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良知的真正意思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

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的讲,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等。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良知是这样一种理性的选择:它允许某些本能所推动的行动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行动会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你要求他人去做的事情,势必自己也愿意这样去做;你所不愿做的事情,势必也不会强加于他人这样去做。良知的本质是对善恶的基本理解,可以说人的良知是无师自通的,不需要学习的。

良知产生的原因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遵从良知行事,但是每个人几乎都明白什么是良知。良知可能是唯一无师自通的学问了,因为它来自于人们对善恶的基本理解。当某一行为你自己可以接受,并且也愿意以此方式对待他人时,这就是发现了良知。

同理可知,如果你不喜欢某一行为,并且也不会以此行为对待他人,也是对良知的基本理解。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遵从内心的良知行事,并且成为一种公序良俗时,哪怕大部分人都不懂法律,也很少人会违法。

人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全知全能,而是随着一步步的成长,心智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知逐渐变得客观、理性。这意味着,在人们并不完全成熟的时候,一定会做一些错事,让自己感到愧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