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潘长江的小品?

如题所述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喜剧界的地位如果分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档,一为最高,五为最低,那潘长江大致排在二点五这个位置,90年代和0几年的春晚有过巜桥》、巜过河》两部口碑不错的作品,其他的作品没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作为喜剧演员能把观众逗乐。

也有人说他表演风格过于单一也是其一大槽点,大多局限在插科打诨、嬉皮笑脸等模式,让人觉得,无论什么样的题材都是胡唱乱跳、装傻充愣,没有真正触摸幽默的内涵。



潘长江是一个兼具深度和思想的喜剧人,和周星驰一样他们的喜剧不仅仅是喜剧,他的戏剧更多的是构建在悲剧的基础之上的,在高度上就超出了哪些后辈一大截,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潘长江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唱,念,做,打四功样样都会,在27岁被调入了铁岭民间艺术团,87年与同在艺术团的赵本山组成搭档,在东北地区演出了500多场《大观灯》,演出场场爆满,因此火遍了整个东北。

真正让他火遍全国的是96年的小品《过河》,当时在小品里的那首歌真是红遍了大街小巷,他的喜剧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

潘长江是很受观众喜爱的,也完全担得起喜剧大师的称谓,但近几年演出的小品笑点尴尬,或是无笑点,口碑全面崩盘。不过凭借情怀潘老师也值得喜欢。

大家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春晚潘长江小品《车站奇遇》在比较靠前时间段播放。从这个侧面也说明这个小品的轻重分量。对于这个小品可以说褒贬不一。见仁见智。本人看了之后浅谈下自己对小品的理解。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如果有过度解读地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海涵。谢谢大家!

1.诚信问题

这个社会诚信彻底被摧垮。本来想做一些善事,结果被别人误解图谋不轨,或者被解读为招摇撞骗,可见这个社会诚信危机到了何种地步,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敌意思维。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信任问题。在这个社会因为人们金钱价值观严重扭曲造成很多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善良博得百姓的信任骗取财产,社会已经过处消耗诚信资本,诚信在这个社会彻底沦丧。因为诚信的危机也造成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处于相对的孤立状态。人与人之间彼此存在巨大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其实就是社会的巨大悲哀。是什么原因造成诚信危机,诚信危机还能不能重新建立起来。关键还是上行下效,其实诚信是被上面给破坏了。本来一个负责人的政府就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结果这个政府成为无赖,出问题了就找借口,就找替罪羊,没有任何的担当,没有一种自我担当勇气。这种躲避状态给百姓的感觉上面都不讲诚信,对于老百姓那就更加不需要诚信来约束自己了。只要自己能自保就可以了。本人认为出了社会问题,一个是担当,敢于担当,一个是要惩罚,结果这两个都没有看到希望。小品中潘长江要送蔡明,结果被认为图谋股贵。这个就是诚信危机。

2.节约型社会

提到例行节约。这个是对特权阶级而言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想浪费也浪费不起来。但这个节约反而成为压制老百姓头上的一个紧箍咒。老百姓消费的时候好像也被打上节约的幌子。这种节约实际上是一种节约的误导和过度解读。老百姓自己通过辛勤劳动付出得到的成果,自己在享受成果的时候有时候想浪费一些。这个也没有任何的不妥。相反对于特权阶级来说,一向大手大脚习惯了,突然之间勒住脖子不适应感觉。那当初干什么来?当初那种豪爽和大度怎么没有了?这种公开腐败其实就是传递出来一种权利的极其嚣张。现在嚣张想收敛的时候,还没有怎么收敛,却让老百姓先去节约,这个有一些说不过去吧。在说了,老百姓平时做牛做马习惯了,嚣张嚣张又怎么了?又不犯法,在说大家都节约,那这个社会的内需依靠谁拉动呀。节约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从小品里面可以看出一个车倒了9次。也够节约的了。3.创新与突破

这个小品其实没有任何的创新。在总体上面感觉在走赵本山的路。一个是通过嘲讽先天不足的人达到掌声效果。一个是通过蔡明以前的模式来传达笑声。这两大武器其实很多人在脑海里面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了。每次拿出来都是百试百灵。其实作为一个小品想搞创新不是拍脑门就能达到的。创新如果脱离了群众基础。这种创新得不到百姓的认可。那样这种创新其实是一种失败的创新。要想创新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小品的内涵和外延成分。这个小品的内涵和外延还是比较深刻的。通过这种创新思维达到引起百姓的共鸣。其实从这个角度了来说。这个小品还是不错的。毕竟想超越赵本山迈出了第一步。对于我们期待的社会改革其实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来个快刀斩乱麻,其实改革既需要强大的勇气破例,有需要脚踏实地的稳重。要想在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和平衡其实很困难的。改革不能脱离现实搞一些大步子,如果步子太大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迈大步看似很快,实际上因为步子太大相反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所以改革要循序渐进,但有时候改革又需要迅雷不及掩耳。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种情况其实就的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拖延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对于这样的群众问题就应该毫不含糊。

