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那哪些习俗可以摒弃?

如题所述

清明节扫墓燃烧纸钱的习俗应该摒弃。

燃烧纸钱虽然在民间流传,迎合了大众对祭祀时对逝者补偿的一种心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这个节日的各项风俗也逐渐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再相信通过燃烧纸钱,能为逝者带来真正的补偿,反而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容,污染了空气,并且带来了火灾隐患。

“所谓“心诚则灵”,对逝者最大之敬意不在其排场,不在于燃烧了多少纸钱,而取决于祭扫者之诚。清明祭扫只有丢下杂念带上诚敬,“以敬为尊”,才能让清明更“清明”。我们尊崇传统,清明祭扫之义在于表达对失去亲人最真诚的哀思。

在祭祀的时候如果家属们大量的焚烧纸钱,这看似能带给自己心里的安慰,漫天的纸烟和灰烬飘散周围,在当今确是亵渎了“清明”时节的祭扫的真义。

所以我们在这里倡导,在清明祭祀的时候应以鲜花祭扫、树木祭扫、“休闲式”扫墓、网络灵堂等方式进行。知礼而明义,沿袭好家风,以清亮、淡泊之心,我们要通过文明祭扫传递给已逝亲人的哀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4

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的习惯跟风俗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的,那些不好的风俗习惯,我们要敢于去摒弃,再有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我们都要去提倡好的扫墓习惯,用鲜花、植树等好的习惯去代替烧纸、燃放鞭炮等习惯,我想这并不是对先人的不敬,只是换个思念的形式。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 清明节扫墓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在农村,清明节扫墓大多都是给先人烧些纸钱,买些水果、点心之类的贡品,其中有一大部分的人民币冥币,据有关新闻报道,今年,央行首次提出了“人民币图样禁用于祭祀用品”的规定,这样一来,作为冥币的仿制人民币就会逐渐的推出市场。说到这里,其实,对于我们活着人来说,怎么扫墓只是一种怀念亲人的形式,只要心诚就已经足够了。

清明节快要到了,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祭奠缅怀先人的节日,同样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个团聚的节日,毕竟到了清明节这天,无论是在外打工的,还是为了各自事业在外奔波的都会回到老家,为自己的先人扫墓;这个日子是个思念亲人的节日,不是有句很有名的古诗里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是描写清明节最有名的两句诗,它从侧面都反应出了在清明节这一天,世人对已故先人的追思和缅怀之情。那么中国有着几千人的文化沉淀,清明节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里,扫墓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那么不同的地区,特别是在农村老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第2个回答  2022-04-04

清明节以下习俗可以摒弃:
1.迷信色彩的祭祀习俗
祭祀是一种文化传统,但应该抵制以祭祀为名宣扬迷信的行为。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人们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祭扫活动中或多或少带有迷信色彩,有些人借祭祀之名宣扬“来生转世”等宿命思想,非常不可取。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迷信思想早已被摒弃,如果还坚守低俗的旧规陋习,就是文明的倒退。


2.迷信色彩的祭祀品
祭祀的品种除了冥币、纸质服饰外,还有别墅、汽车、手机、电器等,不仅造成攀比浪费,也是对封建迷信不良思想的纵容。应该及时整治殡葬用品市场,建议严格控制鞭炮销售,减少奢侈纸质殡葬品的销售,倡导文明祭祀、安全祭祀。追思先人,在墓前放一束鲜花,鞠一个躬,说一些心里话,完全可以表达哀思之情,既环保又情真意切,这比在墓地前烧得乌烟瘴气好得多。
3.随意在公共场所的祭祀活动
不要在重要交通干线及路口和城市的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烧纸钱、撒冥币。祭祀虽然是自家的事情,但不能污染公共环境,不能影响他人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维护城市的整洁卫生。


总之,要认识到祭祀祖先只有表达方式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呼吁人们选择一种既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又不会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的文明祭祀方式,同时宣传孝道文化,宣传厚养薄葬,引导人们移风易俗。

第3个回答  2022-04-04

需要继承和发扬: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扫墓祭祖:清明节扫墓,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

第4个回答  2023-07-01
在清明节,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是根据尊孝敬老和纪念祖先的传统文化而延续下来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有些习俗已经逐渐被摒弃或者改变了。以下是一些通常被认为可以摒弃的清明节习俗:

烧纸金银:在传统上,人们通常会在清明节烧纸金银、纸衣服、纸车和纸房子等物品,以供给亡灵使用。然而,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可能被认为是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因此一些人选择不再进行这种习俗。

鞭炮齐鸣:传统上,人们会在清明节期间点燃鞭炮,以驱赶邪恶和疫病。但现在,随着城市化和法律的限制,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或限制了鞭炮的使用,因为燃放鞭炮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停工停业:传统上,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停止工作、停业,专心祭祖。但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较快,有些人可能无法完全停工停业,而是选择提前或延后祭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俗是否可以摒弃还取决于个人和家庭的信仰和传统观念。每个人对于传统习俗的态度和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庆祝清明节时,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