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到底是哪三个官职?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夏朝已经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职体系。到了汉朝,这一制度有所演变。汉朝的三公具体指哪三个官职呢?
首先,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官员。然而,在汉朝,太尉并不总是设立,实际上通常只有丞相和御史大夫。
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增设了大司马大将军这一职位。因此,在汉武帝晚年,三公实际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大司马或大将军。
汉成帝即位后,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并将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升至与丞相相当。这样,汉成帝时期的三公是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
汉哀帝时期,又将丞相改为大司徒,因此这一时期的三公是大司徒、大司马和大司空。
总体来看,西汉中后期的三公虽然地位并列,但在权力上,掌握兵权的大司马通常最大。大司马往往还兼任大将军,并有权参与朝廷事务,因此在权力上超过丞相。
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保留了太尉这一职位,并将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分别称为司徒和司空。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这些职位名称有所变化,如王允冲、王朗等人被称为司徒,而不是大司徒。
在东汉时期,实权实际上转移到了尚书台,太尉的职位名同而实异。太尉、司徒、司空成为三公,其中以太尉居首位。但到了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汉和帝之后,大将军的地位提升至三公之上。
最终,在曹操掌握实权后,汉朝的三公制度被中止。曹操罢去三公,复置丞相,从而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汉献帝刘协成为了傀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