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阴雨,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屋漏偏逢连阴雨,夜阑风静縠纹闻。
惟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舞。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整首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今夜阴风又起,连绵不断的阴雨正好漏进屋里。
深夜静谧,只听见细微的雨声。
唯有窗前明亮的月光,仿佛地上飘舞着霜花。

这句诗以生活中的屋漏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遭遇连绵不断的困难和磨难,生活的艰辛和无奈。然而,明亮的月光给予了作者一丝安慰和希望,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仍能寻找到一丝光明和温暖。整首诗以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团聚和和平的渴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4
屋漏偏逢连阴雨全诗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2个回答  2023-07-28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 …… …… …… …… …… ……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 …… …… …… …… …… …… ……

【注释】:

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狠心。对面,当面。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房屋。

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 …… …… …… …… …… ……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 …… …… …… …… …… …… ……

【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 …… …… …… …… …… ……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14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冯梦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卷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好像你的是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