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选报兴趣班的3大误区,怎样给孩子报兴趣班

如题所述

寒假到了,家长们千方百计地帮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
可兴趣 班的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正确地选择呢?

分析
家长先择兴趣班的三大误区
目前,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展着;很多孩子在三、四岁以后,就会被家长带着去参加兴趣班。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但是兴趣班这件事,不只是花钱上课那么简单,在如今这个浮躁而且商业化意味很浓的社会中,如果不注意,兴趣班反而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误区1:没有兴趣家长强加
晶晶小时候,爸爸为了培养她在音乐方面的兴趣,送他去参加小提琴兴趣班。从那时起,晶晶每周去两次,此外每天都在练琴;上小学后,练琴是他在课外时间里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
后来,随着晶晶小提琴技艺的不断提高,爸爸带她参加各种演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晶晶爸爸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对晶晶练琴的要求也变本加厉,晶晶稍有不懈怠,就会遭到父亲的批评甚至找骂。
晶晶上大学以后,不再受爸爸的约束,就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而且,她发誓今后再也不拉小提琴了,因为他一看到小提琴,就会回忆起过去那段痛苦的日子。
【分析】
参加兴趣班的首要前提是,应该是孩子对这项活动感兴趣。但是,现在有非常多的家长,很少观注孩子自身的愿望和需要,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按家长的梦想和兴趣为孩子报班。这样做,反而很可能事与愿违,毁了孩子的兴趣。
所以,打算孩子上兴趣班之前,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的是:参加兴趣班,是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

误区2:学习目的过于功利
5岁的文文是小区里颇有名气的孩子,别看年龄小,她已拿下了钢琴二级、剑桥英语一级和芭蕾舞三级的证书。但是,文文的生活成天围绕着兴趣班的考级,不仅孩子很疲惫,家长也是非常忙碌和辛苦。妈妈经常为兴趣班的事情冲文文发火,这些都让文文丝毫感受不到兴趣班学习的乐趣,小小年纪的孩子每天都闷闷不乐。文文妈妈说,她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今后升学做准备的。因为现在报考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跳级报考,很多孩子的压力比她家文文还要大
【分析】
现在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竟争优势、不输在起跑线、或者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出人头地,而强迫孩子参加某项兴趣学习。比如孩子学习美术、音乐等就是为了以后参加考级,为升学增加优势。
但如果是出于功利目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最根本的害处是: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动力,在成年后就难以具备成功所需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内在的动力。而对于真正的成功来说,内在的动力要素,要比才华、技能本身重要得多。

误区3:急于求成,只重结果
娇娇是个很文静秀气的女孩子,妈妈想改变娇娇过于文静的特点,让她泼辣起来,所以在娇娇4岁的时候带她去游泳。娇娇很怕水,在游泳池旁边,说什么也不敢下水。教练把娇娇强行推到水里,并告诉妈妈,很多小孩子都是这样学会的。但是从那么以后,娇娇再也不肯去学习游泳了,一说游泳就撕心裂肺地大哭,而且就得更加怕水,连洗澡都不肯在浴缸里面。
【分析】
像上例这些超出孩子内在发展规律,,以及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和其他爱好,一心让孩子学习某种技能的做法,已经离兴趣培养的初衷越来越远。这不仅会大大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对兴趣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最得要的是违背孩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家长只是努力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发展规律,这样被长家崔促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是无法发现自我的。其结果是,由于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严重缺失,孩子的成长过程毫无快乐而言,而当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后,他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幸福感和生存的目的。这不仅仅是在兴趣学习上,在普遍的教育中都存在这样的误区。其结果很可能让孩子患上抑郁症,甚至导致青春期自杀,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家长问答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兴趣班
问:我为5岁的孩子已换了五六个兴趣班,但他没有一个能学得下去的,还老是捣蛋,影响其它孩子。这是什么原因?
答: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报了很多兴趣班,但孩子不但没兴趣,甚至在正常学习时也思想不集中。对此,有关专家提醒父母,让孩子参加过多的兴趣班,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多动症。
除了先天发育因素外,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譬如,让学龄年的儿童参加过多兴趣班,压抑孩子的天性,容易使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引发多动症、抽动症;父母对孩子打骂、过分溺爱,老师对学生的语言刺激等都会影响孩子心里发育,有些甚至会伴其一生。
因此,多动的学学龄前儿童,父母不应过多按排其上各类兴趣班,最好精选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