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当益壮的名人事例

如题所述

1、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笑着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

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在戏弄我吧?”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

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

2、今年9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86岁开始使用电脑,86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又打算当“博客”。不想落后于时代的于光远,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安度晚年。

据《北京晚报》报道,头顶“著名经济学家”桂冠的于光远,晚年又开始攀登文学高峰,散文出手不凡,自诩“21世纪文坛新秀”。

90岁之前,于老出版了75部著作,其中包括散文集《古稀手迹》、《墙外的石榴花》、《我眼中的他们》、《周扬和我》、《我的编年故事》等。去年是于老的丰收年,有5部作品问世。

晚年的于光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他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

3、在离德国科隆不远的西比希城,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在9年前的1994年,当时70高龄的她,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完成了学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

9年之后,玛克司夫人又在年近八旬的79岁时,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如何度过晚年――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最后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小城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

4、南开大学一位身患癌症的78岁博士生韩维新最近透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早年就读于北京石油学院,后移居香港。香港回归后,他在香港讲授汉语普通话课程。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并对语言学产生了研究兴趣,他先后报考了攻读语言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之后医生发现他患有癌症,经治疗后,相关指标下降,但已发现癌细胞转移。他生怕自己的博士学业不能完成,于是抓紧时刻做完论文,并申请答辩。他想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去继续治疗癌症。

5、李嘉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的人,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的思维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12岁来香港即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但他上进心极强,工余时同事打麻将玩乐,他就捧着书埋头苦读,天天如此。

如今李嘉诚七十多岁了,仍爱书如命。他最爱科技、经济、哲学、历史方面的书,每晚睡前都要看一会儿。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他也跟着天天更新知识。他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

李嘉诚从不看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从不睡午觉,挤出来的时间,他用来吸收最新知识。每天早上7点30分,他的下属就会把当天有关他业务的剪报放在他的办公室桌上。

他不但要跟随社会进步,还要比社会跑快一点。从他跳出塑胶花厂到发展地产,再搞电讯、港口、网络、投资国外等生意中都可见一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