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创业是一种精神与人生态度?

如题所述

“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社会文化。”Paul说,每个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不论他们毕业后是去创业,还是选择就业。
在Paul看来,创业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Paul说,不仅是中国,在英国,很多高校也一直为创业教育所困扰,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应该教什么?二是教学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三是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技能发展有什么影响?
“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加强中英双方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交流!”该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之一、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认为,在创业教育问题上,英国高校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国高校借鉴,“毕竟我们创业教育才刚刚启动”。
李家华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实际上对当前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
Paul透露,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英国高校已经和美国、丹麦等国家的有关机构展开合作,也盼望在中国高校中找到合作的伙伴。
创业精神无处不在
和英国、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尚属于萌芽阶段。
根据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去年年底推出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在调查推行KAB创业项目的33所高校中,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校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持”、“学科课程”、“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及“延展活动”方面需要实质改善。
和国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项目有企业背景的老师授课不同,中国高校教授创业教育的老师多是学院派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或在企业工作的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孙国辉教授介绍,该校是中国最早开始KAB创业教育的院校之一,目前采用的课程主要是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引进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创业教育和传统教育领先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孙国辉说,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来说,不仅面临把课程正式纳入教育计划的问题,也面临怎么教授、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则更是一个难题。
和英国上述高校的做法不同,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虽然很提倡创业教育,但学校并不主张给大学生资金扶持。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这是大学的责任。”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学术开发和研究常务副校长PeterJones介绍,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也设立了商业孵化器,在当地企业家支持下,已经使14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得到了落实,“不仅创业成功率非常惊人,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一部分创业者还取得了国家级的奖项。”
“大学要教会大学生怎么进行商业谈判,我们会与学生一起分享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情况,学校会支持学生的一些创业实践活动,但我们没有给他们任何资金,这主要是让他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Peter认为,让大学生自己摸索,也是一种创业精神的教育。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确实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所有的方法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让高校应该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责任。
“创业精神无处不在。”Paul说,如果没有创业精神,就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投资,创业精神是年轻人在人生中必需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过高的失业率令人望而生畏,现实中种种残酷尖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大学生需有另谋出路的选择,而创业无疑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可以迅速摆脱无业游民寝食不安状态的选择。

但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创业要有明确可行的方向,能够制定详细理智的计划,知道有用武之地的能力和转瞬即逝的时机。这些意味着市场调查、产品分析、建设规模,工作安排、风险评估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要求一个人具备睿智、冷静、果断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燃烧的激-情,还有合符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等等,或者这个人拥有具备种种因素的一个团队。显然,作为初初迈出校门的大学生,那些比找工作要困难些。身边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并没有坚定的创业意识,倾向于开个小网店,或者编些软件,写写书稿,或者租个铺位搞搞直销等,不是说他们的方式简单,而是有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清晰的未来蓝图,抱着浅尝而止,骑驴找马的心态,也许在开始就缺了些渴望与自信。一叶知秋,大学生创业荆棘满途,刚刚扬帆起航,有二十来岁的青春年华,有指点江山的无畏冲动,但也只有这些,即使真的很有才华,世间的才华也分很多种,如果有天你成功了,也许可以说是你自己的事,若万一失败了,那绝不是你一人的事,社会关系牢缚滋生的责任情感注定你要负起更多,避无可避。或者,大学生做出选择不仅仅需要了解自己,还需要了解自己之所以为自己所牵涉的人与事,创业毕竟只是少数人玩的人生游戏,自己很可能不是那个例外。

从个人方面来讲,大学生创业或缺少学识或缺少经历,当然,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广泛的人脉也没有社会影响力,做事不能亦不可能干脆利落。或许已经听过不少讲座看了太多励志的语言,但知道别人的故事不代表经历了他们的感受,几乎所有的演讲都是功成名就

的主角自信洋溢地在镁光灯下完成,所谓君莫问封侯,一将功成万骨枯。况且时过境迁,白衣苍狗,不同的时代法则各异,刚离校门,有的事情会想得复杂,但更多的事情会想得简单。从社会方面来讲,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各环节生产整体平和,看似方方面面都是未来,实则处处难以撼动,英雄不合时势,角逐战场消逝,异军突起无门。不可否认,有的人博学多才,上马能安邦,出仕可治国,可是在二十一世纪,在百态乱象的当今社会,你真的确定自己独披芸芸众生之光环?

