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叙述的名词解释

文学叙述的名词解释

第三章文学的性质
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认识性
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一般来说,那些具有鲜明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是对时代真实社会状况比较直接的反映。)
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作家和普通人一样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他会透过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力量,并用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观点。­­­
在创作中,有的作家能够以先进思想为指导,深入体验生活,了解生活,洞察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势,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体现出符合人类进步的意识形态倾向。有的作家虽然没有自觉地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但由于能够真诚地面对现实,依然能够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发展方向,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意识。
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能够超越一般意识形态如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哲学意识形态等的局限,对社会生活情状进行最为真切、丰富、完整的反映。
倾向性
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作家所具有的特定的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二是社会生活所包含的政治和思想内容。
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这是由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作家自身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除了表现一定意义上的阶级性,更多地表现为人民性。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文学要真实、生动、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艺术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的特性。文学的真实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既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进行主观臆造,也不能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式的照抄。
实践性
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考察政治得失,施行政治教化,表达政治情绪等)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情感性
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征。
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审美是情感评价。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第一,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第二,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第三,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性质,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想象性则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文学主要是用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与主观世界。文学之所以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形象可感性。
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文学形象不仅可以保留现实形象,本身具有的外部特征和情感、智慧、个性、理想等人性内涵,还可以并应该在形象创造中投入作家本人的艺术趣味、情感态度、人格精神和社会理想等。文学形象是一个双面镜,可以同时映照出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作家的丰富心灵。文学形象比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能体现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多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它有时也被称作文学的理想性,是人在创作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其心灵在摆脱和超越各种现实关系后获得的一种精神自由状态,具体表现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现实关系以及自我的超越。
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文学可以使人在审美的瞬间超越自然的规律,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第一,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并表达自身感受。第二,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第三,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
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文学审美使人在想象中摆脱现实社会关系的束缚,实现一定程度的精神超越。
对人自我的超越
在文学审美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要素相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自由协调的精神活动,从而产生心理的愉悦。文学的审美愉悦在人的整体意识里扩展开来,会激发起心灵世界追求自我完善的深层冲动,人的灵魂由此得到洗涤和净化。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间接性
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使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也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了更为自由的创造空间。
精神性
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往往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同时借助幻想、梦境、变形等手段,赋予文学形象十分深刻的精神内涵。
韵律性
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韵律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它是由语言自身的音节、声调、长短等相互呼应、对比所形成的有规律的现象。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就是文学语言韵律之美经过长期凝练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其中的平仄、对仗、押韵以及五、七言句式、律绝诗体等,成为体现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美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24
一种文学书面文体,通常由历史学家用以描绘人类历史中有顺序的变化,也可指一个历史学家用一种特殊的故事形式表现过去(或过去的某些方面)的技巧. 文学叙事一般包括文学叙事的文章等,一般有,一般有写人类,写景类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