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怎样就可以取得较明显的进步 高中数理化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怎样能让自己心态平稳

我今年高一,是实验班的学生,但是现在在班里排名靠后,中考成绩在我们班里排名是中等,初中的时候在班里是班长一直前三,现在我可以接受在班里挤不进前面的现实。月考结束之后,我感觉我离我们班中等的学生也差好远,感觉平时学的也不错,但是一考试最基本的问题也错了很多,尤其数理化三大理科,我很怀疑自己。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还要怎么努力,而且为什么平常的小测挺好的,一到正式的考试就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我感觉自己很浮躁,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把心静下来,因为我自己也很着急,我不想被淘汰,我想留下来,我想我可以更加优秀考进理想的大学,希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者是老师可以解答一下,谢谢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虑,就是因为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他们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努力到感动自己,但就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应该继续加大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

    原因仍然是我们的天性在作祟。因为单纯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则相对困难。在缺乏觉知的情况下,我们会本能地避难趋易,不自觉地沉浸在表层的学习量中。同时,表层学习也是最能直接看到效果的,比如今天读了一本书、学习了5小时、背了100个单词……结果都立即可见,而底层的改变则不那么容易发生,所以急于求成的天性也会促使我们选择前者。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的辩证关系在图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漩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比如,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时常以这样的标准指导自己学习,我们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几乎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我们可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看起来毫无进步,甚至可能退步,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停地巩固,到了某一节点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比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新的语言“过滤器”,通常需要6个月才能突破平台期。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规律,努力坚持了5个月,发现自己没有进步就摇头放弃了。这样的做法真的很可惜,因为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神经元连接会在放弃练习后弱化、消失,下次学习就得重新开始。而那些时常坚持用英语“熏耳朵”的人,往往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听不懂的英语好像都能听懂了,这就是平台期突破的典型表现。我猜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清楚了上述规律之后,就能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

很多人在前行的路上什么都准备好了,唯独缺乏耐心。好在拥有耐心也并非难事。其实,知道大脑构造和事物规律这些知识,我们的耐心水平就已经在无形中提升了很多。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路径去增强它,比如以下这些。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当我们明白缺乏耐心是自己的天性时,就坦然接纳吧!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表现出的任何急躁、焦虑、不耐烦,都不要感到自责和愧疚,一旦觉察自己开始失去耐心了,就温和地对自己说:“你看,我身体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离开丛林到城市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要理解他。”只要你温和地与自己对话,“体内的原始人”就会愿意倾听你的意愿。当然,培养耐心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很有耐心,如果对自己不能立即变好这件事感到焦虑,这本身就是缺乏耐心的表现。所以,培养耐心要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舒适和诱惑是本能脑与情绪脑的最爱,完全放弃舒适和诱惑就相当于和本能脑、情绪脑直接对抗,很显然,理智脑不是它们的对手,失败是迟早的事。明智的做法是和它们沟通,这也是理智脑最擅长的。就像上面自己和自己对话一样,温和地告诉它们:“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因为放弃享受,它们是不会同意的,但延迟享受,它们是能接受的。

    以手机为例。一开始,我连睡觉时都要把手机放在枕边,以方便醒后第一时间拿到。后来,我把它放到书桌上,早上起来后我依然会忍不住走向书桌。这段距离给了我与身体里的原始人对话的机会。我对自己说:“那些信息已经在手机里待了一个晚上了,也不差这一会儿,等会儿再看吧,反正它们也跑不了。”几次尝试之后,我发现可以做到远离手机,因为确实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且还能体会到集中精力读书或跑步的充实感。上午和下午开始工作前,我也采用同样的策略,对自己说:“暂时忍耐一下,先做重要的事情,之后会有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专门玩手机,想怎么玩都行。”通过自我沟通和引导,本能脑和情绪脑产生了安全感,通常它们都舍得放手让理智脑插个队。耐心就是这样,不能急于求成,允许自己缓慢地改变,甚至经常失败。无论结果如何,和自己对话都会产生效果。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4
【数学的学习】 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也不过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所以课本上的内容很重要的,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就没有触类旁通的资本。 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最好能够首先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开始厌烦数学,对学习来说兴趣是很重要的。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你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对于数理化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举个具体的例子: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但是把它们对比着总结一下,你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函数,我们需要掌握的都是它的表达式、图像形状、奇偶性、增减性和对称性。那么你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着进行理解记忆。在解题时注意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必定会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最后就是要加强课后练习,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使你的解题速度越来越快。
【物理的学习】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上海中学生总结的“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很能概括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要领。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重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曰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曰后克服。
【化学的学习】 学习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关于化学有一种说法就是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 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而且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要自己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或者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和帮助理解,有时还要动手查找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同时在化学学习中,经过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学事物内部或化学事物之间的矛盾,即化学问题,由自己来加以研究和解决,或者在自己解决不了时请求别人帮助解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活动方法,也是提高化学学习效果的一种基本方法
第2个回答  2019-12-19

身为实验班的学生你已经很优秀了,切记要放平心态,即使排名靠后并不代表你不优秀,不要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学习的节奏被打乱。针对学习方法:①数学,理科的基础学科,学数学主要就是要非常扎实的基础和活跃的思维,这就要求你在课堂上跟紧老师,只有题做得多了才能锻炼出来思维,包括基础,基础实际上也是从做题之中扎实起来的。②物理,如果你没有兴趣,是不可能有几乎满分的成绩的,学好物理,首先要你的活力,你必须相信自己才能把每一个环节学得透彻。③化学,神秘的学科,如果你的化学可以拿80分,就需要你整一个错题本,只记录你错的有价值的题,你经常错的题,考试大题都很简单的,所以大题你只要会中等难度的题就可以,我的建议是在整理错题时,每十道错题里只挑2道,精简一下,非常有用。

另外,学理科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现状已经不错,实验班同学会用大脑互相竞争,你追我赶,是最理想的学习之地。

针对心态:①强化自信②优化情绪③自我减压④积极暗示⑤正常作息⑥笑对考场⑦坦诚面对现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9
在我看来,你应该调整心态,初中学习好并不代表高中学习就好,能进实验班说明你很优秀,当下应该调整学习方法,初中的学习方法在高中末必适合,高一注重基础,所以理科必须熟记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高中必须做好预习,否则上课会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课上的知识及时弄懂,才能做题,有些知识是相连的,比如在物理力学题,会用到三角函数,所以,吃透课本最重要,还有考试时,心情放松,认真答题,思路清晰才不会出错。
第4个回答  2020-08-25

能进实验班证明你也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不要怀疑自己。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太一样,你现在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放平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一、课前

课前一定要预习即将学的知识,画出重点和不理解的地方,这样自己预习一遍方便跟上老师的思路,避免因为不会而浪费时间,从而错过老师讲的其他知识点。

二、课中

课中紧跟老师的思路,注意力集中,将老师所讲的重难点记好笔记,不会的知识课下单独问,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就不问,毕竟我们的目的就是学习。

三、课后

课后要多做题,有的知识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方便理解,不会的题整理错题本,反复查看,增强记忆力。

最好做一个学习计划表,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结合时间管理软件,比如我现在用的专注海洋,效果不错。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到了时间,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调整好心态,等你找到学习方法了你就会发现知识还是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