实没有意义,因为,用心来观看的眼睛,一定就能见到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感、意识状态的一致或不一致。

在《大学》看来,诚意作为慎独最首要的意思,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意状态在内,然后本着真实的内在情意而行动,使得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意完全一致。 与《大学》注重内在情意状态与外在行动的一致相比较而言,《中庸》讲慎独,注重的是内在情意状态与反思觉悟的统一关系。《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与人的主观情意相关,人的行动,多为情意所推动。在情意的真实展开与真实实现之中,有着道。《中庸》所谓“慎独”强调道须臾不可离,突出“不睹不闻”之先的“戒慎恐惧”,着重对于隐微之中尚未显现之际的自省。其要义就在于强调主体内在多样性情意在具体行动之前的“敬”中自觉,从而使得情意成为不偏不倚的真实力量。

情的觉悟,使得情真;觉悟而有情,使得人诚。情意和觉悟的统一,在《中庸》就是诚。如此,才使得人的一切现实而具体的行动是真实可信的。《中庸》强调,人所不可见之际,君子之所作所为,恰好是一般人所不可企及的:“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相比而言,《大学》注重在事上明觉的 “道问学”。

《中庸》则较为偏重先于具体事情之情意领悟的“尊德性”。当然,《中庸》所谓诚,也要放在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统一的整体中来理解,才能得其完整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19-12-17

《大学》讲“诚意”,就是不自欺,是一种自然而内在真实的情感、心思甚至包括欲望的统一状态。《大学》认为,这种内在自然而真实的状态,是自足的,是当下即现的。

比如“好好色”、“恶恶臭”,见好色闻恶臭是一种身体感触,即在此感触瞬间,情感上就相应而好之恶之。一个人自己见好色而生喜好,闻恶臭而生厌恶,那都是无关于他人的、自己独知而他人不知的内在情感、意识状态。

正如见好色而喜,闻恶臭而厌,君子在道德上就是这样,尽管没有他人在一旁鉴照、监督,他也能本着自我内在真实的情感和意识来行动。小人则相反,没有人在一旁的独处之时,行恶无所不用其极,其所行非所想,所为非所欲。但是,小人见到君子时,就掩藏自己的恶,而显露自己的善。但这种遮藏其实没有意义,因为,用心来观看的眼睛,一定就能见到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感、意识状态的一致或不一致。

在《大学》看来,诚意作为慎独最首要的意思,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意状态在内,然后本着真实的内在情意而行动,使得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意完全一致。 与《大学》注重内在情意状态与外在行动的一致相比较而言,《中庸》讲慎独,注重的是内在情意状态与反思觉悟的统一关系。《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与人的主观情意相关,人的行动,多为情意所推动。在情意的真实展开与真实实现之中,有着道。《中庸》所谓“慎独”强调道须臾不可离,突出“不睹不闻”之先的“戒慎恐惧”,着重对于隐微之中尚未显现之际的自省。其要义就在于强调主体内在多样性情意在具体行动之前的“敬”中自觉,从而使得情意成为不偏不倚的真实力量。

情的觉悟,使得情真;觉悟而有情,使得人诚。情意和觉悟的统一,在《中庸》就是诚。如此,才使得人的一切现实而具体的行动是真实可信的。《中庸》强调,人所不可见之际,君子之所作所为,恰好是一般人所不可企及的:“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相比而言,《大学》注重在事上明觉的 “道问学”。

《中庸》则较为偏重先于具体事情之情意领悟的“尊德性”。当然,《中庸》所谓诚,也要放在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统一的整体中来理解,才能得其完整的意义。

第3个回答  2019-12-16
在《大学》看来,诚意作为慎独最首要的意思,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意状态在内,然后本着真实的内在情意而行动,使得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意完全一致。《中庸》则较为偏重先于具体事情之情意领悟的“尊德性”。
第4个回答  2019-09-09
在《大学》看来,诚意作为慎独最首要的意思,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意状态在内,然后本着真实的内在情意而行动,使得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意完全一致。《中庸》则较为偏重先于具体事情之情意领悟的“尊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