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始需求进行分析的步骤有

如题所述

一、需求识别

需求人员在此步骤应该分析需求类别、需求复杂度和需求价值用来确定需求实施的优先级。

1.需求类别确认:

需求类别包含流程类需求、统计分析类需求、接口类需求,一个需求可能为某一类型需求,也可能包含多类需求。

确认需求类别后应对每类需求的数量进行初步分析(比如流程类需求包含几个流程、统计分析类需求包含几个报表、接口类需求包含几个接口)。

2.需求复杂度分析:

一般需求受理工作量在1-5人天的需求复杂度低,工作量在5-15人天的需求复杂度中,工作量在15人天以上需求复杂度高。(工作量表示需求受理全过程需求人员需要付出的工作量)。

3.价值分析:

需求人员收到需求后应根据收集需求内容初步分析需求痛点/目标、需求复杂度、业务重要程度确定需求价值,需求价值分析

二、业务流程/统计查询/接口分析

针对流程类需求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分析,统计查询和接口类需求可不进行详细的流程分析。

1.业务流程分为部门级、组织级和岗位级

部门级流程关注脉络需要分析涉及哪些具体岗位、执行活动、每个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它是需求分析的主线条,也是流程分析的主要产物。

组织级流程关注宏观一般不会直接绘制,是对部门级流程的概括和抽象。

岗位级流程关注每个业务活动的执行步骤属需求细节范畴,在流程分析阶段不要过度进入细节。

2.需求识别阶段确认的流程均为部门级流程

需求人员在进行流程分析应遵循如下方法:

(1)业务流程确认:

一个流程为一个业务事件,一般是外部角色发起或系统内部主动发起(比如时间事件或状态事件),发起后会触发一系列业务活动。

(2)角色及业务活动确认:

流程图中的每个泳道都必须对应到角色,每个角色对应多个业务活动。需求人员在确认业务活动时一定要保证活动的粒度,一个业务活动一定是由一个角色完成且每个业务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活动。

比如项目输入项目名称是一个执行步骤,这个动作没有价值,项目经理查询项目信息就是一个业务活动。

在需求描述时针对线下活动或新增活动应该应标识区分。

(3)业务活动间关系及数据确认:

确定所有业务活动的前后置关系,并明确流程间的传递的数据实体。

(4)流程整体瓶颈分析:

一般若某个角色业务活动工作量较大,或流程涉及高级领导,一般都会造成瓶颈,这种情况需求人员应想办法分散工作量提出流程优化建议。

3.针对统计查询类需求及接口类需求,按照上述业务活动确定原则分析、确定角色,并明确每个角色所执行的业务活动即可。

三、数据实体分析

针对流程类需求需要分析各业务活动传递的数据实体,统计分析类需求需要分析统计查询条件和查询展现两类数据实体、接口类需求需要分析接口传递数据实体,具体分析包含如下内容:

1.明确数据实体:

确认需要分析的所有数据实体,明确哪些为系统原有实体、哪些为新增实体、哪些为改造实体。

2.明确所有数据实体间关系:

实体间关系包含(1对1、1对多、多对多),另外需要分析数据实体变更是否需要保留版本,实体删除(逻辑删除、物理删除)是否影响其它数据实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