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谭嗣同为什么向光绪皇帝提出要卖掉新疆和西藏?

如题所述

谭嗣同向光绪提出要卖掉新疆和西藏,这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只会加速清朝的灭亡,让中华大地的战火燃烧的更旺。谭嗣同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他认为新疆和西藏是不毛之地,对于清王朝没有任何的作用,他希望通过交出新疆和西藏来恢复和英国俄罗斯之间的外交关系,争取其他地方的更大利益,不过这种想法太过幼稚,典型的书呆子的想法,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

当时维新派已经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曾国藩去世以后,左宗棠和李鸿章对于清朝的未来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左宗棠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部队,李鸿章则希望增强清朝的海上力量,左宗棠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守住了清王朝的北大门。李鸿章一直耿耿于怀,他发起洋务运动创办北洋舰队,清王朝已经不能同时支撑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想法,他们只能在海军和陆军当中做出一个选择。

李鸿章表面上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在背地里默默支持维新派。谭嗣同自然而然也同意李鸿章的想法,卖掉新疆和西藏,相当于破灭了左宗棠的想法和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支持李鸿章,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卖国贼的行为,但是谭嗣同并不是一个卖国贼,在国家危亡之际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他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如果谭嗣同的想法被实施,那么中华大地将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新疆和西藏的失守会让甘肃面临被攻陷的风险,西北地区完全落入西方列强之手。那些帝国就会从四面八方夹击过来,清朝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西方列强侵入中华大地,谭嗣同缺乏长远政治眼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7

自古忠义难两全,关二爷做到了两全,所以他成为了武圣。而除了关二爷,在大多数人眼中,谭嗣同也是难得能够忠义两全之人。为国,他作为志士,批判封建专制,宣传君主立宪,号召救亡图存;为义,他作为侠士,仰慕草莽,喜锄强扶弱,还结交过大刀王五。


再加上他死的极其悲壮,比如宁愿用自身鲜血来唤醒世人,又比如临死前还留下了荡气回肠的绝命诗,让人泪目。

这些种种让谭嗣同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个十分正面的形象,我们很难把他将与卖掉西藏、新疆这样的“叛徒”给联系起来,但他确实是说过这样“卖国”的话,甚至还讲不单单要卖新疆与西藏,内外蒙古也可以放弃。


今夫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地接英,俄,久为二国垂涎,一旦宋争,度我之力,终不能守。不如及今出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


但谭嗣同说出这话真是卖国吗?其实不然,谭嗣同之所以会讲出这样的话,还是当时的时代使然,他的思想虽然有一定进步性,但仍旧存在一些局限。


谭嗣同虽然是倡导君主立宪,但在细节上与其他倡导君主立宪的革命者还是有些差别的,谭嗣同在自己的哲学著作《仁学》中曾经提及:汉族为“华人”,满清政府为异族统治。总之在谭嗣同心中,满汉还是有别的,他是一个十足的“汉民族中心主义论”者。

——对于扶持清朝,其实他也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罢了,他的内心深处想要的君主立宪是汉人当家作主的君主立宪。

对于满族都尚且如此,对其他少数民族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谭嗣同认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这些人都不是汉族,他们所在的地方也都不是汉人积聚的地方,因此这些地方可以完全给丢掉。


在谭嗣同的心中只要中原地区还在,中国就一直在。

——其实不单单是谭嗣同,即便是后来更加先进的“三民主义”,孙中山也是号召驱除鞑虏,仍旧存在华夷之分,没有整体的一个民族一说。

这不能怪谭嗣同,这完全是因为其思想的局限性——毕竟从愚昧走向解放,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谭嗣同当时就处在这个过程的中间段,在思想上难免还有一些闭塞。总之,身为一个受封建压迫多年的汉人,谭嗣同在思想上仍旧有着保守的一面。

当然,这种保守闭塞除了体现在思想上之外,更表现在大局意识上的。


谭嗣同认为这些地方穷困潦倒,如今还动荡不安,不仅不能为国家做贡献,甚至拖累国家,因此国家不如将这些“鸡肋”卖给英俄,这样不仅能得到其欢心,还能换取一些资金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

谭嗣同的这种想法在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的,比如明朝放弃安南之地(如今的越南),其战略性的放弃贫瘠的安南,从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最终帮助国家走向强盛,也有了后来的“仁宣之治”。

谭嗣同也是想效仿这种方式,但他将旧时代的方式照搬到近代其实并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因为事物是前进上升的,用倒退的方式是完全解决不了现有问题的。

而且谭嗣同也远没有意识到西方列强的可怕之处,他还不知道这些国家是一些喂不饱的狮子,只要我们轻松让他们得到了土地,往后他们便会更加变本加厉。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大清溃不成军,西方列强想的不是解救中国,而是趁火打劫。这样的一些国家,又让我们怎么相信他们会拿了西藏、新疆就此罢休呢?俄国毛熊不是在签了《瑷珲和约》之后,还要将咱外蒙给割出去么?

在利益面前,任何约定、合约其实都是不值一提的,谭嗣同还是太幼稚了。

或许在谭嗣同看来,边疆地方早晚都会丢,还不如抓住机会丢卒保车,这在他看来是曲线救国,但他没有想到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呢?国家是一个整体,如果一味退缩,帝国主义的野心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谭嗣同的卖地之策,与早前的“塞防海防之争”有些类似。当时的李鸿章也认为新疆这些地方没有必要守,认为海防才是关键,毕竟当时的英、日都是从海边直接打过来的,一路所向披靡杀到了天津,海防才应该是关键。

——而谭嗣同也与曾经李鸿章心里想的一样,他也认为边疆已经不重要了,只不过他所注重的不是海防,而是让国家立马富强起来。

谭嗣同的局限性是时代使然,时代使得他在思想上,还有大局上对事物的认识都不是很清晰。如果他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是能够想明白这些的,毕竟谭嗣同一向是一个热爱学习,懂得思考的人。

但时代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时的口号是救亡图存,而谭嗣同太迫切的想要救国,以致于他根本无法对自己所学习的思想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提炼。


因此, 谭嗣同的思想其实是一种畸形的民主思想。

——在这个思想作为诱导的情况下,谭嗣同做的很多事情都急于求成了。而且不仅做事急切,还让他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全面,使得他还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支持进行变法。

但孰不知,这些都是天方夜谭。

最后来做一个全文的总结

——谭嗣同之所以主张卖掉新疆与西藏不是卖国,而是时代的混乱促使自己的思想认知存在一些畸形,谭嗣同本来就是一个爱国的急性子,在《仁学》中他也是以救世主自居,因此他改善国情的愿望比谁都要迫切。但这一急,就让自己钻了牛角尖,在某些方面不能像往常一样理性思考了。

第2个回答  2020-08-23
因为在谭嗣同的眼中这些地方都是一些苦寒之地,不仅不能给朝廷增加税收,而且还是朝廷的负担,不如将这两个地方出售出去获得资金来进行变法。
第3个回答  2020-08-23
因为当时的西藏和新疆被侵略者掠夺,沦为了殖民地,而当时的清朝闭关锁国,不愿与他国开战争夺,所以谭嗣同提出了这个建议。
第4个回答  2020-08-19
因为他认为这两个地方没有很大的作用,不如将其卖掉,用卖掉的钱来壮大满清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