一个大学生走入社会,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志摩先生曾说他除了爱,一无所有。其实他还有朋友,家庭,才华,金钱,很多很多。单单凭借独立之人格与自由之精神,自己可以活得很好,可惜活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学生创业还是三思后行,畏首畏尾不是同学少年的风格,但勇往直前的代价与越众而出的资格需先想清楚。
第2个回答  2020-11-13
说到创业,人们总会想起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成功创业者,诸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马化腾,还有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等等一系列著名的成功创业者。而我们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时怎样才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成功创业者呢?我认为,作为一位优秀的成功创业者,必须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精神,才能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精彩,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第一种精神: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位成功创业者的潜在动力。作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就必须应该发挥其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打破创业道路上的条条框框,勇于抛弃旧思想,旧观念与旧事物,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与技能去创立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新思想与新事物。作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创造力,想出好点子,开辟出一条独特道路,抢占创业先机。

第二种精神:具有探索精神。

而说到探索精神,就顺其自然地想到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话—探索路上没有掌声,有的只是艰辛和汗水。但正是这一次次的艰辛探索,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攀岩,才能积累下宝贵的经验,总结出有效的办法,为以后的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铺路石。只有夯实基础,打好地基,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所以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要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厚积薄发,开辟出自己的新天地。

第三种精神:具有实践精神。

既然有了上述的宝贵经验与行之有效的办法,那接下来便是勇敢地去实践它。没有真正的实践,一切都是空口说白话,毫无说服力,所以实践精神是成功创业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实践的结果让我们的辛苦与努力的付出有了一个答复。因此,创业者不要光想不做,应该把想到的付诸实践,才会看到创业道路上的光明未来。

第四种精神:自主精神与团队精神。

自主精神与团队精神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创业的核心是要拥有独立自主的技术,要有自主创新精神,才能把握住企业的走向与未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的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而自主创新精神与自主研发光是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团队精神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成功创业者,就必须让自己的团队具有凝聚力,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因此,成功的创业者要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地把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共同创造辉煌。

综上所述,要想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成功创业者,必须要具有四大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实践精神,自主精神与团队精神,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3个回答  2020-11-13
看到之前《雷军创业课》的一些话,那里面讲:“创业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阿猫、阿狗干的事情”,所以一般的人最好不要去创业。你需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需要有描绘蓝图的能力,你要能够有效的组织一帮人,来实现你的梦想和抱负。

创业者要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你首先得相信这件事情能发生,你才有足够的自信去说服那个跟你一起干的人。

在我看来,要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勇气,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点:不以公平为出发点为别人做事

人的生活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但这种回归的落点,一定不是“公平”。

所以你要相信,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出于原则,发自本心,而不是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自己为别人做什么事是出于想而且是别人需要,而不是如果我做了他肯定会回报我。

而迟钝的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强调“公平”这件事情,并且通常永远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这样执着于即时的反馈和满足,纠结于公平,就不会有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当我们不再找别人哭,找别人闹,不再吵着闹着要“公平”的时候,才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为能为自己负责的人的开始。

第二点:坚持为美好的东西而努力

我自己一直对创业有一个很简单的定义。其实所谓的创业者,就是那些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他们手执火把,匆匆夜行。

他们总是笃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应当如何、怎样为所求而努力,得之心生欢喜,未得也不生怨怼。他们清醒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却不被欲望所驱使。宽容比自己失意的人,赞美比自己得意的人。

真正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遇到再多曲折,也只会轻描淡写一语带过、一笑而过,然后重整旗鼓开始新的一天。

有时,他们连说都不会说,不是逞强,而是那些负面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早就不算什么事了。

这种状态就是人们所常说——

“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眼睛里有光,我不想让这光熄灭。”
第4个回答  2020-11-13
很多从业者,只是把自己视为一个打工者,付出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至于什么创业精神那只是老板的事儿,公司赚了钱也不分给我。

劳资之间的思维方式差异,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站在不同角度,都能找到自己需求的充分理由。

这个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员工的追求和老板的气度。

员工如果有更高的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一家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那么他很自然的就会有“创业精神”。

作为老板,需要让自己和员工的利益达到一致性,而不是只想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

创业精神体现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所做事情的投入度,体现团队利益(把事做成)高于一切的意识形态。

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都应该明白舍得之道,不管是谁,只想安逸索取是不可能有创业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