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如题所述

宗教与民间文学深刻相关。

宗教影响民间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并通过搜集、整理和再传播,不自觉地保存和保护了民间文学。同时,民间文学必然取材于宗教,并通过选择性传播,也极大地影响着宗教的发展演变。

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宗教将是民间文学作品搜集与整理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如何理解在宗教影响下的民间文学保护,使民间文学中的宗教因素成为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因素,需要对其二者之间的互用关系来一次深刻认识。

宗教是一个多层次、多体系的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般说,宗教可视为一种社会观念系统,它包括一系列信仰及表达行为,这些信仰和行为使人类与超自然的神灵发生关系,并反过来深刻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安排。

宗教必然影响和利用民间文学:

中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其中,形成于两汉时期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自远古巫术、老子学说和道家思想。道教推崇《周易》和黄老思想,认为人与天地同源同禀,同构同律,因而提倡崇尚自然和贵生精神。

与道教不同,佛教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幸福,要生活苦难的人们忍耐再忍耐。而道教主张争取现实幸福,其思想大都通俗易懂,易为民众接受又符合民众愿望,所以道教影响在民间很大。

反映在民间口头文学中更是如此。其实,和道教一样,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都同样对民间文学的生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