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却被985破格录取的黄蛉,现在怎样了?

如题所述

江郎才尽的故事人尽皆知,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必学篇,本来拥有异常天赋的仲永,在种种因素与诱导下,只能落得个泯然众人矣,让人叹息。大家都敬佩那些虽不那么聪慧,却勤恳好学,步步踏实,渐渐超越身边人。现实中不乏这样踏实好学之人,但有时也会有那么一群人,仗着自己先天的优势,“不闻不问”,失去了对本身优势所在的热忱。

比如谢彦波,家中父亲是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优势,使得他在小小年纪就成功进入中国科技大学,这个多少人挤破脑袋都难以进入的学校,最后却连一个博士学位都无法取得,只能回国做了一名普通老师,安度晚年。而有些神童更是在长大后选择了出家做和尚,甚至有些疯癫,他们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她们的结果让人惋惜。而今天的主人公则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让他走了另一条路。

这位轰动一时的甲骨文选手,是如何想要用甲骨文书写作文,而他实际分数又是多少?

实际上,甲骨文考生——黄蛉,是许多高中老师挂在嘴边的一位学生,因为他当时剑走偏锋的做法,实在让人耳目一新,对一些学生也造成了一些影响,其中不乏羡慕之人,也不乏想“模仿甚至超越”之人。但是老师们大多还是将其作为反面例子,一方面希望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安心学习获取高校资格卡,另一方面黄蛉如今的实际情况也是让人嘘唏。

其实早前黄蛉早已参加过一次高考,只是落榜考得不太好,于是重来一次,这复读吧本来算不上什么稀奇之事。只是他写这个作文的时候还是动了点脑袋,可能是他早已清楚自己现在这点实力这点分数根本够不着好一点的大学,还不如尝试新的东西。因为当时国家和各个地区也是鼓励招揽“特殊人才”,于是他就写下了这篇令人匪夷所思的甲骨文。别说虽然是甲骨文的构造,但是这内容是与高考题目毫不沾边,偏离主题,当时还请的是专家调研组亲自批阅。最终也只给了个六分,毕竟高考改题还是十分严谨的。

于是黄蛉最后获取的高考成绩也仅仅只有428分,这在当时只能够上一个三本学校。看到分数的他大吃一惊又十分无奈,最后只得去了四川锦城学院。要说现在的四川锦城学院还是不错的,可他的目标显然并非如此。他以四川锦城学院为跳板成功挤进了四川大学,说这是质的飞跃不算得夸张吧?

他进入四川大学后学习等又如何,是否学到了很多东西,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要说四川大学真待他不薄,还请了专家一对一辅导,当时是我们的何崝教授专门对他进行指导,也许是太多人赞扬他的天赋,人就会自然而然感到飘飘然,失去了对自己的定位,他仰仗着比别人多一点天赋,整天游手好闲,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也没有把心思放在该放的地方,学习也不太积极,后来何崝教授提出了辞职,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黄蛉不专注于他本身擅长的事,学了一年多却没新增多少认识的甲骨文字,让老师感到非常失望。何崝教授认为也没有必要去强迫他学这一门课。

实际上黄蛉拥有了别人不曾或者难以拥有的经历,在别人看来他也是天才,可能他自己看自己也是如此,所以才忘了实际他只有这一方面比较突出,他的其他很多方面都仍需努力。另外也随之出现了一种大讨论。一些人认为既然高考是最为神圣公平的考试之一,就不应该搞这种“偏才、怪才”的政策,而有些人认为就要重视创新,重视一些特殊性人才,给予一种“人才保护”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过人之处。

也许关于这方面的争议,需要一点哲学思维去解释。对于偏才怪才的招揽,自然无可非议,因为有些人偏科就是偏的离奇,这也算是给了这类人一个机遇。但是机遇不是随时都有,所谓人才如果本身不上进,最后依然会泯然众人矣,回归普通。

结语

无论是古时的“仲永”,还是今时的“黄蛉”,难道不令人惋惜,明明他们拥有着上天赏才,天赋异禀,可惜他们都没有好好珍惜目光短浅。

现今我们除了要抓住人才,更要培养他们,引导他们,开发他们。特别是思想方面的建设,再有智慧的人才,品行没能修好,如果出来危害社会,最后也只是一个祸根。希望物尽其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2
黄蛉如今从事国家的考古工作,并且小有成就。对古文化有着特殊天赋的黄蛉被大学破格录取,毕业之后从事了考古工作。
第2个回答  2021-01-21
何崝教授不久就向学校提交了辞呈,称黄蛉喜欢夸夸其谈,沉不下心,表示不再担任黄蛉的教师。在这之后,黄蛉也就销声匿迹了。
第3个回答  2021-01-22
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甲骨文研究者,为我国的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