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宋代茶具 你知多少?

如题所述

宋元时期,茶叶生产已从传统的紧压茶类转为生产末茶、散茶,同时斗茶在全国成为新兴饮茶风尚。福建怎么样呢随着泉州港的开发及海外贸易的空前发展,海上丝瓷之路开通,宋人经济中心的南移,福建茶业愈加繁盛,从唐代就已经列为贡物的闽中茶叶至此更是驰名全国。在福建,至少有五个州产茶,书称闽中之茶,尤天下之所嗜闽茶成为天下人的至爱。当时的建州北苑是名重天下的贡茶产地和御焙所在。周绛的《茶苑总录》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大观皇帝则赞叹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大观茶论》)。建茶的崛起大大刺激了福建瓷业的昌荣。武夷山麓、闽江两岸处处窑烟,清脆瓷声不绝于耳。
此期茶具种类除部分承袭唐代,仍烧制大量的青瓷碗、水注、茶盏(盏托)外,部分茶具器型已有较大变化。比如盏托,几乎是茶盏的固定附件,且式样更多。1978年顺昌九龙山宋墓出土的青瓷盏托分二式:一式是托圈比较高的,有敞口宽沿与直口之分;另一式则杯盘固定。江南各地除出土有瓷、银茶托外,还有金茶托和漆制茶托。
有宋一代,饮茶多用盏,那种敞口小足的茶盏,因为形似斗笠,也就有叫它斗笠碗的。据考古材料看来,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独黑釉最为流行。
诗云宇内闻声说建窑,若论黑釉的精粗,当然不得不提到建窑。宋朝和北苑建茶同样闻名遐迩的是建阳水吉窑所产之黑釉茶器。其黑釉茶盏作为供御的贡品,也成了全天下都珍视的宝物。
其实,宋人之所以对建窑所产的黑釉茶具如此情有独钟,和斗茶早有夙因。宋人斗茶,是将研细了的茶末下在茶盏里,一边以沸水冲,一边用茶筅击拂,直至盏中茶呈悬浮状,泛起的沫积结于盏沿四周,最后看谁的茶著盏无水痕为赢家。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因为斗茶先斗色而茶色贵白、青白者受水昏重,青者受水详明。建安人斗茶,茶色以青白胜黄白。由于斗茶喜用白茶,黑白对比分明,故以黑瓷茶盏最为要用: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宋祝穆《方舆胜览》);《大观茶论》也认为茶盏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这玉毫条达的,便有异毫盏了。那光彩鲜明纹理畅达的好盏能够使茶色焕发,景随境出,盏如茶水之境,神采光明之茶景有其衬托、营造得力的功劳。到明朝时,谢肇制却特别不能理解蔡襄用黑盏的原因,以为茶色自宜带绿,岂有纯白者这是饮茶种类有变而影响了茶器的选择。宋代以研茶为要,看沫花,看鹧斑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四部丛书》影宋写本《诚斋集》卷十九),而明以芽茶为主,冲后茶汤为绿色,当然不理黑盏那一套,而白而坚厚(《五杂俎》)便为上选。只不过明宋之间也只隔了一个元代,谢竟对前世之饮茶习俗一无所知,也让人有点儿奇怪。这些又是后话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