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表达感激的差异

如题所述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国家信奉“个人主义”,行为由个体利益所驱使。“个人主义”重视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利,崇尚独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组成部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别在于中国以儒家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体意识。由于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意识形态演变的不同,造成了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导致了东西方人的价值观相差较大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逊谨慎、平和不争,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并以此作为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进行传承,而西方人则信奉个人主义,以个人的成败来评定其人生价值。只有通过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差异来认识文化差异,才能理解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跨文化交流带来的误解。众所周知西方人讲究“绅士风度”,但实际上他们表现出的是恭敬而并不谦虚,他们认为只有肯定自己才能有所作为,过于谦虚则是不自信的表现。这种观念在日常用语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英语书写中,“I”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大写,“we”、“you”、“he”等则小写。从以上现象能够发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相对于其他人称代词来说“我”最为重要。这和传统的中国文化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字通常被“在下”、“鄙人”等词语替代。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它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思维方式一般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定义来理解事物的具体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重要途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较高;另一种是基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而发展起来的,通常表现为思维的习惯和倾向,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在思想的表现形式上,中国人通常倾向于从侧面表达,表述较为含蓄,通常以环境为线索,最后引出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表达越是含蓄隐晦越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如果表达过于直白则效果相反。假如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作螺旋线,那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类似于一条直线,他们更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先从重点切入,然后补充其他因素。中华文明推崇中庸,素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说,主张从不同的方面看待和处理问题。除此之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注重将事物整体看待,将其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反对割裂性的处理、看待问题。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则提倡独立,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尽管这些年西方国家里本土信仰基督的人数有减少,但西方国家曾受基督教(广义)极深极广的影响,所以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一定也会被他们宗教信仰所推崇的行为处事方式所影响,例如做礼拜祈祷时需要把自己的一些内心挣扎、犯下的罪、或个人愿望等等说出来,尤其是团契的时候彼此主内弟兄姐妹之间互相代祷,需要的正是主动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罪与愿望。也许让习惯了中国环境的人们这样做一开始会很不习惯,但如果从小到大看着父母是这样做的,看着这个社会都是这样做的,那么坦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件事其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是我所观察到的为什么西方人与我们表达情感方式不同的一个原因。当然这只是行为表象,如果再深入去分析,我认为两者的区别可能在于,当然也是与基督教义有关,有基督教信仰的人更倾向于承认人生来就带有罪性,既然每个人都有罪,那么藏着掖着自己的罪的心理压力相对来说就没有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大,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倾向于把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事情的责任归结于自己,或可以说把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事情认同于自己(identify oneself with everything related to himself/herself),这样父母的晚年过得体不体面跟自己能不能干、孝不孝顺有关,孩子的聪不聪明跟自己的教育有关,房子的大不大跟自己的成就有关,自然,自己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若显得自己有些不足(or merely some implications),那也一定是跟个人能力差或是情绪管理能力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