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过情人节是什么心态?

如题所述

年轻人“断亲”,不愿随份子钱,不会影响未来的传统文化、习俗。
我们从来不过2月14日的情人节,一个是西方泊来品。
另一个我们是彼此一辈子的爱人,不是情人。现在情人的意义不是那么好听。
我们都默契地认为这个西方情人节的“情人”不太好。于是,不过这个节。
那天,我们选择在家里吃好吃的不出门庆祝。
我们把中国“情人节”是老历的7月7日,定为情人节。
在那天我会有礼物收,下班出门吃饭看电影吃烧烤。我们会尽情地享受开心的一天。
在我们老家,那一天年轻人都要出门去玩,爬小尖山,那里是年轻人定情的地方。
山下的村子抓住契机,卖吃的喝的,一路上都是摊位。
正好爬山的累了,趁机吃点喝点再赶路。
断亲是没有时间走无用的亲戚,把有限的时间花有意义的事上。
随份子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该随的随,不该随的就不随。
切断那些无用的社交和亲戚。
让自己的生活简单随意,不必为了面子浪费钱。
相反,传统的节日
“清明”是祭奠祖先,和家人聚在一起的日子;
“端午”、“中秋”、“春节”这些都是国家法定的让亲人团聚的日子。
再忙也要回家。
有时候,忙起来,就是打个飞的,坐个车回家,和父母吃个团圆饭,第二天早早坐车赶往机场。
再坐飞机赶回工作的城市。
“回家不用坐飞机的,你坐飞机再坐车绕了一个大圈子”。老家的同学好心提醒。
“没事,赶时间,那就绕一下啰。”就为了吃顿团圆饭,见下父母值不值得。
当然值得。
今天是母亲节,考完试的侄儿会接着在另一个城市考试的侄媳妇回家。
好好和大姐、姐夫和小侄女吃顿团圆饭,那是大姐的节日,马虎不得。
这边,我们和弟弟、弟媳妇一起,也热热闹闹吃顿好吃的,在一起聚聚。
断亲、不随份子代表着这代年轻人思想独立,做事有自己的想法,也代表了时代在进步。
而传统的风俗和节日,更让年轻人懂得孝敬父母,有空多陪父母,也是年轻人睿智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