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疗法食疗的历史

如题所述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互动中,逐渐发现某些动植物不仅可以充饥,还能起到保健疗疾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智慧。火的发现,如《礼含文嘉》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不仅让食物变得熟食,减少了腹疾,体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进步。


随着陶器的发明,食物的烹饪方式日益丰富,如《吕氏春秋》中提到的酒,最初是通过粮食和果实自然发酵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复合成分的酒和药用酒,烹饪技术的提升丰富了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商代,伊尹改革烹饪器具,发明了羹和汤液,开创了煮食和去渣喝汤的新饮食方式。到了周代,出现了专门负责饮食营养保健的“食医”,表明了对饮食健康愈发重视。此后,醋、酱、糖等调料和豆腐等食品相继出现,饮食疗法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战国时期的《内经》提出“食养尽之”的理念,强调根据食物毒性大小来治病,提倡谷肉果菜的食疗作用。张仲景的医案中,他结合饮食进行治疗,体现了食疗在辅助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专著强调“食治”,认为在药物治疗之前应先尝试食疗。宋代的《圣济总录》和陈直的《养老奉亲书》进一步阐述了饮食在保健中的核心作用,元代的《饮膳正要》则成为了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明清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卢和的《食物本草》等著作,极大地推动了食疗养生学的发展,将食物疗法视为重要的保健手段,为现代营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食疗(食物疗法),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