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考研学校?

如题所述

1、确定报考专业。

因为报考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的学校的选择。在这温馨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对本专业彻底失望或失去兴趣,或者觉得本科的专业没前途,最好不要随意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难度较大。

有一种情况,是可以跨专业报考,就是报考相近的专业。比如,学会计学、或学经济学的报考金融专业;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子信息工程的,报考自动化专业等,这些专业相近,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

2、确定报考学校档次。

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

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建议报考211工程或普通的985大学,报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这种风险很大,一来竞争太激烈,二来这些学校部分老师可能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

比如是211工程或985的大学,同等条件下,建议首选本校,或者选择比自己学校稍高层次的大学,专业上水平更高,就业前景更好的大学。

3、确定报考城市。

大学是具有城市属性,城市经济越发达,大学也会随之跟着快速发展。这在我国大学历史上已经有许多案例,典型的如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还有地理位置不佳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大学。

建议城市选择上,决定以后在哪工作,就选择在当地或周边的大学。同等条件下,优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北上广等大城市。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8

第一步、专业范围选择

(一)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二)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三)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第二步、硕士类型选择

(一)类型说明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二)应试难度说明

1、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2、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第三步、意向专业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第四步、意向地区选择

(一)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

(二)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

(三)经济原则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

(四)一区、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同学选择。

第五步、意向硕士点选择

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

第六步、自我竞争力分析

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第七步、意向硕士点竞争难度分析

(一)参照往年的报录比硕士点的报名录取比例越高,则难度越低。硕士点的总分和单科线越低,则难度越低。

(二)初试参考书分析1、不指定参考书。此类硕士点非常注重学生平时的个人修养,专业课考试难度较高,一般不建议选择。如果一定要报考这类院校专业,可参考同等院校专业所给出的参考书目。2、指定参考书。大多数院校都会给出具体的专业参考书目。

(三)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复试差额录取比例越大,难度越大。

第八步、确定目标硕士点

确定目通过以上步骤,最终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标硕士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18
第一步,对自己的优劣势做下分析,确定报考大方向。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考研生而言,政治、英语、专业课是重要科目,如果报考理工类专业会考数学。报考之前,你要自我分析下你的数学好不好,如果不好,建议考文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国家线和公共课线要求高,但是不考数学)如果尚可,你可以考虑理工科专业(理工科专业国家线低,公共课线也相对低),当然文科专业你也是可以考虑的,不冲突。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
确定大方向之后,要确定下自己喜欢的专业了,这个其实这个不用多赘述,大家对自己的兴趣都很明了,所以选择专业也应该不是很难(把个人以后的发展方向考虑进去),这里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选专业历程。
当时小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历史地理和新闻,历史地理这两个专业而言,考研后做教师的几率比较大,因为自己当时还没有这个念头,所以选择了新闻,新闻的就业面非常广,就业方向也适合小编,所以很快就决定了。
第三步,根据个人原因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
这些个人原因有很多种,譬如你的父母亲人在某个城市,你想去家人身边或者你对某个城市有执念,特别想去这个城市读书。这两种都无可厚非,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就好。但是这里有一个小建议哈,有些专业去大城市发展好点,大城市资源丰富,譬如新闻、金融等,有利于你以后工作。
第四步,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学校。
城市定下之后,就要选择学校了。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去官网了解下专业的考试科目、要看的书目、招生人数、复试线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观地告诉你竞争压力大不大。在这里建议,大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没有考985的实力非要考985,否则效果很惨重的。如果你成绩非常好,名校可以选择如果一般,一些有实力的非211985学校是可以尝试一下的。不然你一意孤行,很有可能尝到失败的果实,进行二战,那是非常痛苦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18

  根据院校知名度

  学员选择在职研院校时,可以根据院校知名度。比如,中国十大院校、“985”“211”工程大学。这些院校为国家及社会培养的人才数不胜数,之所以会成为知名院校是有一定的原因。学员报考在职研院校时,确定院校为学员提供的报考方式,满足报考条件便可报名。

  根据个人意向专业

  学员报考在职研院校可以根据个人意向专业来选择学校。比如,倾向于艺术学专业的学员,可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等。首先,这些院校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其次,艺术学是这些院校招生的热门专业。

第4个回答  2021-08-18
院校的选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情况,包含自己的基础,自己的就业方向,自己的喜好,家里父母的考量
地区的情况:地区城市的发展情况,因为你读研后很可能就会在当地工作,更不用说在读研期间给导师打工会接触各式各样的资源,所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会成为一个考量因素
学科的情况:自己喜欢的专业在院校的学科排名如何,排名排名A以上都是香饽饽,证明了社会对学校该专业的认可度,对以后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可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以上几个只是粗略的画一个框,把目标的院校范围框进来,再进行下一步,就必须自己搜集更多的数据资料,比如报录比,院校分数线,院校复试情况,专业课参考书目,院校导师情况,院校压分及是否会有歧视等等众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