4.中国特色

小品虽然讽刺挖苦一些先天不足的人。但如果一个人能成为大家的笑星。那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人也是一种资源。至少能成为别人的一个开心果。那为什么能成为别人的开心果,我们要避讳这样的问题。中国就是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外貌协会的。这个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既然改变不了,那我们就应该从内心中去接受。这个是我们受到教育环境人文地理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这种嘲讽作为一种社会包容性来理解。其实从侧面我可以这样去理解。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面对这样的缺陷我们才能取长补短。不能沉浸在自我麻醉状态里面。每天都在美化我们的社会。避开社会阴暗的一面。其实这样不符合社会常态。既然是一个社会。那这个社会就是多维的,就是一个复杂糅合体。可以说社会既要容忍美好的一面也要接纳丑陋的一面。这样我们社会才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才能进步成长起来。因为美好我们珍惜这个社会。因为丑陋让我们更加的去理解深刻的认识这个社会,让我们迅速的成长起来。难道这样的社会不好吗?每天我们都在接受一些美化思想的麻醉。很多时候我们沉醉在自我梦幻般的世界里面。其实这种状态是媒体的刻意宣传。
第2个回答  2019-09-30
潘长江,这么多年了,这么个小个子,就是为了逗个乐子,在台上咋咋呼呼,装傻撒疯,甘当弱智。他的玩意儿基本上没有什么艺术内涵,为搞笑而搞笑,甚至为他自己的“老脸”“老资格”而搞笑。早先他的节目还能接个地气,后来把自己当成大腕,据说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里,还有师级待遇。看他穿军装的样子,简直就是沐猴而冠。他不应该把自己当成喜剧大师,甚至当成艺术家!就凭一张猥琐的脸,生硬肤浅没皮没脸地糟践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也没个长进!最要命的,是他不知收手、不知急流勇退,有时还腆着脸子去充当什么大赛“评委”,坐在评委席上摇头晃脑!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恰恰没有。他以为观众是喜欢他的,这很愚蠢,很愚昧,很可怜,也很客气。有些喜剧小品越来越恶心,就差下台格肢观众了。向他这一类的低能“演员”,早就该拜拜了,没有文化更谈不上什么“底蕴”。可他竟然还能赖在春晚舞台上,一年接一年地接受千夫所指!
第3个回答  2019-09-30
潘长江的小品,都是比较成功的。
潘长江的小品比较贴近生活,比较接地气。小屏的内容编排非常的合理,表演也相当的到位。
小品中的包袱也得到充分的展示。都是一些比较经典的小品。
在中国的小品界,潘长江的贡献是比较大的。这么多年登上春晚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4个回答  2019-09-30
潘长江,小个子大能量式的人物,能唱、跳、能说、还能演;真是无所不能啊!!用古语说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潘长江不是一个长相出众的人,但是他的模样很有个性,特别是头发中间的潘长江可以称得上为潘长江的招牌“美人尖”了(貌似尹相杰也是这个头型),潘长江出生在东北,由于家庭的缘故,从小就开始学习戏曲,深得其道,也是凭借扎实的功底登上了春节晚会的舞台,其演的说唱类小品《过河》,更是让他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笑星。

潘长江的表演朴实,虽然没有颜值,但是却靠演技征服了你我他,特别是在《举起手来》中饰演的日本士兵,凭借片中憨实傻气的表演,那这个形象演绎笑点十足,十分经典。潘长江可谓是一个高产的艺人,基本每年的春节晚会都会参加,搭档也是换了一个有一个,虽然是不一样的搭档,但是都是能够演出最好的小品,也能够给大家带来欢笑的好作品。

潘长江不仅在舞台上为大家奉献逗乐的小品,还在电视荧幕演过不少的电视剧,并且一般都是亲自演唱主题曲,唱的也是相当的好听,前段时间播出的《双喜盈门》,潘长江更是把一个农村小男人的贪财和对于子女的爱护,还有对于自己心爱女人的无理屈服形象演绎的十分到位。

潘长江还是一个爱自己亲人和家庭的人,我记得有一年好像是2007年,潘长江在春节晚会的演的小品是《将爱情进行到底》,这个节目演完后,中央台的记者跟踪采访潘长江到家,潘长江一大家子的人,他的亲人每年基本都在他家过年(当时的镜头中潘阳还比较羞涩呢?),潘长江回家也是先拜年,说看他演的小品怎么样,又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也是勤快的很哪!!

潘长江更是参加了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节目,和一些年轻的喜剧人pk,真是勇气可嘉,作为一个在圈内知名的,已经功成的演员来说,参加这类型的竞技节目,不是为了得什么名次,名次不重要了,这是对于小品艺术的执着追求,敬业态度的确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