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安佑宫、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扩展资料:
在英法侵略者看来,焚毁圆明园可以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动,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
清代圆明园“为皇帝游息之所”,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相当于清代皇帝的第二个皇宫,是清统治者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从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全年大部分时间在圆明园生活居住、处理政务、召见群臣,并在园内接待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从某种意义上说,圆明园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毫不逊色于紫禁城。这一点英国人非常清楚,巴夏礼比喻说,圆明园“之于中国人,正如白金汉宫之于我们”(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219页);额尔金更清楚地知道“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戴逸《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338页)。也正因为如此,侵略者深知,焚毁圆明园足以有效打击和震动清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只要是能拿走的,统统地拿走,大件的物品用车运,实在是弄不走的直接毁坏。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而这场大火足足烧了3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描述:军官和士兵,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其中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残存的十余处景区惨遭劫掠,园内的大批艺术珍品被掠夺,其中就包括十二生肖铜像,还有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以及很多精美艺术品亦流落海外。而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兵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
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残料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等建筑材料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它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看到的只是残恒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