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忠:与李家浩教授商榷“摽有梅”的“摽”

如题所述

在古代文学的瑰宝《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学者李家浩教授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主张“摽有梅”应读作“篱有梅”或“筚有梅”。然而,谈建忠教授在深入考据的基础上,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他指出,"摽"字在古文中并非单纯表示篱笆,而是与朴姓发音有关,暗含了“扑”这一击打的动作含义。

高亨和程俊英的注解中,"摽"被解释为打落,闻一多则将其视为古时的“抛”字。然而,谈教授并未止步于此,他挖掘出"朴"字的渊源,认为“朴”与“摽”有内在联系,可能暗示了诗中的“摽有梅”形象并非单纯地描述梅子被抛掷,而是描绘了击打梅树的情景。这种独特的解读,为理解《摽有梅》的深层意蕴提供了新的视角。

谈建忠的学术研究不仅限于《诗经》,他的成果丰富多元,如在《周易》研究中,他揭示了“厉”字的原始含义与瘟疫的关联,以及爻辞的深刻解读。在《卷耳》的解析中,他独树一帜地将“卷耳”释为蕨菜,挑战了传统的理解。他的上古文史研究,如对“殷”字起源的探索,更是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洞察力。

在探讨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时,谈建忠教授的视角既宽广又深入。他揭示了"殹(yì)"与"医"的本源关系,以及“招摇”与天星的象征意义,还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应用,如《周易》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他的研究实例丰富,如格律诗的解读、易经与现代价值的碰撞,以及考古视角下的历史解读,都显示了他对古代文字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从对联中,我们可以窥见谈建忠教授的智慧与人文关怀,如“生死”与“世理”的对立统一,以及“追求圣贤烟火气”与“敬畏人类地球村”的深沉思考。他的生活哲学,如“生死意义”与“自心成就”,都在他的学术成果中得以体现,引导读者探寻生活的真谛和真理的本源。

总的来说,谈建忠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摽有梅”的深层含义,以及古代文字的魅力,他的研究为理解古诗文提供了新的解读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