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半百,写个小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五十岁了,又临冬至,白雪茫茫,皓月当空。

内心的感觉就好像到达一个驿站,下马解鞍,细数盘缠。

那个高中时就和我相约只活到三十岁的密友,已有半年五十岁经验,电话里和我说:“我自己五十岁倒觉得没什么,你五十岁了我觉得不答应。”

她这严峻的话,让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说的,“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也让我站在五十岁的门口,紧张地检查自己有没有“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深刻回顾了自己成人后的这二三十年,我欣喜地发现,我三十没立,四十很惑,但五十,总算赶上了知天命。

所以,岁月兜兜转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明白了一件事,人生不要匆忙下结论。

且活着看看,最难的时候,吊在原地就好,说不定哪天就赶上甚至超过队伍了。就是没赶上,没超过,也没关系,因为你自己就活成了队伍。

人不一定要正常,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很不正常。哪有什么“应该”,有的只有“愿意”。

“知天命”,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理解。在我的理解里,就是:

知道天道运作的规律,尽人力、听天命;

知道因果运作的法则,了解习惯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厚的复利;

知道来来去去和变化无常是常态,稳定来自于内在;

知道不能一味地使用和消耗身体;

知道自己做人的价值偏好和交往的舒适原则;

知道做减法后最删减不去的事务要优先花时间;

知道自己的核心天赋,并且争取发挥出来,不必设限;

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需要比较;

知道现在达成的结果,都是过去的我所能付出的所有。

这些知道,不是知识性头脑的知道,而是亲自走过一些路以后,内在感受系统的知道,变成了你的认知方式。

记得老爸在世时,在他五十多岁的一天,对着大衣柜的镜子,一边拔着白头发,一边对上高中的我,自顾自地感慨说,“人这一辈子,真的是白驹过隙!”当时的我,字面全懂,心境全无。记得这句话,只因为这是我爸和我,面对面单独说的,为数不多的话。

如今,老马走了,小马也快变成了老马。对着另一个时空的老爸,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理解父母,恐怕要在他们离开以后。我现在特别理解过年我爸总是掀饭桌的内心的无助感,也理解他抱怨指责是因为希望被看见,清廉正直热情也会因此滋生孤独羡慕焦虑。

小时候过生日,那时候全国人民还没见过生日蛋糕,对小孩来说,偶尔能吃上一块半圆型的义利巧克力,那得幸福好几天。有不少个生日,我爸会带我去国营照相馆照一张三寸黑白照,或者借一台120相机在家门口照一张合影,然后在照片背后写下时间、地点、人物。难以想象,连给我买条裤子都要留小了才让我穿的老爸,内心中实际是挺有仪式感的。我现在也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仪式感。

仪式感是标记生命的一支荧光笔。

一睁眼,五十了,很多记忆,根本没随时间流逝而淡化,以后肯定也不会。时间和空间很可能就是一种错觉。下午的阳光里,一不留神小睡过去,梦里还是那个骑个自行车跳上跳下的少年。

四字头最后的一个周六,在一家韩国咖啡馆里,和老公简述了一下自己五十年的前半生。我觉得很知足,有一个人,在一段专注的时光里,听你细数前尘往事,在即将被元宇宙虚拟了的世代里,值得珍藏。

回顾这五十年,好多时候过得挺错乱的。在该学习时谈恋爱,在该生孩子时读书,在该工作时旅游,在该退休时工作。开始是有点儿“没赶上点”的沮丧,到后来也都找平了,该干的百分之八十也都干了,没干的也就没干了。关键是没被“应该”所束缚,随心所欲也是一种奢侈。

总的来说,前半生有遗憾,但不后悔。有缺失,但必有补偿。每个坏处,必会配一个好处。人生也学会了像“定投”一样,细水长流,稳扎稳打,才能够平平安安。

岁数大了,喜欢啰嗦,话痨起从前,总像老年痴呆似的说了一遍又一遍,还不认为自己说过。为了避免这一点,远的不说,总结一下自己40-50岁的这十年吧。

首先,健康地走到五十岁,本身就是成功。身边同龄的同学和朋友,好像也都健在,深吸一口气表放松。

过去的十年,我经历了不少事情:

在四十岁的前一个月,经过前后八年,我获得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的执照,初步在异国他乡有了生存的根基。

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再婚(有再婚肯定得先离婚,超过十年的事情就不提了);婚后两个四十来岁的幼稚孩童,分别来自被抛弃型和被窒息型的家庭背景,因此打得不可开交,所幸这一路还是拉拽着,总结战败经验,一起成长成熟。

这十年里,父母和家庭出现很大变迁,原生家庭的伤口遇上移民创伤,中年危机夹击着孤独和拮据,让我度过了十几年焦虑恐慌的心路历程。

不断地离职、找工作,在这之间十次回国探亲旅游,内心慢慢疗愈了很多。前半生大多数的背包旅游都发生在这十年。

我曾经独自夜爬华山;冬季去景德镇做陶器;在色达一边高反一边兴奋着;在甘孜和小孩子玩彩色漆料;在腾冲赏银杏泡温泉;在绍兴坐乌篷船吃茴香豆;在峨眉穿冰爪登金顶;在台湾环岛,并实现了去花莲赛斯村的梦想;一周从加拿大到海南往返只为了晒太阳;走了丝绸之路,见到了心心念的敦煌、青海湖、茶卡盐湖和七彩丹霞……

