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中立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姜中立
姜中立,中国当代美术家。1963年生于天津,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主要入选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和油画学术展,在天津、台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论文收入多种刊物和画集中,著有《油画静物全程训练》、《写生、默写强化训练》等书。
中文名:姜中立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3年
职业:中国当代美术家
毕业院校: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代表作品:《油画静物全程训练》、《写生、默写强化训练》
性别:男
人物简介
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4年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助教研修班
1998年结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宾卡斯先生主持的绘画材料研习班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课程班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风格
姜中立有自己的创作理念,他是把当代生活情景凝固下来而转化为历史的存在,使观者以历史的眼光感受现实。姜中立的作品属具象绘画范畴,但他吸收了很多雕塑、中国画、壁画的某些元素和技巧,加以转换,形成了虚拟情景和意境趣味的语言特点,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新具象绘画的实践者,姜中立考察和深入学习过欧洲古典油画技巧,坦培拉和现代绘画材料,并对中国画有过学习和研究,他以古典油画技巧为基础,融入多种绘画技巧,创造了独特的画面表层结构,形成内在、含蓄、精致、丰富,富有材料和物质感的特点,姜中立的艺术是独特的,他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具象艺术。
主要参展
1991年中国油画年展;
1992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
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和首届中国油画静物展;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1年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中国油画大展、虚拟现实—姜中立微型具象油画展;
2002年中央美院材料与表现专题展;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艺术展、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同时获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铜奖、第十届全国美展(水彩作品)同时获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5年天津市第五届青年美展获金奖、“人与自然”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2006年天津首届油画双年展获学术奖、中、日、法艺术交流展、意大利罗马联合画展
2007年传承·思辨画展
2008年全国美术院校师生作品展
代表作品
素荷
作品名称:素荷
类型:油画画布
创作时间:1998年
尺寸:100×200cm
市场行情:
成交价:RMB119,553
拍卖时间:2008-05-31
拍卖地点:台北国泰金融会议中心
拍卖会:2008春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油画
拍卖行:金仕发拍卖有限公司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类型: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2006年
规格:91×121cm
市场行情:
成交价:RMB87,322
拍卖时间:2008-06-08
拍卖地点:台北富邦人寿国际会议中心
拍卖会:2008春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西画雕塑
拍卖行:中诚国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凝固系列——寻之二
作品名称:姜中立凝固系列——寻之二
创作时间:2006年
尺寸:160×120cm
获奖:天津首届油画双年展学术奖
登载: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油画》2007年第二期P57
市场行情:2007-7-1上海嘉泰成交价:RMB:242000
赏析说明:“凝固系列——寻之二”延续了画家近些年来的创作风格。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应能感受到画家在油画创作中对现实和个人心境的强烈表现以及个性化语言的追求。画家在他的系列作品中注重人物精神和画面意境的表现。他把现实中的生活片段和岁月痕迹固化下来并把当代转瞬即逝的生活情景与遥远的、逝去的、历史的图像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逝去的虚拟景象,使观者在视错觉中,在画面人物的似真非真中,以历史的眼光来感受现实。画家是把当代的生活情景凝固而转化为历史的存在了。姜中立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传统艺术的深层研究,他的作品吸收了中国传统壁画;秦、汉雕塑以及水墨画中的浑厚、大气、幽远、随意的美感形态。他在欧洲古典油画技巧的基础上研究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使其作品精致、丰富、内在、含蓄。姜中立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画家,他的作品归属于具象油画,但他不同于传统写实,他的作品以新的图式和新具象油画的面貌及独特风格展现了画家个人的精神空间和美学追求。在姜中立的作品中,形式和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深度意蕴阐示”(有时也包括题材内容如历史画主题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有关深刻价值的形式提示,它的指向是:历史、灵魂、理性、精神、思想、德性等。这种“深度意蕴阐示”对于一个物欲横流、平面价值被不恰当提升、深度价值被不恰当贬低的时代,是很有针对性和批判性意义的。——邓平祥
人物自述
从再现现实到表现虚拟现实
我喜爱绘画,源于一幅绘画作品。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看到一幅画得很真切的素描作品,透过画面的笔触和黑色线条,已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呼吸和肌肤的温度。从那时起,我有了绘画的蒙动,以画笔展现令人信服的视觉真实。很幸运,大学让我实现了从事绘画的梦想并掌握了较好的技术和绘画之道。直到今天,教书多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教学与创作中,应然觉得“技”与“道”是从事绘画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大学毕业以後,我画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写实作品,画的很投入,很认真,也很有功力,因为我喜欢这样的手法,它源于我绘画之爱的始端。每天,我钟情于空间、质感和线条的表达,玩味于再现真实的快乐之中。
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踏上西去的列车,站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麦积山,永乐宫、西安的兵马俑,等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前,面对那些经历过自然、岁月存留下来的雕塑、壁画时,我为之震撼、感动,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和风化洗刷所形成的痕迹,让我有了一个图像历史的印迹存于心中。
也是很多年前,我带学生到山西、陕西写生,每天背著画箱漫步于自然景色之中。一天,天空下起小雨,我们站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览视眼前风景,举目望去,远处景观为之震撼,重叠的山峦、阴暗的天空,凝固中的情景犹如一幅历史图卷。那一排排连绵不断的山峦以幻化为凝固的人群,眼前的景观也重新唤起我对中国传统绘画与雕刻的记忆。是什_打动了我?是那些山峦幻化出的凝固场景,它们让我激动,让我想象,也生发了我日後的创作冲动和主题。
至今,我以凝固为题进行创作,我不在表现现实的真实,而是追求虚拟的现实,这种意味是我要在画面中传达的气息,我把现实中的、时尚的、变化的生活瞬间或片断凝固下来,以历史图像的处理效果呈现在画面中,给观者以新的视觉和可以想象的价值判断,我要把想象凝固在个人的思想空间里。
在作品中,我融入了雕塑的质感和特色,强调肌理的分布与表达,并把中国传统石刻、壁画的印迹倾泻其中。
在我漫步于欧洲各大博物馆,面对记忆中非常熟悉的大师作品时,他们有著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空间的关注。同样,在画面上,我也强调空间的表现,那是现实的空间、想象的空间、虚拟的空间。
我喜欢中国水墨画,并有专业的学习经历,水墨材料的空灵与想象使我著迷,因此我把水墨画中的墨色流动与韵味效果引入我的作品中,尤其对暗部和背景的表现。
我惊叹古代画家面对画面的朝圣心理和对画面的精致制作,我也在努力运用欧洲早期油画技法呈现当代绘画的理念和个人心绪。
在画面中,我在怀旧色彩的气氛里,加强了一些色感的表现,它们即是内心的需要,也是画面语境的需要。我的绘画是传统的,因为它继承、选择、融合了多种绘画形式不同的表现手法。我的绘画也是当代的,因为它从新的视角表现了我的个人情怀和具象绘画发展的可能性。我的绘画努力拓展自己的语境和个人化的表现空间,并以不断变化的状态使自己具有无限的发展。一路走来,我从再现现实
到表现虚拟现实。
姜中立
2008.8.26
作品赏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