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讲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第一次策问中,汉武帝询问:怎样才能得到天帝的授权?

董仲舒对这个问题曾经进行过深入的考虑,他在奏章中把自然的发展变化和上天的意志合为一体,把皇权统治和天的意志结合起来。董仲舒在奏章的一开头就说,上天总是将自己的意志体现于人世间。随后,他又把儒家的一套重复了一遍,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建议汉武帝广设学堂,在国都设立太学进行教育,在县邑设立县学、乡学实施教化,用仁来教育人民,用义来感化人民,用礼来节制人民。奏章中,董仲舒一再向汉武帝表明,要想大治天下,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改变,使全国上下在思想上达到统一,这才有大一统的希望。汉武帝看到董仲舒的对策,感到十分惊奇,他异常高兴,因为终于发现了昀适合自己的思想基础。他对董仲舒非常满意,很欣赏他的才干。

第二次策问,汉武帝就古代帝王的“劳”与“逸”的问题,“奢”与“俭”的问题,还有“质朴”和“雕琢”的问题进行策问。

实质上汉武帝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君治理国家是“有为而治”,还是要“无为而治”,到底哪一个更正确。对此,董仲舒在奏章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字里行间无处不充溢着孔孟的儒家思想。昀后得出结论说:“由此看来,帝王治国的道理是一致的,然而之所以有‘劳’和‘逸’之分,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的缘故。”

君王的“劳”和“逸”是因为时境的变化。对于“奢”和“俭”的问题,他引用孔子的话回答说:“所以孔子说:‘奢则不逊,俭则固。’”用以说明“俭”是自古治国的一项重要原则,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远的意义。董仲舒用大量篇幅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有为的政策。他认为历史上有为的帝王能做到“有为而治”的话,便天下升平;相反,如果做不到的话,便会天下大乱。而能做到有为的帝王,正是与儒家的主张相符合的;不能做到的帝王,则与儒家的主张相背离。这样,董仲舒就又一次把儒家思想灌输给了汉武帝。董仲舒的尊儒兴教的主张渐渐赢得了汉武帝的充分信任。第三次策问,汉武帝是就治世之道进行策问的。在第三次策问中,董仲舒在奏章的末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教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其思想的核心是“大一统”,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去除。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天经地义,不可改变,只有有了统一的思想,才可以制定统一的法制、号令,因此,不利于统一的思想,都必须要加以禁止,然后才能上下一致,保证法制号令、规章制度的畅行。

在三次策问中,董仲舒既回答了皇帝的提问,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面对董仲舒的回答,汉武帝十分满意。他决定按照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由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7

武帝天人三策中,”天人“指的是什么?看完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