在这十年里,环境变迁,思想变化,有些曾经是某个时期的好友,一起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时光,可是突然就走散了。开始我会为此难过甚至哭泣,不管什么原因都内疚自责。其实最主要难受的是,一部分的自己好像失去了。现在呢,我感觉自己就是山,山不转水转,别人都可以来也可以走,别人走不会是因为我不好,而我的好还会吸引新的缘分。

在这十年里,我也分别送走了父母,和一个个亲人告别,深刻地面对着丧失和生死。

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改变,也是因着身心障碍,走上了心灵的道路。这让我的认知和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更能感同身受别人的苦难,这是我过去每一个十年都未曾发生过的。

算起来,这些年接触的各种身心领域也不少,包括信仰、瑜伽、催眠、内观、完形、意象对话、家族排列,真爱之旅,林林总总,自己还自学了认知行为疗法、接受承诺疗法、正念,阅读了很多身心书籍,也有幸遇到一些值得感恩的引路人和同路人。特别幸运的是,在2012年底接触到赛斯心法,回到自己内在的力量,不断地摸索、坚持,求救和自救,现在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

我觉得五十岁是一种重生,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自己了。虽然三十五岁前,大部分时间看上去挺顺的,但我知道,那时的顺利只是因为无知无惧,内在是非常匮乏的;所谓的顺利,只是没遇上事情而已。那时的自己,没办法和自己相处,常常靠聚会到深夜两点排解孤独。有一次同学聚会取消了,我就整晚都惶恐抑郁起来,连煮速冻饺子都觉得委屈难过。那个年纪,总要靠外界的评价才能确定自己的表现,总要靠做到一些事情才能觉得自己够好,总要靠别人爱自己才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现在,原生家庭对我的困扰越来越小了,很多时候说起来可以带着调侃的口气,甚至看到,那些曾让我痛苦不堪的经历,也有好的价值,它们塑造了我的独特,成就了我今生的经历,帮助我完成此生的作业。是我选择来到这个家庭,选择了我今生的父母,他们配合我扮演了一些让我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真实剧情,好为了让我学会爱上自己。现在他们在天上,脱去角色的外衣,应该挺满意的。

这些年,在国内和国外不断切换,对中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认识也是深度体验式的。

十年前问我对出国的感受,简言之就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如果对我提起北京,连雾霾都是家乡的味道,连堵车都是有人气儿的表现,至于快递、外卖、高铁、美食、旅游、自媒体,对我全是“站在草原望北京”的艳羡和神往。而最糟糕的是,这种心情无人诉说,身边的海外华人朋友早就像麻木的鸵鸟一样,感叹着眼下一亩三分地的美好和难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心智成熟就是最好的回报。现在的我,觉得国外虽然很孤独,但可以很宁静;虽然工作不算热火朝天,但准时下班不用加班;虽然基本生存压力大,但任何年龄都可以有工作的权力;虽然富人拥有庄园,但穷人也可免费享受绿地和海滨;虽然西餐总的来说缺乏想象力,但细细品味却极具浪漫;虽然我们对老外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但遇到车祸天灾,人家还是挺有“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情操。

我觉得当年出国前,如果知道出国后的经历和感受,我肯定不敢出了;但是如今回顾出国这件事对自己的塑造,我还是非常感恩自己的人生能有此经历。五十岁了,我觉得在我的内在,走过了一个完整的文化融合,我可以有能力在世界各地生活,我也已经把内在各部分的自己,整合成一个更丰满包容的整体。我越来越欣赏每个城市独特的风情和缺失,越来越接纳每个人伪装保护下的善意。

往后就是余生,我已经尽量做好了准备。

谈论生死,是我觉得最心安的准备。我也相信这种公开谈论,是今后的大势所趋,这可以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更负责,避免孩子们遇到的不安和慌乱。

我创造并珍惜与每一个亲人朋友当下的见面。我也初步起草好遗嘱,在故乡买好墓地,经济上做好平衡,尽量少给别人找麻烦。这些都是重要的事情,需要花时间斟酌,需要花心力规划,需要内在自我建设的过程。

我要把我的根向下扎得更深更稳,有能力应付风雨变化,在变化中生长喜悦。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可以自由地瞻望未来了,每一个未来都是奖励。

我列个清单,上面是我想去看的地方,有的地方我要花时间住上一段,另外,我还会去支教。

我想有个南北通透的房子,养一只猫,喝一杯茶,阳光明媚。

我要锻炼、买菜,好好做饭,按时休息,多读点书。

我的“人类图”是“爱之船”,六个心能量中心的阀门都是开放状态,这就是老天造我的样子,我要重新用这个天赋做些事情,或许会重新学习、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职业。想象自己划着一只爱的小船,等待和迎接即将要来到我生命中的人。

我对自己现在的样子很满意,不是因为达到了什么,而是忽然就觉得,自己不需要达到什么了,觉得自己不需要再按照某些标准让自己更好了。

我看到自己的缺失和不完美,坦然接受已然如此,未来还有变化空间;而且知道别人也是这样,我们不需互相比较。

这样的五十岁,是我未曾期待的。且放马过去,一探究竟!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